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朵奔涌的浪花

作者: 乔沐 | 来源:发表于2021-08-31 09:05 被阅读0次

    七年转瞬即逝,回想起来,依稀能够记起当时初入园子的新鲜感。即便到了今天,依然对园子里的很多东西感到新奇。此刻,很多记忆涌入脑海。怀念忙碌着跑去上课,期末疯狂复习的日子;怀念园子里丰富多彩的生活;留恋校园四季分明的美景;留恋食堂各式各样的餐食......七年来,有过开心,有过压抑,有过迷茫无助,这些共同组成了我丰富而有趣的大学、研究生生涯。我时常心怀感激,感谢这个园子给予我美好的大学时光。感谢学校给了我开放的视野,使我具有批判自主的思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激励我不畏艰难、砥砺前行;“行胜于言”的精神,教导我仰望星空的同时,更要加脚踏实地。“又红又专”的叮嘱,引导我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清华七年,注定是段终生难忘的旅程,与我的青春紧密的关联在一起。

    求学:从苗岭到清华

    我的家乡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这是一个边疆地州,与越南接壤。70、80年代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文山州就属于前线战场。而今每年清明节,依然有很多老兵返回文山州麻栗坡县老山,缅怀当年因战争牺牲的战友。文山是一个多民族共生的多彩之州,总人口近六成是少数民族。文山也是名贵中药材“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被誉为“中国三七之乡”,同时境内有5A级景区普者黑,以及有着“世外桃源”美誉的坝美,自然风光优美。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以前文山的交通较为闭塞(近几年,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文山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高中以前,我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高中校园所在地-文山县城。那时我连昆明都没去过,因为从我的家乡小县城到昆明,单程需要坐七八小时的大巴车,花费近两百元。去昆明一趟怎么说也得要花费五六百元,对于一个一穷二白的学生来说,这是很难承担的。那时觉得外面的世界离我好远,这个地方就好像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我们就好像是被遗忘的一群人。那会也不太知道利用互联网去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对外面的认知大多来源于书本上的描述以及自己的想象。后来走过了很多地方,长了一点见识。才知道,那时了解到的很多信息都滞后了,很多想象亦不切实际。那时真的没见过什么世面,不过这倒也不全是坏事。见识少,反倒可以心无旁骛,埋头学习。心里一直期待高考发挥好一点,到外面去上大学,去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

    文山州的教育发展也相对落后。全州每年两万多近三万的考生,能考上清华北大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少数民族考生,能考上清华北大的更是凤毛麟角。我应该是文山州第一个考取清华的纯正苗族考生(苗族原生家庭,在苗族语境下长大)。这里倒不是为了吹嘘自己,主要是想让大家对我所说的教育相对落后,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而今,这个问题依然很严重,甚至可以说形势严峻。如果有同学有心,也有力量,希望大家可以关注少数民族教育问题,向大家表示感谢。在我的家乡文山州广南县,控辍保学是一项艰难繁重的工作。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学生,辍学情况严重。2020年因疫情原因无法返校,我自告奋勇,作为志愿者参与到广南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中。那时参加了一场控辍保学的会议,感受颇深。很多辍学孩子才十几岁,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也是可塑性最强,学习、认知世界最好的年华。这个年纪辍学,去工厂务工,学不到太多的东西不说,高强度的劳动也会对心理、生理产生不可逆的伤害。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很多人自己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便早早结婚生子,为人父母,开始负担起家庭的重担。在这个年纪,很难说他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做好了准备。估计他们也不知道辍学、结婚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部分辍学孩子的材料

    当地政府很重视这个问题,也想了很多办法,但是收效甚微。教育是影响长远的一件事,一代人如果教育出现问题,那对整个民族的影响将会是深远的,长久的。当时,我有所感,发了一个微信推送,和朋友们讨论控辍保学,早婚早育的问题。很多好心的、关心此事的朋友进行了回复。

    有在控辍保学一线的老师感慨工作难以开展,要崩溃了。

    部分微信评论截图

    也有很多热心的朋友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虽然有一些建议执行起来没那么容易,但是看得出大家对这个问题都很关心。

    大家提的建建议

    说远了。但从以上描述中,大家应该对西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教育问题有了一个轮廓性的认识,从苗岭考上清华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因此,高考前,我也没敢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坐在清华的校园里学习,当时我爸对我的要求的就是考上一本就可以了。当高考后,班主任打电话告诉我,我是文山州理科总分第一时,我还在山上放牛。当时不知道为何心情无比平静,但是总觉得这个时候不表现得兴奋点,好像有点违和,虽然现场只有两头牛,再没其他人。我还是在两头牛的见证下,进行了庆祝-蹦了两三下。傍晚回家后,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他的高兴溢于言表。他立马跑到隔壁四五公里外的村委会买了两桶烟花回来。还做了顿好吃的,叫了几个亲戚来一起吃饭。我清楚的记得,那是我们家第一次放烟花。

    因为超常发挥,我比较顺利的进入了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实验班)学习。和大部分同学的大学生活应该也一样,上课、参加活动等等。虽说不上如何绚烂多彩,但是也丰富充实,值得回忆。大四的时候跌跌撞撞,最终保上了研,继续在机械系学习。研究生阶段,我的导师,给了我很多锻炼、探索的机会,对我也极尽包容,我的科学研究能力获得了很好的锻炼。感谢他们对我的教诲,这个阶段的学习锻炼,是我人生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程。

    回想这一路以来,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坚持!我一开始在村里念小学,后来到了县城念初中,再到州府去念高中,最后到了清华。每上一个台阶,都遇见了一群更加优秀的人。每次我都会去审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然后努力去追赶。更多时候,我是作为一个追赶者的角色出现的。基础不好,但是没有理由去自惭形秽、自暴自弃,只能迎头追赶。所以,我常常告诫自己,很多事是持久战役,要坚持住!特别是到清华后,牛人云集。各个方面都有做的很出色的同学,文艺、体育、学习、科研、甚至打游戏。因此,更要学会接受自己的平庸,接受自己没法在每个方向都做得好。要去发现自己独特的地方,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然后坚持去打磨、精益求精,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别人对比,只是能知道自己的位置。和曾经的自己对比,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进步了,是否虚度了光阴。

    就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目前我即将奔赴祖国西南边陲基层工作。也有到北上广深、成都、重庆等一线、新一线城市工作的机会。但是经过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之后,还是选择了回到西南基层工作。

    这里面有家庭的因素-离家近点,方便照顾家里。除此之外的原因有,当前国家正在施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支持中西部发展。基层舞台广阔,潜力巨大。而基层要发展,乡村要振兴,最急需的就是各类人才,青年一代在基层大有所为。能够将自己的事业和国家的召唤结合起来,无疑是幸福的。

    其次,清华的教育,让我树立了“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的就业观。我还记得本科入学第一课,老师便讲到作为清华的学生,应当要有家国天下的情怀,应当要去关注一些与今天的自己无关、看起来无用的东西,并由此建立起自己的理想和情怀。清华还有一句为人熟知的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无时无刻不体现出园子里“又红又专”的传统。这些口号和精神相信已经像基因一般镌刻在大多数清华人的骨子里了。

    毕业季校园内的标语

    2021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清华考察,对广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总书记与清华师生在西操体育馆座谈

    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要锤炼品德,要勇于创新,要实学实干。

    足见,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了殷切的期盼。清华七年的教育,让我慢慢树立了自己的就业观,将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需要相结合,要“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此外,我从小生活在乡村的经历,让我对云南基层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云南的基层也许没有东部沿海的富裕,虽然我也向往富裕美好的生活,但在这里,对我而言是家一般的感觉。

    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家乡这两年的变化。我家乡是一个叫岜夺的小村庄。我所在的那个村小组,仅有30多户人家,村子距离广南县城近20公里。以前都是泥土路,路上沟沟壑壑,没有车能跑。赶集需要步行四五个小时才能进城,非常不方便。那时,村里大多数人家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收入来源。只能挖点山上的野菜、药材到城里卖,才能够获得一些收入。大家平时倒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支出,只有像食盐、洗衣粉等等消耗品,像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必需品,需要进城购买。大部分时候,大家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生活。如果遇上收成不好的年份,甚至会有的家庭饭都吃不饱。幸好村子里大家都是关系很好的亲戚,互帮互助,一起度过了那些艰难的岁月。直到新世纪,慢慢的有人外出到两广等地务工,大家的生活水平才慢慢有了改善。

    脱贫攻坚期间,云南省纪委监委对点帮扶岜夺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岜夺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还登上了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对岜夺村的报道

    现在岜夺到县城的路已经变成了宽敞的柏油路,到县城去,开车只需要半个小时。各个村小组的入村道路也都已经硬化,交通很方便。

    岜夺村已通柏油路

    政府还专门出资新建了一个易地搬迁安置点,附近几个村小组的贫困户都可以无偿的搬入宽敞明亮的新家,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岜夺新村异地搬迁安置点

    而今,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部署规划,还要把岜夺村打造成为苗木小镇。苗木基地采取土地流转、基地务工、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提供生产资料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当地农户参与建设、生产,极大的增加了大家的收入。

    岜夺打造苗木小镇

    这两年每年回家,都震撼于家乡巨大的变化。从家乡的变化中,我切实的感受到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计划对乡村所带来的改变和影响,也更深刻的明白了这些计划的意义。我的家乡只是广大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广大农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深远变化,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的发展潜力也在逐步被释放出来。党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体现在这些为人民谋幸福的事情当中。所以,如果我能够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变革和建设中来,必定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我在2020年3-5月,因疫情原因无法返校的情况下,毛遂自荐,作为志愿者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以基层工作人员的身份,对基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可想而知。针对每一户家庭,都需要去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政策有温度的落实。

    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然我感触颇多。以下是我当时发在微信公众号上的一小段感慨:

    这两年,每年回家都能够感觉到非常巨大的变化,这无疑得益于精准扶贫的政策。最近真正的以一个基层工作人员的身份来参与这项工作,才真正的体会到这一切的成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广南县是深度贫困县,我们的贫困来自于方方面面。山高坡陡,住户分散,修路的成本和代价都是很高的;各地条件差别大,大规模的产业发展比较受限,由于地形原因,产业机械化的程度也不高,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很多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较少,缺乏基本的生产生活用水,严重的制约了当地的生存发展……能够体会到,广南县精准扶贫的这张答卷上的任何一个数字,都是无数的基层工作人员的汗水换来的。任何一项工作落实到每一户农户的时候,都会遇到独特的问题。比如危房拆除,没能拆除的几家,每家都有自己切实的难处。俗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只有深入农户,了解农户存在的困难,才能和农户一起想办法,帮助农户把经念顺,我想这大概也是驻村工作队员的意义,深入一线,了解掌握农户的真实情况,为政策落实,做好保障。

    脱贫攻坚危房拆除现场

    基层工作一方面很锻炼人,一方面也确确实实能够对一方人的福祉产生影响。以基层为我工作的起点,一定能让我对基层情况更加了解,更加充分锻炼我各方面综合的能力。

    后记:从清华入海,做一朵奔涌的浪花

    很喜欢歌曲《入海》里的一句歌词-一起跃入人海,做一朵奔涌的浪花。长路漫漫,这注定不会是一场一帆风顺的征程。希望我们都能够保持像浪花一般的激情,奔流入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一朵奔涌的浪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oa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