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书不行还是你不行?

作者: 一棵花白 | 来源:发表于2017-11-19 14:55 被阅读2819次

2010年的某天,我路过书店,遇到一本封面很素净的书——安妮宝贝的《素年锦时》纪念版。为了这封面我把它买回家。意趣盎然的插图,精心排版的文字和留白,安妮宝贝摄影的明信片,让我非常喜欢。

现在是2017年11月,我重新翻开这本书。安妮宝贝已经换了笔名庆山,不再写曾经的那些故事,改讨论人的佛性灵性了。我也早已离开了校园,很久没有再买被归为青春文学一类的书。从一个读者,变成一个作者。

很多我们如今不再谈的作家,给了我们文学上的启蒙。哪怕在我们成年之后,中年之后,开始厌弃这样的文学,或者发现作者本身的品德修养并不像文字所呈现的一样,这些文字对我们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否认。

初中的时候,大家觉得郭敬明的文字是好的,韩寒的文字是好的,安妮宝贝的文字是好的,哪怕语文老师斥责他们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或者离经叛道,但私底下还是喜欢的。

班上的女生讨论《幻城》里樱空释的手势,男生讨论《三重门》里的“卧梅又闻花”,在课本之外的这股潮流,成了课余交流的话题。

后来我们一起读余秋雨。再后来听到一些关于他人品的讨论。也曾经把周汝昌刘心武视为阅读《红楼梦》的导师,最后也懂得他们并非权威。或许根本没有权威。

再后来我们知道日本不光有村上春树,法国不光有杜拉斯,米兰昆德拉和卡尔维诺并不是好文学的全貌,我们知道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作家。而最好的标准,也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难以捉摸。

我们甚至可能觉得一本无名小书好过莫言的巨作,甚至可能觉得一个网站上不知名的作者超过了萧红鲁迅张爱玲。我们开始怀疑文学是很私人的事情。

再后来,我们开始摒弃从前读过的很多书,批判它,唾弃它。唾弃那些我们踩着它们攀登上更高的辨别力和审美力的书,唾弃那些曾经被我们当成好词佳句摘抄在本子上的文字。

事实上,他们原本就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那么牛逼。是当时无知的我们给他们强加上了一层光环,等到光环褪去,缺点显露时,我们又以绝对不宽容的态度来批判它们。

文学怎么可能有直接的鸿沟呢?怎么可能从极好到极差中间没有过度呢?大学的课文不可能用在小学课本上,其实道理是一样的。除非天赋异禀或者有名师指导,否则,谁刚开始读书的时候,就知道什么书是好书呢?

所有能列出和畅销榜不同的书单的人,都是建立在自身阅读量庞大的基础上。我的老学员前几天问我,除了名人名言,什么样的文字值得摘抄呢?其实很简单,你觉得值得抄的,你就抄。

辨别力的提升一定是自己不断否定过去的自己的。边写边撕,边抄边划掉,回头翻翻自己抄录的东西,你会不会觉得:“我当初怎么喜欢这些?”

每个作者都是有天花板的,只是高低之分而已。天花板低的作者,你会很明显地感觉到,他再努力写得也就那样了。不会再有什么境界上的突破,也不会有个人修养上的突飞猛进了。总而言之,他们不成长。

有一些顶尖的作者是会给读者设门槛的,你看不懂,他们也不会逐字逐句地给你解释,这是个什么典故,这是个什么用意,这是个什么文化背景,你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两眼一抹黑。

有些书是好书,但是你看不进去,说明你还没有到达这个门槛。有些书不是好书,你也看不进去,说明你有一定程度的辨别力。当你看不进去一本书的时候,你一定有清醒的认知:是书不行还是我不行?

但是不设门槛的作者未必就不是顶尖的,而故作晦涩的作者又未必是好作者。怎么判别呢?继续修炼吧。读着读着就会了。评判标准和阅读体系,不是任何书单大V能灌输给你的。

相关文章

  • 是书不行还是你不行?

    2010年的某天,我路过书店,遇到一本封面很素净的书——安妮宝贝的《素年锦时》纪念版。为了这封面我把它买回家。意趣...

  • 是你不行?还是你孩子不行?

    儿子同学的家长,带着孩子来理疗店调理身体,说孩子不吃饭,一个疗程下来,效果不明显,于是坐在沙发上发脾气,说一起来的...

  • 是孩子不行,还是你不行? - 草稿

    近期接到不少家长的反馈,反馈孩子的状态很游离,讲不听,打不听,课上不听,考试不行,家长很迷茫,觉得自己的孩子也无药...

  • 【职场】是行业不行,还是你不行

    今年就业形势不好,不少人找不到工作,其中有部分人吐槽,说行业饱和了,工作不好找了。 比如我在知乎上就看到过一个热门...

  • 你不行还是JavaScript不行

    遇见了很多次,有些人在js里遇到自己想不通的问题就抱怨js是垃圾的情况。我觉得探究一下为什么比骂街好很多。 0.1...

  • 是人不行还是公司不行?

    是人不行还是公司不行? 同样一个人,在A公司做不出什么业绩,去到 B公司却能做出不错的业绩…… 很多时候,不是人不...

  • 是90后不行吗?还是你不行?

    经常会听到人说90后这一代很难搞,他们只看钱,没责任,没情怀,一言不合就裸辞。反正对于手下的90后,颇多微词...

  • 创业方向不行,还是你不行?

    讲一个“有眼光”的淘宝店主的小故事。 罗辑思维在做得到应用之前业务很杂,还没找到方向,号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

  • 你还是不行

    小时候的格格经常是和爷爷睡觉。睡觉前必须给她讲故事或互出脑筋急转弯题。那是在南昌的一个晚上,爷爷吃完饭就带格格姐姐...

  • 到底是“你不行”,还是“你认为你不行”?

    最近,一个朋友谈到想考公务员,可看不进去书,说是一看书就想睡觉,说自己不适合考试。 另一个朋友,每次一看到别人弹吉...

网友评论

  • 草上的微光:很多人看书都是精神享受,真正把书中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人很少。一是不信,二是不能。
  • 二十五岁的老奶奶:光环这个东西,最初应该是老师介绍时给戴上的吧。大多数的书,不同年纪不同阅历看都有不同想法,的确不可能没有过度呢。
  • 毛荷西:写的不错
  • 灿烂千阳_01f9:刚刚才翻看了以前的说说,简直非的不行。
    现在再回看,突然明白和通透了很多。
  • 箬生一禾:现在嗤之以鼻的东西,曾经的我们或许喜欢过
  • 竹一屋:一开始,看山只是山。后来,看山不是山。后后来,看山还是山。
  • Pearl绍群群:赞同,我身我体会,辨别力的提升一定是自己否定过去的自己👍👍👍,读着读着,你自己就领悟了
  • 6f8785c31113:角度,心智,心态各种参数的转变,演绎出不同的观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推荐书单从统计学上对味大批读者
  • 你好我叫小f:这种感觉就和小时候得不到的玩具,长大了得到了却再也感受不到小时候的乐趣;人都是在成长中不断批判自己的过去,只是为了让自己少做一些后悔的事,这就是人越活越老,越来越保守,那颗冲动的“心”被雕刻的越来越圆滑。
  • 非萌:图片特别好看,喜欢。
  • 1354268250ee:有些东西,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会慢慢懂得的。
  • 七海灯子:感觉文章不用解释的特别清楚,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心里就应该想明白自己这篇文章的受众是谁,刻意去争取更多的读者反而降低了自己整体的格局
  • 潇子雯:第一百个赞!说明我们都在成长。
  • 野芽:就服你
  • afe3c1e16314:以前读书时,独喜欢读者书刊。故事简单易懂,篇幅不长,所以不费时间,读完有所成就,希望能短期提高自己。也时常摘抄名言,期待时不时的冒出几句自己都不理解的句子,能在别人面前装一装。现在看来文章不分长短,不分好坏,文章符合阅历就是好文章。
  • 寒烟若水:我最近在看庆山的《月童度河》,不错的书。
  • 灼虾:感触很深:+1::+1::+1:
  • 夕木未名:很有感触的文字呢!
  • 丁小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看文章悟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
  • 王大姗:第一次看安妮宝贝,是彼岸花。喜欢她整个故事的构架。喜欢那个少女。她的表达,她的故事。
  • spilledyear:主席?
  • bf679b64952a:第一次看庆山是《月童渡河》,后来如文中所说老师的理解 班主任把书收走了,含蓄的说 太散了
  • 耐住平淡守住繁华:素年锦时买了最新版 封面真的好看 得未曾有 月童渡河都很喜欢 喜欢庆山多过安妮
  • 634d1184b66d:一看博主就是一个有品味的人,想自己开一家西餐餐厅,咖啡馆,牛排馆,可以前来关注我。
    634d1184b66d:@菲常萌 我错了。下次不会了。
    非萌:@苏州倾城时光餐饮管理公司 又看见你了,还是同样的语言,呵呵→_→
    洞庭青草:@苏州倾城时光餐饮管理公司 又看到你😂
  • 孟小满:大学以后,再没有摘抄过。人,总在不断地阅读中,才能明白自己适合什么。
  • d8149f4edfb2:赞同你的观点。。。。
  • 爱瑋儿:刚从图书馆借回《清醒纪》和《得未曾有》,很多人对她有误解,前一阵读《眠空》甚是喜欢,岁月历练后的寡淡与深邃居然可以同时在这个女子笔下凸显。
    耐住平淡守住繁华:眠空真的超喜欢
  • 灵魂的世界地图:就是。我有时候也觉得名著不一定是必须要看的,觉得一些少有人看的小说反正看起来津津有味。

本文标题:是书不行还是你不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zu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