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想的飞越哲思生命哲学
关于人性善恶逻辑起点及审美与超越等

关于人性善恶逻辑起点及审美与超越等

作者: 玩哲录 | 来源:发表于2017-10-17 10:55 被阅读3220次

    关于善恶的逻辑起点,以原罪这个概念为例来谈一下,原罪这个说法大有深义。

    人性善恶?

    按照尼采的说法,生命是一种自足的,必然的,永恒的生成,无善恶可言。

    这个话看上去抽象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一个人出生后就是一个肉团,你说他是善还是恶,这个可不好说吧,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真要论证起来也不好论证,但你说他就是恶也不好说,不像有些人认定的那样,所谓的恶,是要吃东西,吃东西就要吃动物啊,但这是所有的哺乳动物的本能,你不能说他是恶呀,哪怕是一个植物它也要吸收养分,所谓人之初的善恶仅仅只是一种前提的假设。

    那这个原罪的概念还成立吗?

    其实,所谓的原罪,都是人想象出来的,仅此而已。西方的基督教精神里面讲的是什么?人之初,性本恶,人一生出来就是恶,就是罪孽,认为你父母是罪人,所以再新的生下来的人永远是罪人,人永远在忏悔当中度过。

    那你说一个人一生当中都要在忏悔中度过,那这个对人的压抑大不大?

    我们去看,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于人类之外的道德原则,只有人,只有人的生命意志的肯定,才是真正的道德原则,这种道德原则忠实于人自身,忠实于大地,尼采称这种道德就是主人的道德,而不是奴隶道德。

    尼采说,超越是大地的意义? 什么是大地的意义?

    这里的大地当然是一种比喻,而且是一种关于坚实的比喻,是说这个地是实的,人站在这个大地上,基督教宣扬的灵魂和天国,他认为是虚妄的说教,北海有一个庙,庙里面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那叫做天国,这个就是宗教里面说描绘的天国,他认为这个是虚妄的。

    大地给了人血肉之身,激情,冲动,和创造的本能,以及人的本性。这才是真实的,拿得住的,人活着其实是为这个而活着。我要活出我自己的东西来,不是为别人活的,更不是为了虚幻的东西活的,基督教说人是有罪的,一个人从生到死都背负着原罪,把人看得太低了,所以我忠实于大地,大地是真实的,我脚踩的住的,不虚脱的。而这个大地又是接地气的,就是一切和人的激情冲动和创造的本能,是和大地连在一起的。这就是人的本性。

    所以,人性善恶是非的问题,其实都不应该成为问题,因为这个逻辑起点都是有问题的。但是,人类为了理解这个世界,“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为了格式化这个世界方便自己理解,人为自然界立法,于是,各种思想,就必须要找一个逻辑起点,或者说,预设一个前提,来进行奴隶和主人的设定,以方便有效的管理这个世界,当然是以人的眼光来管理。

    因为,人类一旦有了理性之后,就不好管理,最初就相当然的要分出一下,主人和奴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的界定,还有人面对大自然的责权利等问题。

    于是,我们就会看到有种各样的思想的存在,这是因为逻辑起点不同,必然导致后面的思想发展的不同,人类所坚持的各种观点不同,但,世界还有一定的普适性,这是各个思想都会认同的,这就是同的部分。

    因为,儒家提倡和而不同,己所不欲,不施于人。是有道理的。这种道理也是一种假设,但,如果大家都按这种理念去行事,也基本上算是一个事实了。

    比如说有些人说形而上学,哲学,对中国人来说比较遥远,我个人不是这么看的。

    我觉得这可能和文化环境,人文素养,有关系,你比如说德国人,他们大部分人都是懂哲学的,不信,你问一下他们,比如黑格尔,这对他们来说太容易理解了,因为他们生活在其中。

    中国人也有中国人的哲学啊,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我们的哲学思考由于这些逻辑起点不同,就和西方的哲学有了很大的不同,不能说中国人没有哲学,这种观点是荒谬的。你比如生活中,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与谈话,我经常和一些老人谈了很多,很多就是形而上的,他们很多都是农民,当然还有各阶层的人士,他们谈的很多东西其实就是哲学,只是他们不称为是哲学而已。

    关于哲学家对于美的定义。以康德为例,就三点吧,第一个就是要超功利,第二个要保持对认识对象的距离,第三个要忘掉现实。比如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我在文章中已经表明了这种观点。

    比如说超功利。康德讲,“为把握美,要无目的,非功利,抛弃功能取舍才能进入美”。

    另外,要有距离。布洛讲“进入美的体验,需要与审美对象拉开距离,不能发生存在上的联系,无视审美对象本身的存在。只有距离才产生美”。

    再就是要忘掉现实。要想欣赏波涛汹涌的波浪,就要忘记船只被波浪吞掉的危险;要欣赏模特的美,就要摆脱肉欲的困扰才行,所以大家看这个模特这个美女,内心不能有邪念,一定要抛弃一切杂念,尤其是男同胞才能够感受到真正的美。

    真正做到审美,所以还是很难的,因为大部分人总是以他自己的眼光,特别是实用的眼光,去看待一些东西,就是有没有用,何种程度上有用,很多人更多的是在思考这个问题?

    要做到审美,心得静,这得修炼,尤其是很多人都是表演型人格,你让他静很难。不过,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做一些改变,比如周末,抽出一天或半天,什么也不干,就静静的体会自己,这也叫冥想,时间一长,可能心就会慢慢的静下来了。

    那我就先谈谈诗意吧,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诗意?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他的诗里面讲了一句,“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就是说你的生活,人不应该只是存在这个世界上,是应该诗意的存在这个世界上,用诗意的眼睛,诗意的方式来生活。

    德国哲学家海德哥格尔发现了,他一直要寻找最能表现他哲学的观点,我们现在一般觉得诗意,是因为海德哥尔,其实最早是荷尔德林提出来的。

    对于一些人的文章,可能读的书太多了,但不是很精,有些我大致看了一下,写得挺好的,尤其是某些哲思类的,我个人感觉,有点干,引文太多,没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所以,我还是有点小建议,这些文章就是自己的感触有点少,罗列的东西有点多,如果有更多的自己的感情,或者说对自己感情的触动,或多加一点自己的经历什么的,我个人感觉,就会更有意思一些吧。

    换句话说,我感觉有些人陷入书本里了,我有一句话,不要陷入书堆里了,这可能也是一种焦虑症,量的变化,有时就是知识的堆积,真正要有质的变化,书其实不需要太多,关键得思考。思考,这是很难的,很多人读了很多书,也只是一种生命的惯性,甚至是一种偷懒行为,没有思考和行动,就容易成书呆子。

    我不是不提倡读书,而是要提倡,读书和行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重要。

    有老兄这样说:尼釆否定了自苏格拉底后的古希腊文化 和随之而来的基督文化 觉得它无法让人成为自己⋯人 异化了 所以他源泉来自古希腊早期的思想 人 生机勃勃 ⋯阳钢 勇敢 ⋯其创造的文化也是健康的⋯当然审美有时间的艺术 音乐 和非时间艺术 绘画 建筑 审美体验有所不同 耳朵和眼睛

    这个观点很全面,尼采的重估价值,不是要打破一切价值,而是要看看哪些还是有用的,哪些是坚决打破的。所以,他觉得,人异化了,人要回到他自己,用中国话来说,就是人要慎思,明辩,笃行,理解这个很重要。重估价值,不是一切价值都打破,该保留的还是要保留的,该打破丢弃的,坚决不要。这才是他的真正意思,不然,他的思想本身资源又是从哪来的呢?

    别忘记了,尼采他本身就是搞美学的,当时最年轻的美学教授,他的思想来源就是古代希腊的日神和酒神精神(他自己的总结)。

    所以,我认为这位老兄是成功者,这是因为能做到他现在这样的,也不容易,有钱,精神上也有飞跃。因为钱很容易让人成为奴隶,当然,更高层次的是,人把钱当奴隶,而不是人当钱的奴隶。有钱人,有这样的思想,很不容易的。

    其实,我对钱不是很敏感,因为我小时候,父亲就相当于是现在的亿万富翁了,我看到钱使人堕落的一面,甚至是很恶的一面有很多,换句话说,我曾经富裕过,当个富豪,也不过如此而已。

    但,我并不是说钱不重要,现在这个社会,多方面综合吧,既不失去生活的乐趣,也不失去物质保证,也不太需要太多钱,对我来说,我本身很少花钱的,因为花钱的快感,也会很快消失的,所以,对于钱,我基本上没有焦虑,当然了,我还是有一点点钱的,但这点钱的来源的过程,我认为并不是痛苦的,而是创造过程中得到的。

    这是关于钱的问题。

    另外,精神修炼,也是一个人的事,没必要去向别人炫耀和证明,自己有多牛有多好,顺着自己的意志,随着心性而起舞,用艺术的眼光,审美的态度,去观照我们的生命,最后,去体验生命的圆,这不是更好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5ebec498e63f:有时候真不知道人为什么要活着。既然有这么多痛苦。
        玩哲录:@zh静静 人活着,也许是为了超越,不管痛苦与否。
      • 相约流星雨:如果人生而有罪,那怎么不一出生就死了呢,以死谢罪。非要在世间苦苦的赎罪,到最后还是逃不脱生命的消逝。题外话 圣经和儒学一样都是政治的推波助澜才广泛受到推崇。 至于我们有没有罪 谁知道谁知道啊。
      • 5c614962630b:应该先解释“原罪”的本意,再阐述吧?
        5c614962630b: @北斗之光 不是。原罪,是舶来品。来自《圣经》,是专有名词。
        玩哲录:这不影响阐述,这类本意,大家可能从自己的理解去开始。

      本文标题:关于人性善恶逻辑起点及审美与超越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or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