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曾是小时候的魔咒。
别人家的孩子她是个什么都会的神秘人,她是大人眼里十全十美的人,在我们的父母眼里,她身怀绝技、出类拔萃。
李菲,比我大一岁的伙伴。小时候,她是我们那一群同龄孩子的魔咒。
我们在沙堆里玩得灰头土脸的时候,她在小河边洗衣服;父母满村子里找我们回家吃饭的时候,她已经做好了全家人的晚饭;我们缠着大人买零食玩具的时候,她忙着照看比他小四岁的弟弟;我们在小河里捞鱼摸虾的时候,她在田间拔杂草;我们被父母抓着回家写作业的时候,她已经利用课间把作业完成……
东家院儿里,大人恨铁不成钢地戳一戳孩子的脑门儿,你看看人家小菲,你怎么就不能向人家学一学。
西家院儿里,大人语重心长地拍一拍孩子的肩膀,你看看人家小菲,你也得努力呀!
讲台上,讲评作业的老师严肃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你们看看人家李菲的作业,你们为什么不能写得认真一点呢?
就这样,这个别人家的孩子被大人标注上榜样的身份,陪伴了我们的整个童年。
那时候小,大人拿她跟我们做比较的时候,我们做个鬼脸就糊弄过去了。但有时候,真的也羡慕那个人人夸赞的别人家的孩子。
各自成长,你早早融入生活,我享受校园时光。
一晃,我们都进入了初中。十二三岁的男孩女孩,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开始懂得发愤图强。不需要父母拿着别人家的孩子说教,自己就开始珍惜时光。
同龄的我们都一样,可别人家的孩子还是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开始懂得学习的好,李菲却早早地进入了社会的跑道。
那个时候,初中辍学是很常见的事情,何况李菲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她在父母的说教和逼迫下,放下了自己心爱的书本,帮父母承担了不该她承担的担子。
我们去上学,她在家操持家人的一日三餐。我们在写作业,她顶着大大的太阳在田里劳作。我们聚在一起看故事书,她假装不经意地走过,眼里有一闪而过的失落……
偶尔有哪个调皮鬼不好好上学的时候,大人还是会拿出李菲来说一说,你看人家李菲早早就在家帮忙了,你再不好好学,也让你回家来干活。
只是这个时候,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已经有了点“反面教材”的意思。
各自生活,原来我们也曾是别人家的孩子。
再后来,上学的伙伴们离家越来越远,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关于李菲,我们只能从父母那里听来只言片语。
她辗转各处打工,赚的钱全都寄回了家供弟弟读书;她早早嫁了人,男人还算靠谱,虽不大富大贵,却也衣食无忧;她生了一儿一女,平淡的生活凑成了一个大大的“好”字;她时常接济父母,男人偶尔有点怨言……
去年的国庆长假,我在老家的街上偶遇了她,各自简单地聊了些家常,说起那些年少时光。才知道,我们拿她当“魔咒”的那些年,她一直把我们当成羡慕的对象。
她说,羡慕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羡慕我们有书可读、羡慕我们在小孩子的年纪可以单纯地做个小孩子、羡慕我们不用那么早懂事、羡慕我们可以不管不顾地玩泥玩沙捞鱼摸虾……
原来,对于别人来说,我们也是别人家的孩子。
当下,我的孩子就是独一无二的。
谁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和笨拙的一面,别拿别人家的孩子挫败自己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固然优秀,自家的孩子也自有他的优点。和孩子一起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大,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修炼更好的自己,才是上策。
尽管有时候,被孩子们气得恨不能把一口银牙咬碎;尽管有时候,为了控制住自己的一腔怒火,围着客厅转了一圈又圈;尽管有时候,被孩子叽叽喳喳的吵闹声弄得满脑子嗡嗡嗡。但还是默默地劝自己,别人家的孩子各有各的好,而我的孩子,也不差。
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其实,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做要求。
与其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不如把目光收回,去发现自家孩子的闪光点。不吝啬对自家孩子的鼓励和肯定,或许哪一天,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成就感,是不是别人家的孩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好好爱自家的孩子吧,爱独一无二的他,或许他也是别人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