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每年的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5.11的谐音是“我要1”,“1”代表纤细苗条,表达了肥胖人群想要变瘦的愿望,旨在提醒和呼吁大家关注肥胖问题,时刻注意防止肥胖。
那么一年一度的肥胖日来临了,你瘦了吗?
以往我们常说“心宽体胖”,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却是“心烦体胖”。目前中国人体重超重人群达到2亿,肥胖者超过9000万。因超重和肥胖引发的疾病在逐年增加,其中,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更是年轻化趋势明显。
在世界防治肥胖日的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糖”。
昨天我们也转载了1篇四川大学吕晓华教授公众号发布的一篇文章《除了阳光,皮肤健康的杀手还有它!》里面也看到了糖化对于我们皮肤的危害性有多大。
其实,糖化的危害远远不止伤害皮肤,它还会诱发各种疾病与加速器官的衰退,也是现代人造成代谢失调与肥胖的主因。糖会使身体将过多的热量转成脂肪,大大提升肥胖与糖尿病、动脉硬化等慢性病的机会,同时过多糖也会使血糖的调控紊乱,进而影响食欲与热量的控制,是造成肥胖的第一步。
===========================
血糖,胰岛素,肥胖
血清中的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来源于我们吃进去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比如水果、主食、糖等,称为血糖。
吃东西→血糖升高→身体分泌更多胰岛素→促进血糖转化为脂肪和糖原→血糖降低→胰岛素减少
如果你不幸属于耐糖能力弱的人(约占人群的四分之一),加上平时不注意饮食,血糖值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然增高,并且难以在胰岛素的作用下降低,由此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血糖对胰岛素的刺激变得不敏感,血糖一直很高,胰岛素分泌更多。而胰岛素是促进脂肪合成的,并抑制脂肪分解,所以,这样的状态时,人就会越来越胖。
世界卫生组织在糖尿病诊断标准中指出:
● 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为3.9~6.1mmol/L;
● 糖尿病症状为早晨空腹血糖≥7.0 mmol/L或任意血糖≥11.1 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 空腹血糖为6.1~6.9 mmol/L,餐后血糖为7.8~11.1 mmol/L是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的常规年度体检都只是检查空腹血糖,事实上很多空腹血糖正常的人,餐后血糖也会升高,而餐后血糖过高是需要注意和控制的。
一个人的血糖值越稳定,体重也越稳定。但是如果你经常暴饮暴食,或者饥一顿饱一顿,血糖就如过山车,那么你也更容易发胖。而血糖值长期处在一个较高的状态下,内脏脂肪就会增厚,导致腰围变大。
小妙有话Gang:
控制好你的血糖,控制好你的胰岛素水平,你的减肥计划就算成功了一半。
===========================
控糖行动,刻不容缓
PART 1 少喝含糖饮料
含糖饮料虽然含糖量在一定范围内,但由于饮用量大,因此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超过50g糖的限量,多饮不但容易使口味变重,造成不良的膳食习惯和超重、肥胖,因此建议不要多喝含糖饮料。少喝的办法是逐渐减少,或者用其他饮品代替,如饮茶、牛奶等。
PART 2 限精糖、尚自然
判断食物是否含有对身体不利的高果糖玉米糖浆等精制糖,只要看食物的营养成分是否出现诸如“高果糖浆”“谷物糖浆”“谷物糖浆固体”“谷物甜味剂”等词即可。
一些天然甜料可以代替精制糖。如龙舌兰酒、果汁、浓缩甘蔗汁、未精炼的糖、糙米汁、大麦芽汁、粗糖、甜菜糖、枣糖、蜂蜜、糖蜜以及赤糖糊。这些天然的甜味剂几乎都会含有一种或多种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如钙、铁、钾、蛋白质、B族维生素、镁、铁、铬、膳食纤维及叶酸等。
世界卫生组织强烈推荐人们终生限制游离糖的摄入量。无论成年人还是儿童,都建议把游离糖的摄入量限制在每天总量摄入的10%以下,最好能进一步限制在5%以下。多吃点糖不会要命,但长年累月,很有可能让人增加龋齿、肥胖、糖尿病、肾结石、痛风、心脏及多种癌症的患病风险。
小妙有话gang:
珍爱生命,珍惜健康,从控糖做起。
图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网通用:妙寿单青,妙瘦单轻,基因健康开课啦
想要了解更多减肥、基因、体重、健康常识类的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