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谈梦

作者: 罗雨轩 | 来源:发表于2016-08-31 00:47 被阅读67次
    清源谈梦

    古往今来,不管是高居庙堂,还是身处草野,每个人都在编织着自己的梦想。一个初夏时节的夜晚,我约两三好友一同驱车前往清源山,站在南台岩赏月。俯瞰山下灯火辉煌,车水马龙,古城百姓正为“个人梦”褪去一天的疲惫,享受着丰盛的家庭晚宴;遥望苍穹,星光闪烁,我也默默许下心愿,在心中种下了理想。

      一说到清源山,不得不提到老君岩,在我们感叹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技艺时,老子的一本《道德经》也把他“无为而治”的理政观念说得淋漓尽致,崇尚自然、遵循规律的思想变成了东方的一大智慧。汉初的文景之治就是这一智慧的最好见证。《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让我联想到了虎乳泉下的清源天湖。一处处清源泉水,汇成了一潭湖水,哺育着数百万泉州人民。

      文人雅士好山乐水,喜欢到处留点墨宝,这是古代读书人的一大癖好。朱熹的“源头活水”、米芾的“第一山”……使清源这座母亲山更富有文化内涵。“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人的一大追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几千年来,学而优则仕,进而兼济天下,是古代读书人的远大抱负和最高追求。

      清源山上书香弥漫,随处可见古代泉州先贤刻苦求学的足迹。嘉靖八才子之首王慎中曾在“百丈坪”读书,而后考中进士;赐恩岩上的“欧阳洞”,曾为唐朝闽中甲第进士欧阳詹的年少读书处。他胸怀大志,刚毅过人,在洞中潜心苦读,“五试于礼部”,终于在唐贞元8年与韩愈同中进士,时称“龙虎榜”,成就一段历史佳话。

      儒家思想熏陶下的古代臣民非常注重恩义。“恩”字由 “因”与“心”组成,表示“一颗爱心,上承自祖先,下推至子孙”。明朝将领俞大猷作为一名抗倭名将,多次赴浙东、苏南、兴化平倭,取得大捷。功成后,他在练胆石题刻下“君恩山重”四个大字,他戎马生涯47年,始终满怀激情,满腔报国志,一身坦荡正气,一生家国情怀。清源山上的赐恩岩,也曾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据史书载,赐恩岩为唐代皇帝赐给刺史许稷的封地。许稷出生于仕宦家族,祖父辅乾曾任泉州刺史,其父懋文也于唐乾元2年(公元759年)登进士,曾任西安太守。许稷青年时期寒窗苦读,中进士后,担任中枢要职,曾随驾西巡,为安边立下大功,得到了皇帝的赏赐。因名赐恩岩,所建寺庙也名为赐恩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千手岩、弥陀岩、瑞像岩……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也被清源美景所迷,建有洞府,在此普度众生。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华夏民族的主要信仰,“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是闽南信仰文化的一个真实写照。佛家“宽容处世”的平等理念加上临海的地理环境,赋予泉州人海纳百川的个性,“光明之城”的泉州正成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无怪乎,朱熹曾说“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铸就了“涨潮声中万国商”的东方第一大港的辉煌。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诚然,家有家的“梦”,国有国的“梦”。如今,在幸福中国梦的感召下,清源山下的泉州人正发扬爱拼敢赢的闽南精神,在重启着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美好梦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源谈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xsq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