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听开车的泉州师傅说,如果到泉州只能选择在一个地方游玩,那就必须是开元寺。因为开元寺是福建最大的佛教寺庙,它不仅是泉州世界文化遗产的22个代表性景点之一,更是泉城古城的标志。
我们是下午的时候从西门进入的,一进去就感到里面参天的古树非常清幽。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那座绝美的仁寿塔。这座仁寿塔和开元寺里的另一座镇国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他们是开元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至今“双塔擎天”仍然是泉州的标志,它们当之无愧是泉州的城市名片。
从远处看,两座石塔仿佛完全由木头所建,是五层八角的仿木斗拱结构。这种石头仿木的建筑技艺实在让人叹为观止。原本坚硬笨重的石材经过能工巧匠的雕凿,丝毫感觉不到石头的笨拙,只有轻盈秀美之感。而塔身、塔顶却泛出沧桑的模样,显出时间的痕迹。
在仁寿塔前,我们碰到了一位道骨仙风居士打扮的大师,领着五六个看上去温文尔雅,穿着光鲜亮丽的人正在参观。他衣袂飘飘地站在一个台阶处,带着浓重闽南口音的普通话正在讲解一块写着“心”的石头。如果不是他们,我们甚至都没有发现块石头上还有字。
这个鲜红的“心”字上面那一点写在了下面,大师解释说,这个字的意思就是:放心,把心放下的意思,有“提起千般烦,放下万事空”的意思。所以这块石头叫“放心石”,实际上在唐朝这块石头就有了,原本在仁寿塔的四周都有放心石,只是民国时期仁寿塔的西边、南边、北边变成民居,那几块石头都不知所踪,只剩下东边这块了。
然后,大师又带着大家到仁寿塔的北面,第二层的塔壁上有着一行不知道哪个国家的文字,我们看不清楚,大师说这里一共六个字,两边是符号,是六字真言“唵嘛呢叭𠺗吽”。又指着仁寿塔的第四层,在东北方向,有个“猴行者”的雕像,说电视剧《西游记》,六小龄童的孙悟空造型就是根据这个样子设计的,可惜太高太远,我们都老眼昏花,看不分明了。
又低头听大师介绍了仁寿塔须弥座束腰部分和镇国塔的不同之处,西塔刻画的花草禽兽之类图案,而东塔刻画的是跟佛有关的人物故事。因为须弥座比较低,在塔的最下面,必须弯腰才能看到,所以也很容易错过。说实话,如果没有人指引,一般人进开元寺是不能发现这些细微处的。
我们也算蹭了一个免费的导游才了解这些,可惜他们已经参观完了开元寺从西门出去,而我们才刚刚进来。
在山门内有一对石柱,我们见到了石柱上有这样一幅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据说这可是我国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所写,并由我国近代传奇人物弘一法师所题。正所谓“寺不在大,有高僧则名”,著名的弘一法师晚年曾在泉州居住14年,其中停留最长的寺庙就是开元寺,并且在此地圆寂。寺内还建有弘一法师纪念馆,详细介绍了他充满传奇和佛教意味的一生。
寺内最宏大的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面阔九开间,属于中国古建筑里最高的形制。大殿月台须弥座,罕见的使用了印度教的建筑构件,这也是我国唯一留有印度教遗迹的寺庙。
在宝殿正中,匾额上有“桑莲灋界”四字,其中繁体的“灋”通“法”字。这四个厚重而不失超凡脱俗的魏碑体字,据说是明朝时期一个普通僧人所写,真的堪比书法大家,让人不禁感叹,历史上民间真的卧虎藏龙,不乏大家。
大殿内雄伟庄严,最奇妙的地方在抬头仰望处,不仅能看到殿中供奉的神佛,再往上一点,会发现斗拱梁槽间,竟有24尊融合了印度教的飞天,人首鸟身的女郎分成两排迎面相对,每个体态婀娜,姿态各异,看久了,仿佛能感受到她们正在那里轻歌曼舞。
“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这是泉州开元寺的代名词,所以我们又去找那棵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的开元寺的镇寺之宝桑莲。桑莲在大雄宝殿西侧的西廊,被一圈红色砖的院墙隔离,有一小门,上额书“桑莲”二字。可惜我们找到树的时候,估计里面已经下班,我们没有能走到树下,只是趴在院墙上从砖孔中向里望去,巨树从根部一分为三,向三个方向努力的延展,郁郁葱葱,遮天蔽日,虬枝犹如神龙蜿蜒。据说这棵开过白莲花的桑树,一直成了寺庙中的宝贝,被历代僧人小心呵护,而且也成了我国,甚至世界上唯一的一棵“桑莲”为名的树。
寺内的神奇古迹真的是数不胜数,一砖一石都蕴含着一个深远的故事。里面还有印度教、婆罗门教、伊斯兰教等建筑、文化元素,可以说是众神护佑,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泉州在一千多年前就是一个,具有非常鲜明的文化包容性特征的城市。
有人说,泉州是“半城烟火半城仙”,我们穿越在开元寺,这里似乎仙气更足,徜徉在亭台楼阁间,就如同看一部电影或翻阅一卷画册,让我们不时地遇见建筑的精美,更遇见历史的厚重,总能在其中找到彩蛋和惊喜,让人在这里欲罢不能流连忘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