《阿姐鼓》歌词:
我的阿姐从小不会说话
在我记事那年离开了家
从此我就天天天天的想阿姐啊
一直想到阿姐那样大
我突然间懂得了她
从此我就天天天天的找阿姐啊
玛尼堆前坐着一位老人
反反复复念着一句话
嗡嘛呢叭咪哞嗡嘛呢叭咪哞
嗡嘛呢叭咪哞嗡嘛呢叭咪哞
我的阿姐从小不会说话
在我记事那年离开了家
从此我就天天天天的想阿姐啊
一直想到阿姐那样大
我突然间懂得了她
从此我就天天天天的找阿姐啊
天边传来阵阵鼓声
那是阿姐对我说话
嗡嘛呢叭咪哞嗡嘛呢叭咪哞
嗡嘛呢叭咪哞嗡嘛呢叭咪哞
嗡嘛呢叭咪哞嗡嘛呢叭咪哞
《阿姐鼓》是由何训田作曲,朱哲琴主唱的,在当时,被称为“在世界范围内真正有影响的一张中国唱片。”
2010年我第一次仔细认真的聆听。通过MV,我的心里有一种神秘和敬仰之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虽然无法理解其中她的苦苦追寻阿姐的心情,但从歌声和旋律中找到似乎丢失已久的东西。
七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通过手机音乐一遍遍的品味《阿姐鼓》,神圣悦耳的久违乐章传入耳膜,撞击着我的心灵。
再听《阿姐鼓》阿姐鼓,在西藏的文化传统中,是一面以纯洁少女的皮做的祭神的鼓,是人皮鼓。初听说的感觉是毛骨悚然,我不敢想象纯净的年轻少女甘愿被剥皮的场景,有的是深深的敬畏之情。
用人皮做鼓是旧西藏时最残酷的一种刑罚,早就被废除了,这是一种对宗教的忠实和虔诚。
《阿姐鼓》中的“我”去寻找阿姐,是一种追寻,追寻离了家的阿姐,为了信仰,她情愿去做鼓了,而我在寻她,寻找那种虔诚和心灵的归宿,找回和回归自然的渴望心情。
宗教的信仰是令人生畏的,从始至终,歌中都贯穿这种具有宗教特色的跳跃的音符,歌词中的“嗡嘛呢叭咪哞”是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包含了世间万物。在藏族人心中,死和新的生命一样,是回归大自然,寻觅幸福与吉祥。
《阿姐鼓》这首歌在追溯原始本身的虔在,是对古老传统文化的怀念,处在九十年代的背景下,当代青年在迷茫中想找回自我,回归自然,还自然和人类本来的特色。
再听《阿姐鼓》这首歌唱出那一代青年人的心声,代表了九十年代的精神,处于现代的我们可能不完全理解那时人的心情。八九十年代正处于时代转型时期,由闭塞转为开放,尤其对于地处内陆、宗教信仰浓重的西藏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
“我”记事时阿姐就离开了家,我想阿姐想到长大,听到玛尼堆上的老人唱着“嗡嘛呢叭咪哞”,我突然懂得了阿姐。“我”、“阿姐”和“老人”三个不同的形象构成了那个时代的三种人群。
我是在生活或生命的道路上迷失,找不到方向的人,就是真正处于转型时期的青年人;阿姐是跟随时代的潮流走出西藏,开放的一类人;老人唱着“嗡嘛呢叭咪哞”代表旧的一代,他们还是古朴、纯净的一代。
而我是夹在中间,不知是听从老人的六字真言,还是去跟着阿姐的脚步,进退两难,徘徊不定。
“我”就是九十年代年轻人处于不知何去何从的状态中的一员。时代的转型给年轻的一代带来希望,也是挑战。这首歌之所以受到那时人的非常青睐,我想它唱到了他们的心里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