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艺术之家人物
曹真出子午谷伐蜀,司马懿以静制动拖垮诸葛亮——品读《三国志·姜维

曹真出子午谷伐蜀,司马懿以静制动拖垮诸葛亮——品读《三国志·姜维

作者: 谷离子 | 来源:发表于2016-12-14 08:11 被阅读0次

    获取授权

    文集目录《谷离子 —— 品读姜维传》


    前情提要

    上一期我们讲到了秦岭地理,以及诸葛亮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北伐。

    探索四条秦岭谷道,解读诸葛亮二、三次北伐之路 —— 品读《三国志·姜维传》第十一期

    本期,我们将讲述曹真伐蜀和诸葛亮最后两次北伐的故事。


    十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

    公元229年四月,孙权自立为“吴王”,然后称帝,史称东吴。

    孙权

    随后,孙权把“二帝共存”的想法,写信派人送到了蜀汉。蜀汉政坛一下子炸开了锅,都认为这个“东吴”是名不正言不顺,建议绝交。

    诸葛亮面对这种政治形态,也是十分无奈。人家要称帝,你也只能谴责,况且还有求于人家,总不能闹翻了脸,坏了大事。

    于是,诸葛亮义正言辞地说了一通(见《资治通鉴·卷七十一·太和三年》),承认了东吴的帝王地位,并约定平分天下。

    蜀汉得兖州、冀州、并州、凉州;东吴得豫州、青州、徐州、幽州。至于司隶,则以函谷关为界,西属蜀汉,东属东吴。

    随后,称帝之后的东吴,正式迁都到建业。


    到了冬季,诸葛亮为了巩固汉中的防卫,在汉中的东西两侧各筑二城,称为汉(沔阳)、乐(城固)。

    从沔阳出发,可以通祁山大道和陈仓道,从城固出发,可以通子午谷道和骆谷道。

    诸葛亮早就想到,曹魏背后经济实力雄厚,恢复起来很快,没等你再次出兵北伐,他们就很可能冲出秦岭,一口吃掉你。

    因此,汉、乐二城的落成,大大益于蜀汉在汉中的防卫,无论曹魏从哪条路而来,都能拖延其部署。

    果不其然,公元230年,曹魏大司马曹真向曹叡请命,打算出褒斜谷,讨伐蜀汉。曹叡不仅答应了曹真的建议,而且还加派司马懿从祁山进发,又另派诸将走子午谷,三路并进打算会师汉中。

    不过,曹魏司空陈群劝谏,“当年太祖(曹操)攻打张鲁,就带了很多军粮,然而还是出现了粮草匮乏的问题。斜谷艰险,难以进退,如果被蜀汉埋了伏兵,不仅要带大量的兵士留守,而且也损失不小,请三思啊!”

    秦岭谷道

    曹叡当然不傻,就借着陈群的意见,拒绝了曹真。然而,曹真并没有善罢甘休,又提议大军直接走子午谷。

    陈群当然还是据理力争,曹真不听,一意孤行,领兵进入子午谷。曹叡眼看压制不住曹真,索性就去东巡,避避风头,静等曹真的消息。

    而蜀汉这边,诸葛亮早早就掌握了曹真兵出子午谷的消息,在汉中东面新建的成固城静静等待。然后,诸葛亮又向江州的李严要了二万人赶赴汉中增援。

    就这样,双方在子午谷的两头慢慢靠近,两军探马如同散落在大山之中的幽火。

    然而,一个月快过去了,两方人马依旧没能碰面。诸葛亮站在城头,看着漫天的大雨和远方毫无动静的山林,挥了挥羽扇。

    事实上,曹真领兵刚入子午谷就迎来了连绵不断的大雨,栈道被雨水冲毁,人马疲惫,行军缓慢。走了将近一个月,才走了一半。

    看到这个情形,太尉华歆上疏劝说曹叡,早日召唤曹真回来。曹叡早就想拉曹真回来,但是碍于曹真的面子,没答应华歆。

    其它几位曹魏重臣也看出了曹叡的心意,少府杨阜和散骑常侍王肃也跟着劝说曹叡。这下,曹叡才大笔一挥,下诏请曹真回来。就这样,曹叡利用曹真的一意孤行,加强了自己的权利。

    等曹真回来,曹叡一鼓作气将自己身边参事的老臣赶走,“是时候由我亲自履行帝王权利啦!”

    就这样,诸葛亮两次北伐之后,曹魏不甘心落后,主动提出了一次南伐,却因漫天大雨而草草收场。


    公元231年二月,诸葛亮再次领兵围了祁山。这次,诸葛亮考虑到了军粮的问题,发明了木牛和流马来解决运输的效率问题。

    传说木牛这个东西,是诸葛亮发明出来用于在山路栈道这种特殊地形运输的一种机械,类似一种独轮推车。而流马这个东西,则是在水路运输粮食的一种船类机械。

    然而,它们具体是个什么样子,现在已经不可考证了。甚至有人说,它们只出现在图纸上,而根本没有造出来过。

    (对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诸葛亮集》中对木牛流马的介绍。)

    疑似木牛的原理图

    有了这个运粮利器,诸葛亮可以调配的军队就更多,更加自如了。

    曹叡听闻诸葛亮又双来了,赶紧找曹真。结果曹真因为上次的出师不利,一病不起,不久就撒手人寰了。

    那就没办法了,曹叡只好依靠司马懿来屯兵长安,以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为将军,抵御诸葛亮。

    司马懿领着大军出了关中,留下费曜和戴陵守上邽,领着其余人员直接找诸葛亮算账。

    张郃对于这个空降司令很是不服,司马懿自己也是知道的。张郃打算从司马懿那里分兵出来,各自为战。司马懿很淡然地撇了撇嘴,没听他的。

    诸葛亮分了一部分兵力留守祁山,然后领军来攻打上邽。郭淮和费曜被诸葛亮一击即破,面对着还是绿油油的麦子,诸葛亮赶紧领军把上邽田里的麦子割了个精光。

    诸葛亮心想,司马懿用不了上邽的收成来给养军队,以此打算逼着司马懿出来决战。

    不过,司马懿领兵来救,下寨扎营,就是不和诸葛亮交战。诸葛亮每天都派人去司马懿营地前骂阵,司马懿纹丝不动。

    诸葛亮不得前进,便后退几十里,寻求其它的进攻路线。司马懿看到诸葛亮退兵,又拔营追赶,在卤城找到诸葛亮主力之后,继续下寨扎营,按兵不动。

    张郃坐不住了,向司马懿要求出战,摆出了一堆大道理。司马懿也不是听不进去,只不过他心中还有别的计划。

    张郃见司马懿不从,又联合其他将领请战。这次,贾诩和魏平出来劝说司马懿,甚至用取笑的语气来嘲讽他。

    后来,司马懿干脆故意装病,谁也不见。他心中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耗死诸葛亮。

    不过,曹魏军队内部出战的氛围越来越浓,司马懿于是写信给曹叡,暗中自己的战术意图,然后命张郃领兵去攻打蜀汉无当军部。

    诸葛亮见司马懿出战了,丝毫不怠慢,派魏延、高翔和吴班出战,痛击曹魏,缴获三千甲胄。

    这下,曹魏军队内部再也没有人敢于挑战司马懿的权威,而以此同时,曹叡的回信也来了,表明了支持司马懿的决心。

    张郃对于这次大败,觉得原因不在于自己,而是司马懿并没有从战术上支持自己,十分怨恨。


    到了六月,诸葛亮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便如同第二次北伐一样,缓缓退兵。司马懿料到诸葛亮肯定在退路沿线留下了很多埋伏,便让怨恨自己的张郃出战,追击司马懿。

    张郃以为司马懿想立功,便劝谏司马懿不要追。他哪里知道这是司马懿给他下的变相处死令,不得已,只好硬着头皮去追。

    张郃追至木门道附近,遭遇诸葛亮埋伏的强弩营,飞矢击中了张郃的膝盖,失血过多而亡。估计张郃到死的时候,才想明白究竟是谁害死了自己。

    司马懿奸诈狡猾的内心,第一次暴露在了众人眼前,仗着自己受到了曹叡的倚重,在军队中的声望得到了爆炸式的增长。

    木门道战场

    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出兵北伐,声势浩大。他不仅邀请东吴出兵攻打曹魏的合肥新城,而且直接从褒斜道火速进军。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诸葛亮便出了褒斜道,领着大军驻军在渭水之南的郿县。

    司马懿领着大军,也跟了上来,快速渡过渭水,背水扎营,对峙诸葛亮。司马懿这一招完全隔绝了诸葛亮渡渭水的希望。

    诸葛亮此时面临的选择,除了退兵,要么往西入五丈原,要么就往东入武功。

    往东走,离长安更近,也离曹魏的援军更近。相反,曹魏的粮草运输也更加便利。而往西走,离长安更远,尽管能保全蜀汉主力,但是兴复汉室的希望就更加渺茫。

    司马懿料定诸葛亮会采用保守战术,西入五丈原。果然,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步步紧逼,采取了守势,入五丈原。

    为了解决粮草的问题,诸葛亮命士兵和当地的农民一起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以图解决后顾之忧。

    五月,孙权入巢湖口,聚众十万人攻打合肥,又派陆逊、诸葛瑾从江夏攻打襄阳,另孙韶和张承北上打广陵。

    而蜀汉这边,诸葛亮在五丈原呆得安稳,却没能再进入关中半尺。司马懿依旧坚守不出。诸葛亮想破脑袋要引诱司马懿来决战,甚至送去了女人的衣物来侮辱他。

    不过,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就是不出来,看到女人的衣物,假装发怒,上表曹叡请战。

    曹叡当然了解司马懿的意图,于是请辛毗持节到司马懿的帐中做军师,专门用来庇护司马懿,坚定支持他坚守不战。

    姜维此时为中护军,看到此情此景,对诸葛亮说:“辛毗持节而来,曹贼真的不会出战了。”

    诸葛亮点点头,表示赞同:“司马懿本来就不想出来,这么演一场戏,无非就是平息众将的愤怒。将领在军中,君上的命令有时也不必完全遵从,如果他真的压制不住那些手下,又何必在千里之外请求出战呢?!”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究竟如何收场?且看下期。

    五丈原诸葛亮衣冠冢

    下期预告

    诸葛亮去世和魏延反骨,以及蜀汉撤军行动——品读《三国志·姜维传》第十三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曹真出子午谷伐蜀,司马懿以静制动拖垮诸葛亮——品读《三国志·姜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ib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