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悟:诸葛亮的淡泊与宁静

作者: 02a38a26dd83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14:44 被阅读33次

诸葛亮在其《诫子书》(亦可理解为“自况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应该是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了,然而有时熟悉的却未必就是理解的。因此,在某个时刻,也许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一番新的审视。

第一,诸葛亮的本来意思是什么?

这句话有四个关键词:淡泊、宁静、志、远。可以看出,在这四个关键词中,“淡泊”和“宁静”只是手段,“志”和“远”才是目的。那么,诸葛亮的“志”和“远”是什么呢?从其一生的言行即可看出,是兴复汉室、建功立业(或其否认了的“闻达于诸侯”)。这一点,应该更接近儒家“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任重道远致仁理想。但另一方面,诸葛亮又继承了道家的清静无为等思想,并将之作为达致目的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后世的魏征、刘基等人亦然。所以,诸葛亮的意思,大概就是要超脱和穿越寻常的欲望、诱惑、喧嚣、烦扰,然后有舍有得、有为有不为、惟精惟一地去发现、去坚定那心中的大志、远志,并一步一步将它实现。这么说,诸葛亮的这句话,适用的主体首先就应该是那些有远大抱负、又能有所节制的人了,和普通人的关系其实并不大,所以后世的引用,就多半是有所改变愿意的了。

第二,这句话在人们通常的引用中是想表达什么?

人们在后世引用时,都说要淡泊处事、生性淡泊、淡泊宁静、宁静致远。但当他们这样说时,其实是对原句后面的“志”与“远”多有弱化的,也就是改变了原句的根本目的。那么,人们在做出改变后,他们心中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也许就只是那“不争”与“无为”等道家思想中的一个侧面吧;换言之,是那个扭曲了的消极的侧面。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通常的观念中,道家是消极避世的。但实际的情况却是,道家的“不争”与“无为”等,实际上却是一种“遵道”的表现,是为了达到“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以及“无为而无不为”啊!所以,其实道家的最终目的或落脚点,还是要争到天下,还是要有为的,只不过是以“不争”和“无为”的手段去实现目的罢了。从这里也可看出,诸葛亮的能够将儒道两家结合,也是因为两家本来就有一定的亲缘性,不过两家的着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因此,后世的引用,固然在“淡泊”和“宁静”中自有其特定的“志”和“远”,但和诸葛亮的原文原意所说的“志”和“远”,已经是大不相同了,其中的得失好坏,值得认真厘清和根据自身需要谨慎择取!

第三,我们还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正如其他古语在流传都会发生意变一样,诸葛亮这句话的变化,当然也可以是无可厚非的。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去对待诸葛亮的原话和它后来的变化呢?也许,还是偏向于原话的意思更好。当然,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我们,是完全不需要有什么大志、远志的,因为如果真这样,一是自己太辛苦,二是社会会乱套,但是,我们每个人也完全可以、完全需要有自己远一点的志,孔子不是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吗?如果没有谋划并看到远一点的地方,那么所谓的“活在当下”则几无可能!所以,为了达到自己的那些“小目标”“小确信”,我们也需要像诸葛亮说的那样“淡泊”与“宁静”,简言之,需要对自己有所节制、有所约束、有所管理,——这样,我们终将获得更多的自由、更多的从容、以及更多的良性循环。

最后再稍作一点补充。对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两层逻辑关系,第一层为两个分句间的关系,第二层为各分句间的语词关系。其中,前半句讲的是通过淡泊去发现志、坚定志,然后后半句再讲通过宁静去追求志、实现志。那么,你的志是什么呢?你又当如何行稳致远地去实现你的志呢?无论是否有好的答案,都向诸葛亮好好学学吧。

附录:诸葛亮《诫子书》全文

其文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相关文章

  • 简悟:诸葛亮的淡泊与宁静

    诸葛亮在其《诫子书》(亦可理解为“自况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应该是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

  • 2018-01-06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今天几个字,有感而发!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悟以致远。来源于诸葛亮的戒子书!一...

  • “宁静与淡泊”呓悟

    诸葛亮诫子书中“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一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 人的思想就像一潭水,只有...

  • 晨读(34)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与宁静,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然与从容,也是灵魂高配的一...

  • 宁静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 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因此中国人不仅倾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欣赏他的淡泊人生...

  • 黑白创想-淡泊

    恬淡寡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

  • 探寻人生价值的苦旅——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有感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英文名《Zen and the Art of M...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悟:诸葛亮的淡泊与宁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zy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