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空间论语大讲堂读书
《论语别裁》38|水至清则无鱼

《论语别裁》38|水至清则无鱼

作者: 始终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9-04-13 07:25 被阅读7次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齐国是鲁国的邻邦,当时有一大臣崔杼叛乱,杀掉了齐国君王庄公。孔子写《春秋》的微言大义,常用一两个字标明,衡论是非。这里的“弑”字,就是《春秋》大义的微言。凡叛变的人杀了上面都称为“弑”,所以在历史上看到弑,就知道是叛变杀了上面,在历史上永远留下叛变的罪名。这是中国历史哲学的精神,也是历史的道德观。无论怎样成功,如果做了不对的事,千秋万世都要负这个历史道德的罪名,弑就是弑,杀就是杀,所以崔子叛变杀了齐君就是弑。

            陈文子也是齐国的大夫,和崔子是同事,地位相当。有马十乘,就是有十部马车,一共四十匹马,泛指陈文子的财产。“弃而违之”,对崔子的叛变看不下去,把自己若大的财产都丢掉不要,逃离齐国。“之与他邦”,又流浪到别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每个国家都很乱,跑到别国一看,“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他说,这个国家的大臣们,和齐国的崔子一样,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违之”,因此又走。周游列国到处走。“之一邦”,又到了另外一个国家,“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又是感慨,整个世界都是一样,大臣都和崔子一样,没有好东西!“违之”,离开了。

            子张就问孔子,像陈文子这个人,你看,很了不起吧?“子曰:清矣。”孔子说,很清高。清高的人往往比较自私,只顾自己,不能算是忠臣。否则,为什么自己国家有难,弃而不救,到处乱走?这里看不惯,那里看不惯,难道国家太平了,非得要你来住吗?

            绝大多数所谓的清廉之士,最高的成就只能到这一步,他们很清,批评什么事情,都很深刻,都很中肯,很有道理。但是让他自己亲自去做一做,就不行了。高尚之士谈天下事,谈得头头是道,正如现在有很多人谈论国家大事,议论政府的不作为一样,说起来很有一套,但自己却从来就没有亲身体验过,不知道个中艰难,有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国家天下事,是要从人生经验中得来的,不是靠嘴上功夫就行的。至于知识分子,批评时政都很刻骨,他能做到的也就是那份清高而已,根本做不到“见危授命”“见义勇为”。所以古人有诗说:“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必是读书人。”这也是从人生经验体会得来的。历史上的荆轲、高渐离这些人都是屠狗辈,虽说是没有知识的人,但有时候这些人讲义气,讲了一句话,真的会去做,而知识越高的人,调门很高,真的有困难找他,他不一定能行。

            所以,孔子对于陈文子这种人的评价只给他一个“清”字。总之,“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话很有道理。子张问陈文子这个人,够不够得上“仁”的程度。孔子说,他对仁的观念都还没有,怎么可能达到“仁”的修养和境界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别裁》38|水至清则无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ta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