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39期“恒”专题活动
英子今年五十六岁,头发稀疏的一眼可以数清,额头上的“年轮”层层叠叠,不比老榆树皮好看多少。在她身上,除了那副近视眼镜不分白天黑夜都亮闪闪的,镜片厚的一环扣一环,其他的,难见明显有过人之处。
然而,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此言一点也不假。
英子出生在一个小村庄,父亲是个手艺人,家里不时能见活钱,英子想读书,学费应该不是事儿,而明天和意外可是不按应该的套路来的。父亲38岁那年,给人盖房上梁时触碰到电线、并被电击。父亲从高处跌落致残,丧失了劳动力。
整个家庭被迫陷入艰难的困境。父亲怎么也接受不了非但不能挣钱养家,反而成了拖累。自怨自艾,郁闷、感伤甚至轻生的负面情绪困扰着他,非常痛苦。
十六岁的英子,私下哭哭想想,想想哭哭:父亲都成这样了,还念啥书!赶紧放弃读书的梦想,去找个人家出嫁了 ,要上一笔彩礼钱,给父亲治病,并供弟妹们读书,才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念之下,即将读高中的英子,果断放下书包,一边替母亲料理家务,拿轻夺重,一边学做针线活儿,纳鞋垫子、织毛衣等。由于她钟爱学习,漏开空儿,还不误翻书自学。
过了一间段,本村学校缺下幼儿代课老师,通过她之前的班主任老师引荐,英子就临时做了幼儿代课教师。
与此同时,英子像村里其他女孩子一样,待在家,也招来了媒人表姨的“眷念”。
邻村的春利,比英子大一岁,是名煤矿轮换工人。英子的表姨给介绍的,母亲自然以为可靠,也就省了打听准亲家家门风的心。相约见过面后,英子总觉得哪里不合适,可也说不清道不明,只看在春利能挣钱的份上,英子就勉强应诺了这门亲事。
很快,英子与春利举行了婚礼,她们过上了半工半农、自食其力的日子。英子代课教书,一个月只挣三十块钱,春利下井,高危作业,一个班就能挣五十多块钱,两人的工资悬殊很大。而值得一提的是,英子初中文化程度,且还能当老师。而春利读到小学三年级,学不懂就辍学了,二人的学业就差下五六年!
而英子看见父母自从她出嫁,情绪变得好了很多,起码她不再用父母养活了,一定程度上,她也给父母带来了希望。就凭这一点,英子寻思着,怎么也得跟春利把日子过好。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英子与春利两地生活了二年后,英子怀孕了。为了方便,英子只好放弃代课教师那份心爱的工作,跟着春利到了矿区,并在那儿安了家。
真正早夕相处开始了,锅碗瓢盆磕磕碰碰谁家也在所难免,英子与春利也不例外。两个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很少有人晓得他们吵架的原因还另有个隐情。
原来,春利的祖辈是地主出生,父亲的童年很幸福。可他成年后,赶上了土改运动,其家庭就中道衰落。娶妻成家后,旧习惯的驱动,大锅饭时代,父亲依然好吃懒做,妻儿跟着他却是饥肠辘辘。
无奈之下,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父亲就带着妻儿远走他乡,去行乞度日,直到土地承包到户,父亲种上地,春利当了煤矿工人,整个家庭才步入正规生活模式。可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春利,自己能挣钱了,对吃明显的情有独钟。
而英子是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吃粗攒细,能省一毛是一毛。她心里一直有个秘密,自己未能走通读书的路,一定要让下一代去走到底。她五年生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舍不得吃穿,却舍得给孩子买玩具、婴幼儿益智图书等物品。
在春利看来,小孩子有吃有喝,自然长大即可,什么启蒙教育,益智物品,纯属瞎花钱。一看见妻子为孩子花些“闲钱”,他就数数念念,吱吱啧啧,心疼不已。英子能忍则尽量忍,实在不行就是一顿大吵。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子也品住了春利的脾气,大老粗一枚,也仅仅是为了个吃。而后,给孩子们买了东西,要么干脆不让他知道,要么得把春利的嘴喂好,不过是一片猪头肉,一瓶二锅头的事儿。
就这样,一年年过去,孩子们到了正式读书的时候,买字典,买课外书,都是用老师来作掩护。英子在两孩子的身上,可是专心致志地培养。而且,越往后越深深体会到,孩子们解决不能没有文化,改门换户成了势在必行的事儿。
无论春利在孩子们身上怎么“抠门”,也无论他怎么撒野,英子有个老主意,“亲爹再不是东西,也总比后爹强”。只要钱能正常到她手里,她就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们争取学习机会。
两孩子读初中读高中,英子给孩子们选择了知名度好的学校和好班,自己就近租了间只能住三口人的小南房,为孩子做饭、洗衣服,陪伴着他们,成功熬过了严寒酷热的六冬六夏,把两孩子顺利送到大学。女儿特别优秀,一直读到博士后,现已是一名大学教授,功成名就。儿子大学毕业,工作五年,已成家立业。
“咿呀!英子,那可不是个简单的人,是三里五村出了名的博士后的妈妈啊!”这是从村里人口中传出的话。
英子,暗下恒心做事,天道酬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