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学习笔记之一

作者: 薛崔愿 | 来源:发表于2018-05-13 16:42 被阅读158次

东汉以来,中国的政治权力就一直掌握在门阀贵族手里,其中既包括汉人中的士族,也包括胡人中的豪酋。

隋朝的统治根基就是这样一批以关中为基础的军事贵族集团,史称“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身为隋朝开国皇帝的隋文帝杨坚就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

杨坚秉承南北朝时代“篡乱相继”的风格,以权臣的身份登上皇位,自然会担心自己手下的这些同属门阀贵族的大臣们有一天同样会篡杨姓的皇位。

而杨广得到皇帝这个宝座同样靠得是宫廷阴谋。因此在杨广的心目中,所谓的小民百姓根本不足一提,倒是权臣的威胁让他如芒刺在背。因此,在隋末农民起义迭起时,杨广觉得当务之急不是尽快平定叛乱,而是如何摆平手下那班不听话的大臣。

在感觉到大部分的大臣并不赞同他的政策之时,杨广害怕了,感觉这个被众多关陇门阀贵族包围着的帝都长安不再安全。于是,杨广做了件他觉得安全的事,下江都。

这主要是因为江都可以说是杨广的老巢,他20岁时统帅大军灭亡了陈朝,后来被封为扬州总管。

但是,在杨广看来符合逻辑的事,却产生了极为不良的效果。在江都他固然可以摆脱关中那些势力强大的贵族门阀,也可以远离越来越多的“盗贼”,但是同样的,他也失去了对帝国北部的实际控制。

在前朝北周的苦心经营下,关中大地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均十分雄厚,又是府兵制施行的重点地区,有着整个帝国最庞大的军事力量。

杨广离开了长安就意味着他完全放弃了对关中的支配权。

所谓“得关中者得天下”,秦汉以来莫不如此,觊觎这块肥肉的野心家大有人在。杨广在远离了危险的同时也同样远离了自己的根本,最终与整个大隋王朝走向了灭亡。

眼看着全国各地硝烟四起,一次,杨广问身边的大臣如今全国的盗贼是多了还是少了。

满朝文武都纷纷奉承杨广说匪乱已逐渐平息。

重臣之一的苏威见状,不想说违心话,就退到了大殿的柱子后,想要眼不见心不烦。可是杨广眼尖,看到了苏威的小动作,就把他叫到面前问同样的问题。

苏威的回答也很风趣,他说:“臣不负责这个,所以我不太清楚盗贼到底增加还是减少了,我只是担心盗贼的远近而已。”

杨广很奇怪,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苏威说:“以前盗贼的踪迹在长白山那边,现在盗贼已经到汜水了。以前正常的国家租赋丁役现在全都收不到了,这些人都去哪里了呢?还不是都落草为寇了?现在大家纷纷谎报军情,说剿灭了多少盗贼,其实越剿越多。另外皇上你之前说过不再征讨高丽,现在又反悔,那盗贼能被平定才怪!”

大庭广众之上,这样的话让杨广这个好面子的皇帝一时下不来台。

不过,杨广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过了一段时间又跟苏威商量如何征讨高丽。

苏威倒也没有反对,只说了一句话:征讨高丽简单啊,都用不着出兵,只要大赦群盗,立马就能有一支几十万的军队,再让他们征讨高丽,戴罪立功,那为了免罪还不人人争先?这样高丽很快就能被灭掉了。

杨广闻言,愤怒地破口大骂道:你这个老不死的奸徒居然拿盗贼来威胁我!

从《隋书》中记载的这一番君臣对答中可以看出,在杨广的心中,各地的农民起义完全不是什么威胁,而像苏威这种位高权重的大臣才是对朝廷最大的威胁!在大隋快要灭亡的时候,杨广还在搞内部清洗,不亡也是没有天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隋书》学习笔记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ml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