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一个唐朝富N代在时代洪流中完成人生逆袭的故事。
主角是中唐诗人韦应物。
听名字不太熟悉?没关系,选择几个“参照人”你就该知道他有多NB了!因为在山水田园诗领域作为的杰出贡献,韦应物与爱喝酒爱赏菊花的陶渊明合称为“陶韦”,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并称为“韦柳”,还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合称为“王孟韦柳”。很厉害有木有!
“其他人都很熟悉,今天的主角还是不熟悉啊!”
OK!七仔我要放大杀器了。——“我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有熟悉有木有!没错,这句话正是出自我们韦诗人之手。
当年此句的流程程度在大概可以和曾经的“45度仰角明媚的忧伤”相提并论,谋杀千万网友的文艺小心心。某网友在微博上发布这两句诗求续写,转发十万+啊!立刻肃然起敬有木有!要知道,不是所有写公众号的人都能拥有十万+的好吗?!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在写给外甥卢陟的信中,韦诗人淡然洒脱的形象跃然纸上,最后一联更是深入广大文艺青年的小心心有木有啊!有木有!
好的,先简单证明了wuli韦诗人的实力,七仔再来细细的解读这位富N代的逆袭人生。
01 不负众望韦公子
韦诗人是七仔的同乡,陕西西安人氏。
对比我大西安颇显落寞只能占据“西北一哥”的今天,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西安代表什么?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城市好伐。
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目前存疑),韦诗人出生在大唐王朝的帝都——京兆万年(即今西安)(插播知识点:有同学会问,当年的西安不是叫长安吗?其实西安当年整体叫京兆府,下辖多个县。长安和万年是市区的两个县。长安县与万年县以皇城朱雀街为界,街西五十四坊属长安县,街东五十四坊属万年县。)
韦氏家族是著名的关中望族。《旧唐书》载:“议者云自唐已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从唐朝来,说起豪门望族,还没有超越韦氏的。所谓“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城南的韦家和杜家(杜如晦家),距离宫廷不远,足以说明京兆韦氏的荣华鼎盛。
韦应物的五世祖韦冲,是隋朝时正三品的民部尚书;唐王朝建立后,其高祖韦挺则是唐太宗的三品御史大夫;其祖韦待价则是武则天时的期正三品吏部尚书;韦应物爷爷韦令仪官至的五品宗正少卿;其父韦銮也是从四品少监。到了韦应物时代,韦家世代为官,已显赫百年。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韦应物果然不负众望,安安心心的做起了人人都鄙(xiang)视(zuo)的纨绔子弟。
02 十几岁就走上人生巅峰
因为家族“关系”, 唐玄宗天宝九年,公元750年,14岁的韦应物以门荫补右千牛卫。(知识点:“左右千牛卫”是大唐南衙“十六卫”中的两“卫”,是大唐皇帝内围的贴身卫队。)一年后,韦应物又以三卫郎的官职为唐玄宗的贴身侍卫,同时入太学附读。
十几岁就走上了人生巅峰的韦应物,也一副“当朝红人”的做派。仰仗皇恩,有恃无恐,飞扬跋扈。
他在晚年回忆这段生活的诗中写道: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蒱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犯了法的亡命之徒他也敢弄来藏在家里;看到邻近的哪个姑娘好就抢回家去;被人告发后,官府派来抓他的人根本不敢进他家的门,只好在他家门口的白玉台阶下站着发愣。
身为皇帝的贴身侍卫,韦应物也陪着唐玄宗优哉游哉地享受帝王生活:有时皇上带贵妃去温泉洗澡,他也得到特许可以在温池里泡一泡;有时威风凛凛地带一大队人马陪皇上出外围猎;有时皇上在宫中大摆酒宴,管弦丝竹、清歌曼舞,一队队宫娥彩女象天仙一样;他一喝起酒来往往直喝到如痴如呆。
当这种官儿除了享福以外就没有多少正事要干。虽然入了太学,但韦同学大概也是木有多少时间花在学习上吧。
03 时代洪流拍碎金雕玉琢梦
沉浸在人生巅峰中的韦应物,在公元755年,也就是他20岁这一年的8月,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娶了京兆府昭应县16岁的元苹为妻。
事业有成,新婚燕尔的韦同学,过上了神仙眷侣的甜蜜生活。
但,熟悉的历史的盆友应该敏锐的注意到了,“公元755年”这几个字。没错,这一年的12月,渔阳鼙鼓动地而来,安史之乱爆发了。
时代的洪流拍碎了韦公子金雕玉琢的美梦,一觉醒来的韦同学彻底懵逼了。
然而,生活要继续。
唐玄宗逃到四川,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被逼死在马嵬坡。盛世大唐一夜之间垮塌了。韦应物全家为了躲避战乱,也被迫逃离长安,四处飘零。最后,韦公子一家逃到陕西省武功县的深山中躲避战乱。
在武功县生活了近三年,日子过的很苦很苦。如果你一直生活在田野农家,大概偶尔还能有个闲情野趣,但这种被迫的转变,无疑是艰难的。韦同学的思想境界逐渐发生转变。
在郭子仪收复长安之后,韦同学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回到长安重新入太学开始好好读书。经历生活重创的韦同学深感“读书事已晚”,这段时间发奋读书。
然而,好景不长,三年之后(公元762年),唐玄宗驾崩,韦应物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怕是之前年少轻狂得罪了许多人,此时的韦应物遭人排挤,最后只好离开了太学。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韦应物通过考试,再次成为了国家公务员,做了洛阳丞(相当于今天的洛阳副市长)。然而,造化弄人。准备大干一场的韦应物却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因为秉公执法被迫辞职洛阳丞一职。此后,韦应物开始了跌跌撞撞、半官半隐的生活。
我们简单记录一下诗人的这些经历吧!(会陷入历史谜团的同学请自觉跳过此段↓)
大历四年(769),任河南府兵曹参军。大历八年,因病辞职。大历九年,韦京兆府功曹参军,摄高陵令。十三年,为鄠县令。次年,左迁栎阳令,不就因病辞职。建中二年(781),任尚书比部员外郎。三年秋,出任滁州刺史(划重点:任滁州刺史期间韦应物写下了他一生的代表作《滁州西涧》)。兴元元年罢任。贞元元年(785),任江州刺史。三年,入朝为尚书左司郎中。四年冬,复出为苏州刺史。约七年罢任。此后不久,卒于苏州。
一次次的出仕,一次次的罢官闲居,短短一百来个字,却概括了韦诗人坎坷的后半生。
04 韦苏州
有人说:文人自身的不幸,就是后世的万幸。这句话虽然扎心,但也是事实。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大概我们就不会见到“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的韦应物了。韦应物的绝大部分诗歌,都作于辞去洛阳丞一职之后。
由于经历过世事,从宝殿坠入泥沼,才能看淡万物皆为空,才有了清雅闲淡的“韦苏州体”(后世称韦应物的诗风自成一体,以此名之)。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
读完顿感平和从容有木有!
后来你们的男神白居易和苏轼也非常喜欢韦诗,也都做了很高的评价。
在韦应物的年代,同期的刘长卿和“大历十大才子”等人,也同样经历山河巨变,王朝盛衰,但他们诗作中更多的是个人情感上的“孤单寂寞冷”,而化时代悲剧于从容,寄深情于山水田园,韦应物的段位明显高于他们。
05 人生逆旅
从二十七岁出任洛阳丞到去世前,韦应物大多数时间在地方任职。
任滁州刺史时,他在写给好友李儋的诗中如此表达心迹:“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多病之身一度让他萌生归隐田园的念想,但是,看到百姓因为贫穷而流离失所,又心生愧疚。范仲淹称颂为“仁者之言”,朱熹盛赞为“贤矣”, 清代诗人沈德潜读罢也由衷感叹为“不负心语”,被后人尊崇为“封建官吏的座右铭”。
他任苏州刺史,被称为“韦苏州”,苏州有四贤堂,他居其一。据说他在苏州任职期满后,竟然没有盘缠回京候选。足见其为官之清廉。
从一个放荡不羁、无恶不作的少年,到一个心境温和、沉静慈悲的文人,这个大唐王朝的超级富N代,最终在时代的洪流中完成了人生逆袭。
其间种种,只有诗人自己知道。
从宝殿跌入泥沼的韦应物
都成完成人生的逆袭,
何况你我
遇到的那些小小挫折呢?
天空飘来五个字
这都不是事儿
强行励志
不接受反驳
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