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魔鬼影评影视电影新视角
【影人志】克里斯托弗·诺兰:蝙蝠侠的革新

【影人志】克里斯托弗·诺兰:蝙蝠侠的革新

作者: 魔鬼的赞歌 | 来源:发表于2016-05-28 12:35 被阅读324次

在微博上常年出现的“10大悬疑片推荐”或者“让你猜不到结局的x部电影”里,通常都会出现诺兰的某几部作品。这位尚属年轻的导演自出道以来没有拍过烂片,口碑最差的一部《失眠症》评分在IMBD7.2,豆瓣7.3,也是中等偏上的水平。我新的写文方向【影人志】的第一篇文章,我想就写写这位深受大众喜爱的“电影魔术师”吧。

图片来源豆瓣

(一)叙事的炫技

诺兰的电影似乎总有某种特殊魔力。他导演的电影让人很容易有参与其中的代入感,又似乎隔着一层东西没有真正参与其中——这种拗口的说法并非是我特意为之,只是找不到更好的形容手段。具体来说,他的成名作《记忆碎片》就是如此。在观影之时,我们总不由自主地去观察每一个细节,头脑高速运转:他们到底认识吗?这是怎么回事?时间是倒转过来的吗?为什么有的时候故事又像是顺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对自己提出问题,不断地从电影中试图找到线索来解释自己的疑问,在看完电影之后可能仍然是满头问号,只好再看一遍。最终我们参与了猜谜,恍然大悟,但从情感上得到的共鸣却甚少。这就是诺兰电影的早期特点。

文章开头我提到,微博里那些悬疑榜单里经常出现诺兰的电影,但与那些结局让你大吃一惊的经典悬疑有所不同的是,诺兰的电影通常更引人入胜,让人感觉紧凑而新鲜。这种对叙事手法的绝妙使用在《致命魔术》里达到了高潮。

《致命魔术》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整部电影就是诺兰的魔术舞台,他不停的给我们看眼花缭乱的人物和故事,而在暗地里摆弄机关的魔术师的手却不被我们所察觉。诺兰借角色之口在电影开端问我们:are you watching closely?他用自信自如的电影技法将观众玩弄于手掌之上,而观众也就如同观看魔术表演一样乐在其中。《致命魔术》和后来的《盗梦空间》都是这样的炫技之作——前者给我们表演了一个漂亮的魔术,后者为我们创造了一段精彩绝伦的梦境。这是诺兰电影的又一个特点,追求完全折服观众,而让我们不得不佩服的是,诺兰确实做得极为成功。

但他的电影仍给我们这样的感觉:就像是展示一件绝美的工艺品,却不让我们触摸和使用它。他的电影仿佛都让我们感叹:真厉害!电影能这么拍!故事可以这么讲!原来是这样!——然而,观众却少有共情的情绪。诺兰用叙事技巧所创造的电影世界,仿佛总是介于这样无法真正沉浸其中的虚幻和现实之间。我们很难说这是特点、优点,还是诺兰至今为止少有的短板所在。


(二)独特的科幻审美

科幻是诺兰电影里频繁出现的一个要素。可不管是《致命魔术》里的复制机器,还是《盗梦空间》里的造梦机器,都让人产生与电影时代背景格格不入的感觉。这种似乎乱入的科幻元素是因为诺兰从不打算去强行解释这些科技的来源,而只是将它们作为叙事的道具加入了电影之中。诺兰试图展现的,是在我们熟悉的旧的世界里加入一个无法理解的新事物,再去天马行空地创造这个有了新事物的旧世界。这样的科幻观念是不多见的。

就我理解,诺兰的这种科幻喜好,不完全是,但偏向于经典分类里的“蒸汽朋克”。

“蒸汽朋克”的特点之一就是科技在时代背景下超出常人理解,科技与魔法的区别被模糊化。

《致命魔术》剧照

二次工业革命初期,刚刚出现的神秘电力就是那个时代的科幻。在《致命魔术》里所出现的复制机器与那个高帽礼服的旧时代所产生的巨大反差,就如同在现实里看到了未来。同样的,在《盗梦空间》里出现的控制梦境的工具也是如此,在一个我们熟知的时代下,引入一个我们无法理解的科幻要素。诺兰不试图去解释这个机器的运作细节,反而刻意简化甚至完全不谈这些科幻机器的设定是什么。完全虚构的科幻要素和极端现实的时代背景设定,使得诺兰电影的科幻要素显得另类、新鲜,不陷入解释设定的做法又让科幻不会喧宾夺主。

我们经常忽略的一点是:科幻通常意味着未知,未知代表不可控,不可控带来不安。这两部电影里的未来科技都不同程度下带来了不好的结果。诺兰电影用引入明显高于故事背景科技水平的科幻要素隐晦表达了对于科技的态度。这不仅仅是电影故事之中的态度,在现实里诺兰对待某些新科技的态度也是如此,他从来不拍3D,不用数字格式而是坚持胶片拍摄,这和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主流格格不入。即使是《星际穿越》这样的未来题材的科幻片,仍然没有改变诺兰的一贯做法,他仍然坚持用胶片和2D来表现太空世界。

(三)超级英雄电影的变革

终于要说到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了。我相信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这系列电影定义了他们对于蝙蝠侠和诺兰电影的初印象。第二部《黑暗骑士》的口碑票房双赢,甚至是小丑主演希斯·莱杰的去世,更为这部电影和这个系列带来了强烈传奇色彩。

诺兰的《蝙蝠侠》是二次创作和重定义的胜利。在诺兰之前,超级英雄电影的世界观通常都是独立单一的。比如蒂姆·波顿导演的《蝙蝠侠(1989)》和《蝙蝠侠归来(1992)》里,哥谭市就是整个世界所在。蝙蝠侠和反派们的造型、台词,街道的设置都完全依据漫画而来。而我们现在来看,穿着胶皮外套的蝙蝠侠如同舞台剧演员,更重要的是情节设置下,完全基于漫画世界的设置总让人觉得过于出戏,经不起推敲。这是时代技术的限制,也是以前的风格偏好问题。超级英雄电影在那时候仍是漫画的附庸品,而从诺兰《蝙蝠侠三部曲》开始,漫画风格开始淡出电影本身,只提供人物和设定。诺兰的哥谭已经和漫画世界相差万里了。

《蝙蝠侠归来》剧照。蒂姆波顿的蝙蝠侠从服装到背景设定的哥特风格和原作漫画风格都十分吻合

不单是蝙蝠侠,在诺兰之前,所有的超级英雄电影都未曾走出新的套路来。漫威英雄方面,山姆·雷米导演的《蜘蛛侠》三部曲虽然将设定大幅更改,本质上却仍旧是漫画电影的老路子,更不必说《夜魔侠》这些风格杂糅的失败之作。漫改电影在20世纪初这个阶段明显有了瓶颈,漫画形式和设定的不严谨,对于发展迅速的电影越发显得脱离现实,让观众无法入戏。

而随着电影技术的日益发展,早年阻碍漫改电影展现精彩可信的动作场景的技术限制已经消失了。在这样的成熟时机,诺兰的《蝙蝠侠》也显得顺理成章了些。视觉技术已经成熟,诺兰再从叙事和背景设定的角度重塑超级英雄世界,终于使得超级英雄得以进入我们日常熟悉的世界里大展拳脚。

《侠影归来》里的起源故事尚不明显,而在《黑暗骑士》里,诺兰终于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现代感极强的蝙蝠侠故事。不论是故事,还是人物造型,社会背景设定,《黑暗骑士》都完全基于现实,而非漫画。诺兰用警匪片的架构和超级英雄的外壳,再加入对人性思考的表现,把超级英雄电影的旧局限完全打破,拓宽了整个故事的表现力。

《黑暗骑士》从人物造型到场景搭设,现实感都极强。

诺兰的蝙蝠侠电影给我们带来一个现实社会下的蝙蝠侠故事。强大而无力的英雄、疯狂到极致的反派,这些原著中的魅力要素被电影极度放大,使得电影人物的刻画极为深入人心。这部电影不仅仅是诺兰眼中的蝙蝠侠故事,也重塑了无数人对于超级英雄电影的期待,他们可以不再是一群穿着戏服的现代罗宾汉,而是一个个我们可以理解的,有着脆弱一面的感性人类。

如今,漫威和DC的漫改新作都在不同程度的沿用诺兰的一些改编理念。新时代下的漫改电影都更注重真实感现代感,淡化了老派的戏剧模式,使得漫改电影有了新的活力。



关于【影人志】。这是最近写东西感觉无处可写,自己给自己弄的一个主题。我也不知道最终会写到什么程度,因为这种文章较为考验观影量,评价影人则不能仅仅靠一两部代表作电影,需要一个更全面的视角。我能力水平有限,最终能写个三五篇就知足了。但我也会试着把我所知道的全部写出来的,多谢大家的阅读。简书文集链接:影人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人志】克里斯托弗·诺兰:蝙蝠侠的革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pf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