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哲思想法
马克思:赋思想以锐芒 着言语以华裳

马克思:赋思想以锐芒 着言语以华裳

作者: 晏砚彦 | 来源:发表于2018-09-14 22:45 被阅读17次
    图片来自网络

    #01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欧洲大陆与中国皆被革命的浪潮席卷。

    不同的是,西方革命因种种原因落败,陷入低潮;东方革命却如火如荼,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代表的一系列解放运动轰轰烈烈。

    1853年,中国已然受到英国强制输入鸦片的影响,订下不平等条约并且爆发多次民族解放运动。

    同年,马克思写下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他立足宏观,将经济状况与政治错综复杂的紧密联系一一剖析,通过对中国与欧洲两地革命发展与互相作用的分析,最终得出:撼动政权根基的革命的本源——经济动荡

    马克思以黑格尔的“对立统一”思想以及中国“两极相逢”的老话开篇,在欧洲对中国发展所起的作用明朗而又广为人们所熟知的情况下剑走偏锋:

    欧洲各国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和争取比较廉洁的政体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取决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的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取决于现时的其他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取决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后果——可能发生的全欧洲的战争。

    这一观点看似荒诞,实则颇为老道。

    #02

    接着,他将英国强制对华输入鸦片所造成的消极后果娓娓道来:

    首先,鸦片在中国的肆虐极大地削弱了国民的体魄,残害国民的身体、精神健康,祸及家庭生活与社会秩序

    其次,鸦片贸易使得交易历史上常处出超地位的中国白银大量流失经济遭受极大打击

    官吏纷纷为图利参与鸦片走私,国内固有的腐败体制更是在此刺激下愈发零落,皇权、官权的威信摇摇欲坠……

    而这正是西方列强所期望的。

    英国趁机发动鸦片战争,与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订下不平等条约,顺利获得协定关税、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在中国辽阔的市场上活生生撕开一道用以输入工业品的口子。

    #03

    但是,不能否认,鸦片同样推进了中国封建帝国时代瓦解的进程

    历史的发展,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有可能把他们从历来的麻木状态中唤醒似的。

    鸦片无疑在中国蜕变的途中起到了关键的唤醒作用

    五口通商后,外国向中国输入大量商品,本国的丝绸茶叶又大批出口;农产品日益商业化,本地产品不再占据市场优势地位。

    我国固有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社会经济结构遭到了破坏,自给自足的模式出现裂缝。

    加之南京条约赔款项目巨大,生产生活受阻,苛捐杂税却日益增多

    “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矛盾如此突出,百姓除了揭竿起义,别无他法。

    如此,意义重大的太平天国运动便爆发了,并一路顺利北上,占领了富庶的丝茶中心——长江流域。

    捍卫民族尊严,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太平天国与易于掌控欺压的清政府相比显然是个硬茬。

    也正因为此,列强果如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

    借助于英法美等国的军舰在上海、南京和运河口建立‘秩序’。

    就这样,太平天国运动被清政府和列强联手制服。

    这便是欧洲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04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归根结底还是基于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

    而作为资本主义最为广阔的市场对象,中国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下,社会动荡,百姓无心生产,甚至将丝茶贮存起来,非付予现洋不卖,同时对欧洲工业品的购买力下降

    时值西欧歉收,于是在生活必需品大幅涨价以及市场迅速缩减的双重影响下,欧洲的财政收入急速减少。

    商业与工业产生衰落的势头,资本主义必将迎来区域人民的激烈反抗

    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这个普遍危机一旦扩展到国外,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马克思的预言再一次精准实现。

    意大利北部诸邦反奥斗争剧烈;

    波兰人民自发地以华沙为中心反对沙俄民族的压迫;

    俄国反对农奴制的革命连绵不断;

    英国伦敦的建筑工人频频举行罢工

    德国的罢工运动则遍及柏林、汉堡、莱比锡等多座城市……

    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革命爆发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经济上出现了危机。

    一旦空气中散发出经济繁荣的气息,国君的狂怒和人民的愤恨同样都会缓和下来

    中国也正是通过影响欧洲的经济来影响其革命的进程。

    #05

    马克思的这篇社论,除了帮助我更加清晰透彻地了解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社会大况外,其展现的思考方法以及表述技巧也能带来一些启发:

    逆向思考弱势封建力量对强势资本阶级的影响无疑是十分新颖独到的。

    这种辩证唯物主义的思考方式跳出了历来“强制弱”的思维惯性,十分值得学习。

    再者,社论中描述中外商品贸易来往时,多次列举茶叶、棉毛织品等商品交易额的精确数字。

    此外,咸丰皇帝颁布的诏谕、伦敦大茶叶公司的通信、《经济学家》杂志的刊文都在文中充当了例证的角色。

    不难看出,马克思在写下这篇社论前,一定对中英鸦片战争的前因现状、中国革命的旧况、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来龙去脉、中西方市场来往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资料调查与收集

    充分了解局面的情况下,他才作出全局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并且,由于对局势的熟悉,在自我观点的展开与论述中,他才能显得如此如鱼得水,为读者带来一次思想的盛宴。

    一篇涉及国际经济与政治形势的社论,读来却顺畅不显艰涩,生动的譬喻功不可没。

    马克思将“两极相逢”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比作天文学中的开普勒定律

    将中国的银币比作它的血液

    被强行打开国门的中国的解体趋势比作暴露于空气下的木乃伊

    将中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比作抛至地雷上的火星……

    他运用类比的手法实在娴熟而高明,贴切的比喻在增添读者阅读乐趣的同时,又能够加深对读者对其观点的印象与理解。

    勤思巧言,对事物既有自己的见解,又能精准生动地传达以人,这位大思想家的风采实在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克思:赋思想以锐芒 着言语以华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ho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