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心情随笔明月共光辉
清末迷局大揭秘:事情为什么总是朝坏的方向发展?

清末迷局大揭秘:事情为什么总是朝坏的方向发展?

作者: 人性的游戏 | 来源:发表于2018-10-04 11:49 被阅读30次

蒋介石的一生144、陈其美:人的悲哀在于,必须说言不由衷的话

蒋介石的一生145、清末迷局大揭秘:事情为什么总是朝坏的方向发展?

清朝官员描述了当时一个社会事件:陈其美决心弃暗投明为国家的富强努力。

这是一个新闻标题。

事实和新闻中写的不一样。

当时陈其美刚从日本归来,他在官员集会上说了一番话,他的初衷是向官员们讲述富国强兵的重要性。

这件事被媒体报道了。

参加集会的人中,有一位报纸记者,他把这件事写成了一篇文章:《帮派头目决心弃暗投明为国家的富强努力,世道真的变了!》。

这篇报道引起了很大轰动。

陈其美是帮派头目(青帮头目)。

陈其美是混混。

在人们心中,混混就是混混,混混就是坏人,混混就应该去死,陈其美讲述富国强兵的做法颠覆了人们对混混的认识,人们对这件事十分感兴趣。

人们都在看《帮派头目决心弃暗投明为国家的富强努力,世道真的变了!》。

陈其美本来不很有名,这件事后,他变得十分有名。

陈其美的事,京城都知道了。

得知自己和陈其美聚会的事传到京城,上海官员十分的担心。

“陈其美是混混,我们和混混厮混,这件事被京城知道了,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一位官员无不担心的说。

“往好了说,是为大清国的富强努力,劝民从善。往坏里说,是和地痞无赖打交道!”这位官员继续说。

“根据我多年的为官经验,官场上的事,一般都会朝坏的方向发展…”这位官员最后说。

说这些话的官员是一位混迹官场数十年的人,他深谙官场规则。

他说的没错。

事情正朝坏的方向发展。

京城得知上海官员和无赖交往后,打算罢他们的官。

“为官应当清正廉明,为官应当为万民表率,身为朝廷命官,怎么能同无赖交往!”京城官员信誓旦旦的说,“朝廷的风气,就是被这帮人败坏的!”

京城官员和上海官员分属不同派系,他们常互相挑毛病,他们常把白说成黑、把黑说得更黑。

他们常找借口罢对方的官。

陈其美表述富国强兵宏愿,这件事本来是好的,但却成了京城官员罢免上海官员的借口。

“把他们罢免后,我会找信得过的人到上海做官,”京城的一位官员说,“我想让真正为大清国努力的人做官。”

京城官员信得过人的人,京城官员说的“真正为大清国努力的人”,是他们亲戚、门生、老乡。

京城官员是为大清国努力的人,他们觉得他们亲戚、门生、老乡也是这样的人。

“如果他们不为大清国的富强努力,如果他们在任上做为非作歹的事。我会罢他们的官,我会和他们断绝关系!”京城官员继续说,“这样的亲戚、门生、老乡,不要也罢!”

为使自己国家变得富强,京城官员不惜牺牲亲情、友情、师生情、老乡情。

京城官员安排亲戚(门生、老乡…)到上海做官,这件事已经板上钉钉,但时局的变化,让它成了泡影。

时局的变化,来自世间。

世间的舆论在变化。

官场上的事,一般会朝坏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起最大作用的并不是官员,而是世间舆论。

陈其美事件出现后,上海舆论被引爆,人们把对官员日积月累的不满发泄了出来:人们说他们和无赖交往,人们说他们为非作歹…

人们平时过着贫穷落后的生活,人们把这种生活归咎于官员。人们认为只要指责官员,就能让自己过上好生活。

“造成我们贫穷落后的,是官员,是大清朝!”人们解释说。

官员会把指责自己的人抓起来进行批评教育。

人们平时不指责官员。

人们的怒火在积累。

陈其美事件点燃了人们的怒火。

人们对“陈其美为国家的富强努力”不感兴趣,人们对“官员和地痞无赖交往”感兴趣。

人们抓住这一点,进行了猛烈抨击。

舆论掀起了批评陈其美和上海官员的风潮。

京城里和上海官员对立的派系,不失时机的把这股风潮引向慈禧。

他们上奏慈禧,他们说上海官员激起了民愤。

为平息民愤,他们建议上海官员引咎辞职。

“…”慈禧。

慈禧沉默不语。

慈禧不久后,下达了决意:上海与陈其美事件相关的官员,一律罢免。

慈禧是一个照顾民意的人,慈禧是一个为万民福祉努力的人,慈禧是一个希望大清国再繁荣富强五百年的人。

以上是慈禧对自己的看法。

慈禧对自己有很高的评价。

慈禧下达指令不久,舆论变了。

在那个只有报纸的年代里,陈其美的事从发生、到成为热点、再到传入京城,用了很长时间。

具体来说,用了三个月。

三个月后,人们冷静下来。

冷静下来的人们对陈其美事件有了更客观的认识:陈其美在为国家的富强努力,陈其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陈其美虽然是混混,但混混也是人,混混也可以为国家的富强做贡献。

认识改变后,舆论亦产生变化:人们不再批评和陈其美交往的官员。

人们转而支持他们,同情他们。

人们同情的时候,慈禧的指令下来了。

慈禧的指令是:罢免和陈其美一事有关的官员。

得知官员因听了陈其美的富国强兵演说而被罢免,人们十分愤怒。

人们一致骂慈禧。

慈禧本来就不是个东西,经历这事儿后,人们认为她更不是东西了。

“连致力于富国强兵的人都罢免,慈禧老婆娘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一位市民慷慨激昂的说。

慈禧的做法,激起了民愤。

慈禧激起民愤后,上海官员十分高兴(这个。。),他们一个电报把消息拍到了北京。

当时的京城,是北京。

电报是种通信方式,它用电传输信息,电报的速度和电话的速度一样。电报于19世纪30年代(1830年~1839年)在英国和美国发展起来。

1871年后,中国开始使用电报。

电报出现前,通讯靠驿站、信鸽、信狗(狗还有这作用!?)、以及烽烟等,电报出现后,通讯主要靠电报。

““俺对来拍报的人一视同仁,”商用电报局的负责人说。

“只要交钱就行,”负责人接着说。

请看下集《蒋介石的一生146、“我大概是历史上最贤明的太后,”慈禧感慨的说》”

人有人志,国有国魂。纪录为中国富强努力的人,纪录近代以来的中国精神。

欢迎关注简书号“人性的游戏”

目录

相关文章

  • “我大概是历史上最贤明的太后,”慈禧感慨的说

    蒋介石的一生145、清末迷局大揭秘:事情为什么总是朝坏的方向发展? 蒋介石的一生146、“我大概是历史上最贤明的太...

  • 清末迷局大揭秘:事情为什么总是朝坏的方向发展?

    蒋介石的一生144、陈其美:人的悲哀在于,必须说言不由衷的话 蒋介石的一生145、清末迷局大揭秘:事情为什么总是朝...

  • 乐观锁和悲观锁

    乐观锁对应于生活中乐观的人总是想着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悲观锁对应于生活中悲观的人总是想着事情往坏的方向发展。所以这...

  • 乐观锁与悲观锁小结

    乐观锁,就像生活中乐观的人总是想着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悲观锁,就像生活中悲观的人总是想着事情往坏的方向发展。这两种...

  • 乐观锁与悲观锁

    是什么: 乐观锁对应于生活中乐观的人总是想着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悲观锁对应于生活中悲观的人总是想着事情往坏的方向发...

  • 事情总是朝着未知的方向发展

    为什么总是会事与愿违呢? 想着暑假到了,老师一直在说小朋友们要多看书,这样可以增加识字量,而且对写作文也有很大的帮...

  • 总是在事与愿违

    在某时某刻、某分某点,我们最后的结果,总是事与愿违。是因为我们总是希望结果朝好的方向发展?还是事情的结果本就...

  • 处事方法

    有这么个说法,一个事情一但开始时有往坏的方向发展的倾向,那么最后的结果它必然是坏的,一个事情一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

  • 日更18:推进?

    事情的发展并不会总是朝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 有些事,硬推就很难搞。特别本来是慢性子的人与物,特别是流程,容易起到反...

  • 星光感悟集65

    【】克服执着,如果事情要向好发展则以好为喜,朝着好的方向去做、去迈进。如果事情要向坏发展,如离开、损坏、失败或分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末迷局大揭秘:事情为什么总是朝坏的方向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rx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