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论语》先进第11节。从第7节颜渊早死,到这11节,终于落土为安,还是厚葬!
在第8节时,颜渊之父恳请孔老夫子出资厚葬,但让孔老夫子以不合礼制、自己没钱两个理由给回绝了。
孔老夫子虽然坚守礼制,没出资操办颜渊的丧事,没有厚葬之。但心里终归悲伤,于是在9、10两节里悲天哀人。
由于大师兄颜渊的优秀,为人淳厚正直,同学关系亲密深厚。于是一帮同学看不下去了,老师你这老是哭啊哭也不是个事啊!决定捐款集资厚葬大师兄。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
但孔老夫子仍坚持礼制,持反对意见。子曰:“不可。”
可能那时的师生关系相对宽松一点,学生们没有听老师的,坚持了集资厚葬。估计一是出于同学之情,二是认为颜渊之学识修养,当得起这厚葬。门人厚葬之。
我们再来看孔老夫子最后的态度: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像对待儿子一样看待他(孔老夫子的儿子是按礼制没有厚葬)。这不是我的意思呀,是那些学生们要这样办。
直白讲,孔老夫子在为自己辩白,不是我违礼制,都是学生们干的,为此我到现在都还内疚着呢!感觉孔老夫子好虚伪哦!
然而对于学生厚葬颜渊这件违礼之事,孔老夫子除了无奈地内疚一下,就不再有后续了。违礼之事咱没做,是他们做的,完了、没了!
同样,对于违礼,我们再看在八佾篇中孔老夫子的态度: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为什么自己学生违礼就没事,季氏违礼就叔叔婶婶都不能忍了?这里面有个动机问题:
学生违礼是因为同学之情,是亲情;季氏违礼是欲望,权欲。因亲情违礼,虽违礼却有益于和谐有序,不违仁义之根本。而因权欲违礼,那是犯上作乱的前奏,自然不可忍。
法律尚且不外乎人情,对于礼制,孔子夫子认为亦是要灵活对待,要探究其内心的动机。在执礼的过程中,我们要持宽容之心。
非我也(严于律己),夫二三子也(宽以待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