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派southpaw
图/来源于网络
2018年8月21日 星期二 雨
![](https://img.haomeiwen.com/i8473733/c8392230cf3b9902.jpeg)
我是一名孤儿,在五岁的时候父母因意外去世,我就被送进了福利院,在这里生活了两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一个爱心家庭收养了。
记得刚失去父母的那段时间,是我人生的灰色记忆,每天哭着睡去,从梦中哭着醒来,开始害怕光,就将屋内所有的窗帘都拉上,不愿和任何人多说话,独处才让我有安全感,没有父母,我就失去了所有的依靠。
慢慢地,我不懂得如何去表达自己,害怕与人交流,见到熟人就远远的躲开,招呼都不打,我成了格格不入的怪人,害怕街上汽车的鸣笛声,害怕拍打在玻璃上的雨水声,甚至害怕自己呼吸的心跳声……
![](https://img.haomeiwen.com/i8473733/8a4e7f2b574285ef.jpeg)
七岁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我却没了玩耍的乐趣,喜欢独自躲在屋内昏暗的角落,静静地发呆,外面的世界与我无关,我不想出去,也不想被打扰。
当时给我请了心理医生,还没见面,我就挣脱了医生的胳膊,向房间里跑去,大喊着我没病,就将门从里面锁了起来。
窗户边有个身影,我拉开窗帘,有双眼睛在看着我,慈祥而温暖,她劝我把门打开,我没应,她就在外面站着,不知等了多长时间。
当我开门的时候,她用宽厚的肩膀紧紧抱住了我,开始鼓励我,多与人见面,多与人交流,我嘴上应着,心里却很排斥。
在她的帮助下,我认为做出了最大的改变,那就是上了学,她有些不放心,一直在教室外面看着我,向我竖起大拇指。
她下楼梯的时候,脚给崴了,疼的直冒冷汗,却仍然扶着墙找了学校的食堂,帮我购买了饭票,这是后来食堂老板告诉我的。
那天她回去以后,到医院打了石膏,好几天没缓过劲来,却不忘打电话到老师这来,询问我的情况。
我在课堂上最怕老师提问,每当老师的眼神开始寻觅的时候,我就深深地低下头,可是每次都会叫到我,我颤颤巍巍的坐起来,脸涨得通红,回答的磕磕巴巴,有时会引来一阵笑声,老师这时就会用黑板擦敲打着讲桌,严肃地说:“笑什么,你们回答的不一定有他好!”
当我开始想与人沟通的时候,发现已不是那么简单了,长时间的封闭让我无所事从,即使是同龄人,都是他们主动找我,我几句话就将话题聊死,他们也就不再找我了。
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书,一个人逛街……
每逢周五回到了家,她总会做好吃的给我,摆满了一桌子,都是我最爱吃的,我不愿多说一句话,吃完饭就回到房间,当听到我喊她一声阿姨,她就能高兴老半天。
她怕我无聊,就给我买来了很多的书,摆满了我的书架,每本书里面总会有张纸条,上面写的都是鼓励我的话,句号后面总会画一张笑脸。
那些书我看了不止一遍,至今都小心的珍藏着,她让我读到了完美世界,让我看到了美丽河山,伴随着我一路成长。
到节假日的时候,她总会早早地收拾行李,带上我去旅行,到外面见世面,最主要的就是让我敞开心扉,去拥抱这个世界。
那些年,她带我看了北京奥运,进了清园,爬了长城,感受了圆明园的辉煌到没落;到了洛阳,她陪我在湍急的河水里漂流,湿了衣服,却还要坚持爬山,定要带我到那山顶看最美的风景;到了上海,漫步在黄埔桥上,看那霓虹醉眼,一张张门票游过世博园的各个国家的场馆,感受大千世界的雄伟壮丽……
翻着曾经的相册,感慨万千,她总是那张慈祥的笑脸,而我却总是皱着眉头。快门闪的那一刻,将幸福都框在了里面。
大概十七岁的时候,我到了叛逆期,开始上网逃学的日子,甚至学会了抽烟,觉得这才是该有的生活,每天就和一些不良少年厮混在一起,经常不着家。
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我翻墙上网被宿管逮到了,当天就被叫进了校长办公室,她也来了,我躲在一边不敢说话,不知她跟校长说了多少好话,这才把我留下来。
等回到家里,第一次见她这么生气,先把我狠狠骂了一顿,就看见她躲在房子里暗自抹泪。我就躺在床上,呆呆的望着天花板,这时才有些明白,原来还有人在牵挂着我,此时,久违的那种安全感和归属感涌上心头,那天晚上是睡得最香的一次。
从那以后,当那些不良少年再找我的时候,直接把他们赶走,我准备戒烟戒网,刚开始有些难,我就试着转移注意力,我爱看书,于是就经常往图书馆跑,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去图书馆的习惯,随着读书的量越来越多,我的表达能力也在提高,从书中汲取到的营养,远比那些网络上虚无的东西强很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我心里的阴霾慢慢释放开来,脸上的笑容多了,与人说话的时候,目光不再躲闪,神情也更加自若,都开始讲起冷幽默了。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她的功劳。
到了上大学的时候,她不远万里来送我,一路上跟我讲着大学的事情,鼓励我多报社团,多锻炼下自己,在专业课上要多下功夫,我都是听着她说,一句插不上嘴。
她一直把我送到宿舍,这才离开。
我隔着窗外看着她的背影,穿着那件旧格子衣服,显得有些臃肿,走起路来有些缓慢,这时不知哪来的勇气,我嘴里蹦出了一句:“妈,你回去时候慢些。”
她扭过头来,对我招了招手,示意我回去,远远的就能看见她慈祥的笑脸,眼里含着泪花,正用手掌擦拭。我的这句称呼就是张口而已,却让她等了十二年。
在大学的这段时间,是我成长最快的时候,每天都会按时出现在教室,等着老师开课,就认真做笔记,闲下来的时候,就会去做兼职,丰富下自己的业余生活,也算是锻炼一下自己。
只不过最近她的电话越来越多了,总是问我同样的问题,而且不止一遍,我就跟她说,过两天就回去,她还是不愿挂电话,就想多听听我的声音。
盼望着,终于到了节假日,我没给她提前打电话,想给她一个惊喜,就忙着收拾行李,准备买车票回家,那个地方就是我最大的牵挂,她就是我最牵挂的人。
我回到家里,却没看到她,这是正好碰见邻居大爷出来遛弯,他对我说:“娃,你妈在东边朱记烧饼铺隔壁赁了一个店面,开了个米线馆,估计这会儿正忙着。”
当我走进米线馆,她正穿着围裙招呼客人,看见了我,她赶忙走过来,拉着我的手走到客人面前,对那客人说:“院长,这就是我当时领养的那个娃,现在上大学了。”
院长扭过头来看看我,欣慰的笑了笑:“还认识我不,当时就是我给你办的领养手续,这么多年不见,越来越帅了。”
我认了出来,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伯伯,好久不见。”当时我正想问她为何突然开了个米线馆,她不是正上着公务员的班。
我正想问,院长打断了我,笑着跟我说:“娃,想不想跟我回福利院看看,你在那里生活了两年,现在可是大变样。”
她端上一碗米线,加了些肉和鸡蛋,让我快吃,跟院长说:“正好放假回来,闲着也没事,就带他回去看看吧!”
我坐上了院长的车,他的司机掌控着方向盘,我和他坐在后面,隔着车窗望着外面的风景,想起刚来福利院的一幕幕,思绪万千。
院长率先打破了沉默,一边拍着我肩膀上的灰尘一边对我说:“娃,你知道你妈为什么又开了个米线馆吗?这不她刚刚退休,就想着多挣些钱,供你上学。”
我这时才明白,原来她退休了,这才开了米线馆。紧接着,院长又告诉我一个秘密,当我到十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过了领养的义务,往后的所有费用领养家庭都不用负责。院长劝她签了好几次,都是无功而返,她就想一直供养着我,协议迟迟不肯签。
到了福利院,我找了一个角落,放声痛哭起来,我欠她太多了,擦干眼泪,就把电话拨了过去,说出了那句藏在心里很久的话:“妈,我爱你!”
电话那头,能听见油烟机的声音,和一些顾客说话的的嘈杂声,她说听不见我说什么,正忙着做米线,就把电话挂了。
当我想表达自己感谢的时候,她正为我而奋斗着,那么专注,不忍打扰,让人欣慰的是我还有机会说出“我爱你”!有时候错过就真的是错过了!
我是一名孤儿,在二十岁的时候,才找到了自己最亲的人,正是因为她无微不至的关怀,才抚平我心里被亲情遗弃的伤痕,并教会我以强者的姿态去生活。
有她的地方才是家,她就是我最大的牵挂,她养我小,我养她老。
网友评论
每次去儿童福利院做义工,看到那些孩子,心里都酸酸的,有些身体没残疾的或轻微残疾的,会被领养走。有时候去了,有些孩子就被领养走了,是既为他们感到开心,也有些不舍。今天看到你的这篇,放心了很多,希望那些被领养走的孩子,都像你一样幸运,能被爱着!
剩下的孩子,每次教他们说出第一句话,帮他们迈出第一步,都会感到莫大的欣慰。
写过两篇关于福利院的散文诗,都是真实的感受,希望在有限的时光里,陪他们,一点一点慢慢长大!
同样,也祝福你,祝你喜乐长安!
感谢您的鼓励和祝福,让我们拥抱阳光,沐浴爱的温暖!
也祝你万事顺利,心想事成🙏🙏
祝你们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