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重高往事(2)

作者: 斯德帝尔 | 来源:发表于2017-10-23 10:59 被阅读304次

    第二章 瓦国和瓦高

    文/斯德帝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说瓦高之前,还是先说说大瓦国。

    瓦房店是大连管辖范围内最北边的一个县级市,改革开放以前叫复县,后来改名叫瓦房店。据说是因为以前这里有个驿站,来往的人络绎不绝。而驿站又是由几座瓦房相连,所以就有了这个名。而现在这里的年轻人都称它为大瓦国,以表达对它的自豪和喜爱之情。

    其实,我对自己的家乡瓦国也情有独钟。

    据说以前是这样的

    瓦国位于辽南,这里丘陵连绵、海清水甜、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近年来,瓦国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各类温泉度假村林立而起,将军石、龙门汤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两个度假区。对此,我绝对信任“砖家”--开发温泉对地质环境毫无影响。这里人口稠密,区区一个县人口竟过百万,市内人口就有三十多万。瓦高的某位老师曾夸下海口,瓦国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已经赶超上海。但根据我亲自去上海调研核实后,证实这位老师纯属忽悠。

    不是做广告,去过两次还不错

    全国最大的轴承厂瓦轴集团坐落在这里,以前很牛,现在虽风光大不如前,但毕竟是国企嘛,即使惨淡经营也屹立不倒;全国最大的金刚石原生矿床在这里,一时也是很牛,国家还专门成立了金刚石公司,可惜后来也倒闭了。据说是提炼技术落后,以至于小日本居然疯狂收购我们提炼后的废渣,可见提炼技术有多烂;全国闻名的苹果之乡在这里,不过这是我上小学时候的事了,现在这称号都让人家山东抢去了。

    国企真坚强

    再说说老百姓生活水平。瓦国也是沿海城市,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老百姓也尝到了甜头。特别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都做起了生意,但较多的还是从事轴承行业,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嘛。然而,瓦国贫富差距巨大,有钱的着实不少,而普通工人收入还是很低。各个乡镇也是有好有坏,乡镇企业搞得好的也比较富裕。在大连辖区内比,大瓦国经济水平也算靠前。

    瓦国的老百姓有个特点,就是好面子讲究穿戴,那是真的舍得花钱。就说一事,貂皮大衣。每年冬天,瓦国的皮草商店人头攒动,跟菜市场似的。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无论是走路的,挤公交的还是骑自行车的,她们当中不乏穿着以褐色为主色调的貂皮大衣,她们自信满满、昂首挺胸,好似在告诉你:“看什么看?别看我骑的是自行车,但我身上穿的可是貂呢!好几万呢!”貂皮大衣的作用已经不局限于保暖防寒了,而是身份的象征,“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虽说价格不菲,但在强烈购物欲的女性面前,钱就是用来买貂皮大衣的。仿佛穿上之后,整个人就立马提高了一个档次,有别于普通百姓。在我的想象中,应该是豪车、美女和貂皮大衣相配。但在大瓦国,你常常会发现自行车或公交车、大妈和貂皮大衣相配的场景。总之,在穿这方面,瓦国的女人们舍得花钱。

    在东北,拥有一件霸气的貂皮大衣是必不可少的

    瓦国有些人是大家熟知的,如前足协副主席阎世铎,那真是为我们国家足球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瓦国也有在朝廷身居要职的,其中最大的官就属“徐国妖”了。政治的事,咱们就不谈了。

    最后,有个不得不说的事,就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大瓦国曾是全国知晓的“黄城”。顶盛时期,在瓦国“打工”的小姐有两万人,且价格合理、童叟无欺,因此到瓦国来享受服务的各方客人络绎不绝。这段时间,赶上东北下岗浪潮,东北企业下岗职工生活困难,瓦国也是民不聊生。为了响应国家“下岗再就业”的号召,聪明勤劳的瓦国人民努力不给国家添负担,积极在“色情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中谋生存、图发展。道理很简单,小姐们属于高收入高消费群体,她们的衣穿住用行救活了整个瓦国经济。小姐得吃饭吧,瓦国人民开饭店;小姐得穿衣服吧,瓦国人民开服装店;小姐得开房吧,瓦国人民开旅店;小姐容易得性病吧,瓦国人民开诊所。那几年,只要不偷懒,仅仅夜晚开车接送小姐就可以让你养家糊口了。然而,昔日繁华的“黄城”已不复存在。后来国家有令——严打,小姐们得到消息后,惶惶不可终日,争相携款回老家,导致瓦国各大银行闹起“钱荒”。所以,先有大瓦,后有东莞,大瓦衰而东莞兴。

    嗯,很像当年的王朝KTV

    我的母校全称是大连瓦房店市第一高级中学,大家都简称它重高或岭下高中。

    这就是我的学校

    重高自建校以来有60多年了,它是辽宁省的重点中学之一,是大瓦国的唯一一所重点高中。从我记事起,家人就教育我要好好学习,要考重高,要考名牌大学,这些我是牢记在心的。也许你会问,不去重高去普高就上不了名牌大学了?去普高就成不了才了吗?现在,我是懂了,可那时候的家长谁懂?只知道,想成才到重高,就和想学挖掘机到蓝翔是一个道理。每年高考过后,就是重高收获的季节,总会听到这样的汇报:“今年我校有8名同学考上清华北大,有352名学生超过一本分数线……今年,我校高考成绩在全大连市排名第六,在全省排名第十五。”总之,考上清华北大的数量就是学校的口碑。考上大学之后,成不成才或成不成人,那便是学生的造化了。

    能给母校带来强烈快感的只有这两所大学了

    重高坐落在瓦国东边郊区。我在读的时候有两座教学楼、两座宿舍楼、一座实验楼和食堂。我运气较好,在2000年入学的时候,塑胶操场才刚刚建好。操场的味道很大,有没有毒我也不清楚。学校很小气,建成栏杆围着操场,只允许学生们体育课和课间操时使用。后来因为反对声音太强烈,学校才开放使用操场。其实,重高很久之前就想把灰土操场改成塑胶操场,但是建设资金总也没到位。后来,幸亏一位市长来我校视察,深刻体察到师生们的困难和学校的艰苦条件,市长离开没多久便把此事落实。这位市长目前深陷囹圄,姓“不厚”。

    我们那时候操场味道也很大,不过我也活了下来

    没记错的话,在2000年的时候,重高的周围没啥吃喝玩乐的地方,因为这里是城乡结合部。学校是南北向的,只有一个北大门。大门东西两侧是学校家属楼,门前是一条通往市内的东西向主干路。马路对面是一个小市场和几栋三四层高的破旧楼房。楼房后面是一个小山坡,沿着山坡往上走是密密麻麻的平房。坡顶上是两栋五层高的水泥厂家属楼。家属楼北是一条为水泥厂配套的铁路。铁路再往北则是一块坟地和一处几十米深的大坑。这就是我高中三年在学校周围涉足最远的地方。别看这些楼房、平房破旧不堪,可它们却早已人满为患。这是因为高二以后,大多数家长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学习,而选择“陪读”,以方便孩子起居饮食。可怜天下父母心!后来高二下学期的时候,我也成了租客,就住在山坡上的家属楼里。

    条件好的租楼房,差的租平房,一直未变 铁路废弃,深坑已填,坟冢还在

    学校的后身和东西两侧我就没怎么走动过,印象中也就是学校后身是个部队,东面一个大专,西面一个中专。其中这部队就是我们入学时军训的地方。而这东面的大专现在也升格了,摇身一变成了海洋大学。哦,这里得补充一下,海洋大学和我们学校之间还隔着个工厂。我一直都认为它是个化工厂。如果在今日,我是非告倒它不可,这畜生曾经不停地向我们学校“放毒”,摧残着祖国的花朵。这可不是我瞎说,我那几届的学生都是有亲身体会的。有时,我们上着体育课,空气中传来刺鼻的味道,体育老师都不得不喊我们回去自习。不管怎样,我们这一届学生是具备了抗毒属性,感谢大瓦国的相关领导!

    重高每个年级都有一个特殊的班级——英俄混合班,简称俄语班。上外语课的时候咋办?分开上,各上各的。所以,我们十几个英语生跑到一间小教室去学英语去,上其他课再回到班里。其实,在俄语班挺好的,下课时和俄语同学交流下外语,也是乐趣之一。有那么几句俄语我仍记忆犹新,其中一句就是“干死你大娘”,啥意思我也忘了。

    和别的班级不一样,我们班大多数同学都是来自农村的,基本上都是大瓦国北面的那几个乡镇。虽说都来自农村,但条件确实不一样。有家里开厂的,有家里开旅店的,当然也有父母就是种地的。如果要我来形容他们的话,那就是勤奋好学、刻苦谦虚、乐观开朗、自强自立,身体素质过硬,不是一般的结实。用我们班老大耀阳哥的话说,“咱班跟我一起来的这几个男生,随便挑一个,让你们城里的五个人对付我们一个,你们都近不了身。”这是实话,绝非装X之言。农村的孩子从小满山遍野地玩耍,时常还要帮家里干农活,身体素质不知要比城里的孩子好多少。农村的孩子可以爬山上树下河摸鱼,城里的孩子却被父母看的紧紧的,不是怕被拐跑就是怕马路上被车碰着,所以城里的孩子大多都是圈养的。特别是重高的莘莘学子,那就是个学习机器。除了学习,那点课间运动的时间仅能满足新陈代谢而已。而当时大喊特喊“素质教育”和“减负减压”的口号,也只是说说而已。

    鼎盛时期的耀阳哥能打我这样的十个

    那时还是分文理科的,一般都是高一大家在一起,高二的时候就分文理班了。高一是什么都教,除了生物。高一的我是除了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其他都不学,所以偏科很严重。但名次是按所有科目来排的,我的成绩被语文、历史、政治拖了后腿,直接二十名开外。高一上学期的家长会,老爸向老师询问我的学习情况,而老曲只说了两字——不学。会后,老爸十分不爽,回到家就教训我。我却理直气壮地说:“爸,别听老师的,你把我的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再加上语文的分数算一下,看看我是不是排在前面。”老爸盯着成绩单仔细看,确认了我说的都是事实,但仍对老师的话耿耿于怀,骂道:“你个小兔崽子,历史和政治你就不能学学啊,我看你就是欠揍!”

    高一时我的成绩就是这样的

    “爸,你不懂。高二就分科了,我是肯定不学文科的,我就爱学理科,我不爱背那些玩意。你让我死记硬背那么多,那不影响我以后理综合的成绩吗?我这是像你,偏科。说差点,那就是语文能差点,我再努力努力就好了。”我坚定地说。

    “你给我认真点吧!我供你读书也不容易啊,你要给我一些挣钱的动力啊!”老爸叹了口气。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到了高一下学期,我还是那么偏科,因为我是铁了心要学理科的。

    我一心想着熬过高一,上了高二分文理班就好了。然而,就在“四大金刚”抓小情侣的事没多久,一则重磅消息在学生和家长间传开了,那就是我们这届高考要改革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春】重高往事(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qw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