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孤独于我

作者: 陈夭夭_ | 来源:发表于2016-08-02 14:50 被阅读530次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这是哲学家叔本华的名言。

    当然,很多人说过类似的话。

    名言之所以成为名言,不单是因为它是名人所言,更是因为它在群众中能产生共鸣、被人接受,得以广为流传。

    而产生共鸣的前提是有切身的体验。

    我很推崇叔本华的这个观点,便是因为他的见解和我的感悟不约而同。

    孤独于我,就是庸俗的对立面。

    周国平老师言:“一个人倘若不会社交,是一种残缺;但如果不会独处,那就是灾难了!”距离第一次看到这段话已有几年的时间,但却随时能想起它,因为它已深刻心间。

    我一个人看书写信,自己对话,谈心

    很多人认为独处就是拥抱孤独,因此十分惧怕独处。

    独处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在大一那年开始有所感悟。

    进入大学,便开始了集体生活。

    上课和舍友一起,吃饭也像组团,逛街就更不用说、必须集体出动,就连去图书馆都是要结伴的……

    在“集体”盛行的那个时候,似乎我们所有人都害怕一个人。

    我们担心如果形单影只地出现会引来别人诧异的目光,更惶恐别人说:“你看那个人,总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课,肯定人缘很差。”

    所以我们习惯集体、习惯跟从、习惯不做思考、习惯将自己扔到别人的世界里…

    有的人一直习惯下去,没有尽头地习惯,直至随波逐流。

    而有的人,她的心会告诉她——就是此刻,脱离集体开始做自己吧!

    集体活动不久我便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大家每天上一样的课讲一样的话看一样的剧,一个人的观点时刻能代表八个人的想法。我们被彼此同化,分不清谁是谁了。

    在集体中我慢慢地感受到“个体”弱化了,本真的我正在逐渐地消失。

    我眼前赫然出现萨特的话:“他人即地狱”。地狱即是毁灭,将自己融在他人的世界里,你自己就会被毁灭。

    于是,我毅然将自己从集体中抽离,开始了我的独处时光。

    独处的时光,是那样美好

    我阅读,与前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我写字,与心底最真实的自己对话;我听音乐,享受它的美好;我运动,聆听自己的心跳…

    我有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自己相处,我把注意力从别人身上转移到自己本身。

    我变得更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慢慢地,我发现当你很了解自己的时候你会对许多事、对别人的看法表现出释然——因为你知道你比她们更了解你自己。

    我们轻易被别人的话左右,一遇质疑就慌张,全都源于我们对自己的不了解。

    了解你自己,直面自己的美好与丑陋,清楚自己的心,这会使你无所畏惧。

    所以,如果你还在迷茫还在不知所措还是轻易就被人影响。请花些时间和自己对话,去了解你自己。

    不要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别人身上了,“向内”看是极其需要的。

    而能让你最好地了解自己的方式就是“独处”,唯有独处方能“向内”。

    或许独处会让你感觉孤独。

    孤独,又何妨呢?

    孤独本身就是生活的一个部分,更何况身处热闹中就不孤独了吗?

    两个人,或者更多人在一起难道就不会孤独吗?

    将你所理解的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

    和朋友通话,她说:“自从上了大学再也没有一个人独处的时光了。”

    我并不惊讶,只是惋惜。

    她自己也意识到了没有独处时间的危险。

    后来,朋友也试着逃离群体,获得心灵自由。

    她说:“一个人的时候虽然会觉得孤独,但是却比以前成天扎堆在集体里舒畅多了。”

    透过电话,我感觉到她的嘴角正在上扬。

    喜欢集体生活的人,多数不是因为孤独,而是无聊,或者是寂寞。

    因为无聊,所以要消遣。因为寂寞,所以要将自己淹没在群体里。

    但是,孤独和寂寞、无聊是不同的。

    在我二十多年的成长里,有过许多瞬间的孤独,却从不曾有过无聊和寂寞。

    孤独于我,就像朋友,我不惧怕更不抵抗,有时候反而很需要它。

    因为它会让我更加清醒。

    如果你也感到孤独,请不要害怕,更不要惊慌。

    借用同哥的话:“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孤独过后是光亮,它一定会让你有所蜕变。

    最后,分享周国平老师对于“无聊、寂寞、孤独”的见解。【无聊、寂寞、孤独是三种不同的心境。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足。

         一颗平庸的灵魂,并无值得别人理解的内涵,因而也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孤独。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征文」孤独于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if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