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初五日,雍正下旨:“···理应将李煦立即拿获,严加治罪,惟伊为皇父有稍尽力之处,且已年迈,将此交内务府总管大臣议罪可也。”不上十天,查抄李煦家产。和曹家唇齿相依的苏州织造李煦李家获罪抄家,曹家开始面临兔死狐悲的局面。
李家一倒,首先在经济上波及了曹家。不但再不能得到李煦的经济援助,并且还要将上年从盐政得到的85120两退还回去。
那么,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底的八年间,曹頫亏空了多少帑项呢?
到该文结束之日,有案可查的亏空是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八月二十日承办内务府售卖人参所得售银少交的九千二百七十一两九钱七分七厘五毫和康熙六十年(1721年)从盐政得到的八万五千一百二十两。共计九万四千三百九十二两。但亏空可能不止这些。
曹頫不任盐使,没有什么来钱的门路,进项不多;雍正对织造府的拨银,也严格控制了,这亏空,是难完的了。
曹頫不得已,于雍正元年秋冬行文户部,请求将亏空帑项分三年带完,并经户部题请允准。雍正给以了批准。
雍正二年(1724)正月初七日,曹頫《奏谢准允将织造补库分三年带完折》中说得明白:“切奴才前以织造补库一事,具文咨部,求分三年带完。今接部文,知已题请,伏蒙万岁浩荡洪恩,准允依议。钦遵到案。”
曹頫由苏州织造李煦李家遭遇念及自身,对皇帝没有治罪自己及曹家深感“望外”:“天恩如此保全,实出望外,奴才实系在生之人,唯感泣待罪。”
感恩之余,他提出保证:“只知清补钱粮为重,其余家口妻孥,虽至饥寒迫切,奴才一切置之度外,在所不顾。只有可以省的一分即补一分亏欠,务期与三年之内清补全完,以无负万岁开恩矜全之至意。”
曹頫再愚钝,也当不至于天真地认为,补不完亏空皇帝还会宽恕他吧。这一刻,曹頫应是觉得亏空是可以补完的。(悲痛忽起,为曹頫一哭)
雍正在折子上批道:“只要心口相应。若果能如此,大造化人了!”明显地,雍正不看好曹頫,语气充满轻蔑。
到雍正五年正月,三年限满,亏空未清。
想必曹頫惕惕然不知所终。但雍正帝并没有按照“限满未完,定行从重治罪”的谕旨立将曹頫惩处。
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雍正对曹、李、孙三织造售卖人参价起了疑。这一年的闰四月二十六日,雍正著问内务府总管:“人参在南省售卖,价钱为何如此贱?早年售价如何?”
六月三十日,内务府奏报情由并三织造参价,“较五十三年于京城卖参价,少卖银三万六千八十二两六钱三分。”建议将少卖之银由三家均分补交。
雍正朱批:“所议虽是,尔等先并未查出;朕下旨,虽补收此银两,亦无味。将已交付银解送,免增收。尔等知无耻耶!”
虽免所增银两,但雍正对曹頫,能有好感吗?再者,雍正毫不客气地晓谕,内务府官员谁不害怕!
雍正二年(1724年)五月初六日,曹頫奏报闰四月间江南发生蝗灾,因连降大雨,灾情已基本缓解。然而雍正批道:“蝗蝻闻得还有,地方官为甚么不下力扑灭?二麦虽收,秋禾更要紧。据实奏,凡事有一点欺隐作用,是你自己寻罪,不与朕相干。”责曹頫不奏官员的作为。语气严厉,令人战栗。
五月十三日,又查出库存之纱有变色之事,事涉江宁织造。
这一年(公元1724年),曹頫曾给雍正上了一个请安折子:“江宁织造奴才曹頫跪奏,恭请万岁圣安。”
雍正朱批全文如下:
雍正朱批这长段的朱批,透露出好些信息:
1、曹頫因亏空逾期没补完结,所织御用纱又变色,人参卖价不仅低于北方而且收售银两还没全交上,招致雍正不满,心中害怕,所以势必找门路,上下打点。
2、至迟到雍正二年时,雍正对曹頫已有了看法,曾让他有事找十三爷和硕怡亲王允祥代奏。
从雍正元年起,允祥主管户部,三大织造是他的下属。雍正特指明“你是奉旨交与怡亲王传奏你的事的,”可能除密折外,曹頫奏报的工作方面的事和涉及自己的事,都要先交允祥,再由允祥转奏皇帝。
这一方面体现皇帝对允祥的信任和倚重;另一方面也明确告诉曹頫:你的地位不稳固了。曹頫焉能不怕!
3、允祥可能对曹頫分外照看了点,雍正心知肚明。所以说“诸事王子照看得你来”、“王子甚疼怜你”。
但这个“照看”,是有限度的,那就是“自己不为非”。若为非,那就是自取灭亡,谁也救不得你了:“凭谁不能与你作福”。
4、雍正指给曹頫一条路:有事直接找怡亲王,别乱跑门路。否则是会有害甚至是有祸的。
5、雍正对官员上下专营、跑门路深恶痛绝。大概雍正写着写着,想到官员们,特别是织造们的奢侈靡费等不合自己脾性倡导规定的种种陋习,气就涌上来了,没克制住自己,就骂出来了:“因你们向来混账风俗贯(惯)了!”读这个朱批,能感受到雍正当时的心情:先是平静地说事,越说越激动,发泄完后,又回归平静理智。
雍正指的这个“混账风俗”,我认为是专对织造和巡盐说的。因雍正一直认为“诸凡奢侈风俗,皆从织造、盐商而起。”织造是罪魁。在雍正朝,三大织造没有个好下场的。
6、雍正对曹頫,还是网开一面,有所关爱的。雍正骂完之后,消了点气,考虑到曹頫的实际情况,也怕有人“指称朕意”恐吓欺诈他,故特“谕”曹頫不可轻信,若万一碰上这种事了,“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
7、雍正把自己的名声看的特重。这与雍正当时所处的众叛亲离和整饬吏治遭遇种种的背景分不开,在此不多缀说。雍正说“坏朕声名,朕就要重重处分。”这才是通篇朱批的立意用旨!
雍正对宠臣田文镜也说过类似的话:不要为非,否则上天也救你不得。
雍正对“为非”的官员是不苟情面的。“为非”是什么?“为非”就是不遵守法令法规,不能很好地揣摩体仰“朕”的心意,也就是“坏朕声名。”
“坏朕声名,朕就要重重处分!”再有靠山如老十三怡王,“我”也绝不宽恕,“王子也救你不下了!”
雍正发出了严正警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