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我的大学简历,有许多标签:十佳大学生(全校两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选十个最优秀的人)、研究生保送并提前一年毕业、CSSCI论文、全国中文核心论文、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实习、北大国际暑期学校、人大中美公管国际论坛、湖北省第四届教育经济与管理论坛一等奖、研究生甲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湖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年度理论学习先进个人、优秀研究生干部等等,各级各类奖项或荣誉达30余项。这些涵盖了学术研究、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理论学习、新闻宣传、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你可能会惊奇我的大学是怎样度过的?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述下当年那个高考loser到如今大学winner的故事,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一、高考失利不止步,在华农开启新旅程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我的大学开始的并不如意,华农(华中农大)并不是我的最初选择。2010年9月,我带着高考失利和志愿落选的双重打击,以高出一本线近30分的成绩来到华农。就像我同学说的那样,以当年华农在我们省的录取线来看,我是白白浪费了20几分。虽然心里不太满意,不过后来觉得能从一个小县城考到华农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来到华农后才知道这个学校还不错(教育部直属211,985优势学科平台,综合排名全国45名左右),在我们那一般考上二本就去上了,从来没听过985、211。当然和我理想中的学校还是有些距离的,也许这就是人生的命吧,我当时只能这么想。
同许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一样,我也做了许多学生工作,理论学习部干事、班级生活委员、纪检委员,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不过,我将兴趣爱好放在了第一位。在大一期间,我第一次站在大学生活动剧场的舞台上当着几百人的面发表了三分钟的演讲;第一次参加了学校五月花海合唱比赛;第一次将自己写的诗投给诗歌大赛并且获了奖;第一次参加朗诵大赛······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每一期狮子山讲坛(邀请社会名流、大家举办的讲座);在寝室写了几百张的毛笔字;带着相机拍遍了武汉的大街小巷。可能在别人眼里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经历,但我认为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比如,为了写好古体诗,专门研究了诗歌的节律、韵脚;为了写好毛笔字,把图书馆中几乎所有关于书法写作的教程和字帖都拿来钻研过;为了拍好照片,看了几十本关于摄影的教程。那时候,身边有的同学把参加活动同加综测联系在一起,不过我更看重的是符不符合我的兴趣爱好,能不能提升自我的能力。
参加活动如此,在课程的选择上亦是如此。有的同学在选择通识课时,把不考试或容易过作为选择标准,而我在选择时还是把提升自己放在了首位。为此,我选了很多经济管理类和艺术类的课程。在我的成绩单上,《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会计学原理》、《国际市场营销学》、《中小企业管理咨询与诊断》、《公共俄语》、《摄影艺术》、《发声艺术学》、《传播学概论》等课程赫然在列。如果不是看到成绩单上还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高光谱遥感》、《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系统概论》等课程,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学经济管理的学生了。很多人不选经管院的课程,据说是容易挂,不过作为理科生,我觉得多学点人文社科知识,以后才有多种发展的可能,后来的一些事情也证明这样的想法是正确的。
二、找准发展方向,全面提升自我
人生要尽早找准发展方向。大二下学期,我像许多同学一样加入了寻找暑期实习的行列,在招聘网上投了很多份简历,不过都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我在那个时候第一次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害怕,害怕自己一年后找工作时也会是同样的结果。好在,在学校举办的暑期实习招聘会上,我与湖北康辉国际旅行社的HR相谈甚欢,对方同意让我做兼职导游,但条件是一个月后再面试时必须把武汉市所有景点的详细介绍都背下来。为了面试的通过,我把武汉市所有景点的各种介绍都搜集起来整理成了一个几十页的文档。白天背,晚上背,走路也背,晚上睡觉前在脑子里一遍遍的默记。后来,终于通过了面试获得了那份实习。找实习的过程让我看到与别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也让我提前感受到找工作的不易,我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丰富简历。
实习结束回到学校后,已经是大三了。我认为自己不能像以前一样分散精力、四处出击了,得将自己聚焦到一个方向上来。我给自己定了三大目标:搞好专业学习,拿到一份大奖学金;参加几次创业大赛;做一份与行政相关的兼职。之所以定下这样的目标是考虑到以后个人发展的三大方向:从学、从商或从政。我希望在达成这三大目标的过程中给多积累点经验,进而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大学前两年我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因为我一直信奉11名理论,据说成绩在班级11左右的同学今后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大学前两年的成绩差不多就行。但后来为了拿奖学金,我在学习上投入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坚持不翘课,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写好每一份作业,做好每一份实验报告。同样,考试前认真复习。考试前,我在教室复习了一个月,2012年的跨年夜和2013年的元旦我也忍住了,没有出去玩,坚持在学习。最终,七门课程的成绩都在85分以上,最高的有96分,专业排名也从二十几名左右飙升到了第二,如愿以偿的拿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我觉得那是大学里学习最认真的一个月,真正懂得了“天道酬勤”四个字的真谛。
我将这种精神也带到了参加创业大赛的过程中。在参加武汉市高校联合创业挑战赛时,为了将积压在手里的近一万元的蜂蜜卖出去,我带领团队成员在十二月冒着雨雪到武汉市的各大市场调研行情,沿着街面一家一家的推销,希望能够找到大客户一次性买走,但被人拒绝却成为了常态。后来我调整了策略,将目标群体锁定在校内,每天晚上下课后就到留学生寝室和女生寝室进行推销。被留学生拉着讲蹩脚的英语,与楼管斗智斗勇,克服了许多困难。好在,情况发生了好转,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一周后销售额达到5500多元。最终,经过市场销售、素质拓展、风采展示和终极答辩四个环节,在全市60余支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季军。在终极答辩中,PPT演讲获全场最高分并收到了康思农公司总裁发出的担任市场专员的邀请。这次创业大赛使我第一次明白了市场的概念,经商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
在参加宝洁公司的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时,我作为华农唯一通过宝洁网申的学生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同学一起组队参加比赛,对宝洁的一款产品推出新媒体营销方案。当时自己负责的部分是产品的外包装设计。从来没有接触过艺术设计的我在接到这个任务后就到图书馆借了几本艺术设计的书,然后在电脑上装PS,学教程,浏览各种平面设计的网站,把中午休息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经过一周时间持续不断的学习和摸索,终于设计出了几款不错的包装,得到了大赛组委会的认可,取得了全国赛三等奖的成绩,而且还被宝洁人才库录取,获得了以后应聘宝洁公司直接进面试的优先权。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也许你并没有接触过这个领域,但只要努力去学习,就没有什么不会的。
我将“不会就学”的精神也带到了在我们学校校团委办公室兼职的工作中。团委办公室有许多工作是文字工作,需要写一些公文、新闻稿,有时还要拍新闻照片。怎样写好?还是得学习。我看了很多本关于公文写作、新闻写作和新闻摄影的书,然后在实践中再去不断的应用,反复练习。搞懂了新闻最基本的“5W1H”原则,还有“时间顺序式”、“镜头式”和“倒金字塔式”的写作手法,并且掌握了不同写作手法的适用范围。在新闻摄影方面,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总结出了校园新闻摄影的技法,还为校级四大学生组织(校团委、校学生会、校社联、校艺术团)的记者做过培训。我想正是这种勤于学习的钻研精神和笔耕不辍的实践精神,使得自己的多篇新闻稿和评论在《中国教育报》、凤凰网、中青网、荆楚网和学校新闻网上等媒体上发表,有的稿子还被评为优秀稿件,给予过奖励。
正是这些为我打开了通往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实习的大门。当时,我被推荐至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实习的时候正是2014年的5月份,那是我准备本科毕业论文,备战“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湖北省分赛的关键时刻。如果选择去实习的话,意味着会牺牲掉更多的休息时间,更多与同学毕业相聚的时刻,反之,就可以好好享受最后一个多月的毕业时光。但我选择了前者。每天早上6点起床走到校门口赶上第一趟公交车,然后到街道口换乘下一辆,7点40赶到水果湖省委大院,7点50准时走到省委宣传部的办公室,晚上6点左右下班,换乘两趟公交,加之堵车,每天回到学校就晚上8点30左右,吃完饭后刚好9点,然后赶紧写三个小时的毕业论文,再处理下“创青春”大赛的事宜,睡觉的时候就已经过了1点。这样的节奏在我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毕业。那个时候,尽管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被闹钟叫醒的时候,还有种想死的感觉,不过坚持一下,你会发现一切都会过去的。
三、做喜欢的事,研究生之路继续前进
人生短暂,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2013年十月我从学校资环学院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跨专业保研到公管学院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实现了研究领域从RS、GPS、GIS到高等教育管理的转变,从一枚理科男变成了文科男。在保研的时候,还出现了一点小插曲。当时,由于学校保研政策的原因,跨专业保研比较难。学院找了我说如果保研本院的话肯定可以上,但如果保研公管学院的话有可能失败。我当时就想去学另一个专业,所以冒着保研失败的风险坚持保公管院。如果保不上,我就去考,我当时就这样想。辛运的是,我成功保研到了自己想读的专业。大学前几年的各种经历和尝试,已经让自己找到了人生方向,既然个人兴趣是高校的教育管理方面,为什么不把兴趣和专业结合起来呢?
我觉得理工科的同学学文科会更有优势。读研两年来,我发表了CSSCI论文一篇、全国中文核心论文一篇、全英文ISTP论文一篇,获得湖北省第四届教育经济与管理论坛一等奖、南京农业大学行知学术论坛一等奖,被北京大学和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三届高等教育研究国际暑期学校录取并作主题报告,受邀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罗格斯大学纽瓦克分校联合举办的第八届中美公共管理国际会议等等。我自己都惊讶,一个学地理信息科学的人在社会科学方面也能如此游刃有余。我觉得取得这些成绩的秘诀就是:多看、多想、多写,关键是勤奋和坚持。
读研两年来,我很少在晚上12点半前睡过觉,基本上每天从研究室走的时候已经是凌晨左右了。研一的时候我在学校青年联合会任职,也在班级担任党支部书记,同时还在校团委办公室兼职。学生工作占据了我许多时间和精力。那时候中午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基本上从早上7点起床就一直忙到晚上12点。白天上课,做学生工作,晚上抽出时间写论文。每天晚上从研究室回寝室的路上是我最轻松的时刻,看着学校里橘黄色路灯下的梧桐路,我就想起了郭沫若的那首《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同许多研究生一样,发表论文是压在我心头的大石头。不过,只要未雨绸缪、早作打算就不是啥大事。我在本科刚毕业的那个暑假就开始写论文了。当时,毕业旅行结束,回到学校后看了一本《大学的声音》,觉得这个书很不错,于是就以这本书为研究对象写了篇论文。这篇论文后来获得了湖北省教育经济与管理论坛一等奖,由此激发了我对学术研究的热情。但事情并不会像想象中那样顺利。我将自然科学研究中应用较多的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引入到自己的学科领域,花了两个月时间写了一篇自认为很有创新性的文章,但投稿了近半年先后被几个刊物拒绝,后来终于被一个中文核心期刊接收后发表。投稿的过程是一种精神折磨,有的期刊已经审了几个月眼看就要发了,后来却毙掉了,你只能再转投下一个期刊。虽然不断被拒绝但依然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未来。正是这种永不言弃的坚守,我后来陆续发表了作为老师都比较难发出来C刊,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英文文章,成为了同学们眼中的“学术小王子”。后来,终于提前一年毕业。
回首大学这几年的生活,我最想和大家说的是:第一要成为独立的自己,不要盲从别人;第二,尽早确立自己的人生方向,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就像《人类群星闪耀时》中说的那样“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是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找到了一生的使命”;第三,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关键处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在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要抓住大学这几年时光;第四,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坚持阅读;最后,有条件的话多出去旅行,开阔眼界。
愿你读完我的故事也能受到些许启发。
网友评论
不过不过,可不可以交流下citespace?我也同你想把这个引到自己学科中,我学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