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国际上名声不太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羸弱。我们国家的很多产品,在国际上都被贴上假冒伪劣的标签,被认为是没有质量保证的低档次货,每次看到国际上关于这样的报道,在不舒服之余,心里也无可奈何,因为事实就是如此,国内各行各业都充斥着各种假冒伪劣的东西。
餐饮行业的跟风,更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且,是一个全方位的现象,从名字到味道,从装修到服务,从穿着到颜色……凡是眼睛能看到的,可供复制和盗版的东西,都会有人挖空心思去跟风模仿,甚至,有些模仿者,做的比原创者还好。
比如,成都最早做烤鱼的滋味烤鱼,从祥和里那个很小的店铺开始,当年引起了成都的烤鱼热潮,结果后来被另外一个模仿者做得到处都是分店,知名度甚至超过了它;又比如当年川道拐把耗儿鱼做成功以后,瞬间成都就多了很多耗儿鱼餐馆起来,遍大街都是。
当然,这两个案例都比较久远了,最近这几年来说,就属火锅和龙虾是跟风现象最严重的两个品类了,从2013年开始,龙虾店在成都先后开出了超过1000家;而火锅店就更恐怖,先后开的火锅店估计最少也有几千家之多,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来看餐饮跟风这个问题呢?
首先,不管从哪个角度都必须承认的现实是:餐饮行业的跟风现象完全不可避免,甚至说得更绝对点,餐饮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靠跟风来获得延续和发展的行业。它里面的创新更多是微创新,很难有完全原创的东西。比如,我虽然原创了四川卤煮龙虾这个味道,但龙虾这个产品,我是跟风了湖北江苏等龙虾市场。
不仅如此,市面上绝大多数餐饮类型,都只敢在某一方面说自己具有原创性,而不敢说自己的所有形式都是原创,不管是做中餐,还是做火锅,不管是做日料还是做韩料,全都是在学习和模仿别人的基础上做出的创新,差别在于:有些创新很有新意,而有些创新则很低级而已。
因此,站在这个角度来说,没必要站在道德的高度去指责餐饮行业的跟风行为,这方面几乎每个人都“不干净”,都存在对别人借鉴和跟风之处,所以这不是今天日志的重点,我们今天的日志,主要是想与大家分享:为什么很多跟风的餐饮同行,最后都沦为炮灰?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提出“餐饮业的下半场”这个概念,它把之前的传统餐饮归类为“上半场”,现在的新派餐饮归类于“下半场”,并且给这个下半场总结出六个字:更好玩,更残酷。我比较认同这样的观点,与我以前写的不谋而合,尤其认同这六个字。
所谓更好玩,就是新派餐饮出现很多好玩的东西,甚至用传统眼光来看是不可思议的东西,比如一个连厨房都没进过的人,居然可以一夜之间成为餐饮红人;比如有餐厅一两年之内,可以开出上百家分店;比如有人完全没有线下店,光是做外卖,一个月就可以卖几百万;比如一个不好吃的东西,却全国爆红……
所谓更残酷,则主要是针对跟风行为而言,传统餐饮时代,一个东西要做出名气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它要被别人模仿,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但是在新派餐饮时代,这个时间被严重缩短了:一夜爆红,所带来的后果里面,就隐藏着一夜就能被模仿的可能性。
那么,餐饮的“下半场”应该怎么玩?这是那篇文章提出的一个疑问,同样的,也是我内心的一个疑问,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和层出不穷的模式,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有点懵,不知道餐饮的下一步到底应该怎么玩,并因此带有警惕心,生怕自己就落伍了。
应该怎么玩我们可能还不清楚,但是,不应该怎么去玩?根据这些年来的经验,多少还是知道一些,总结起来,主要是因为犯了以下一些错误:
一、 跟风味道上的盲目自信
有朋友找我咨询关于卤制品外卖的事情,被我泼了一头冷水,我认为,所幸有我这样的人去给她泼冷水,能让她相对更冷静的看待这个问题,现实中,很多餐饮方面的跟风创业者,首先是考虑对成功者味道的模仿和跟风,并以自家的味道更好作为信心的来源。
餐饮已经进入“营销为王”的时代,而非曾经“味道为王”的时代了。营销为王的时代里,味道只是最基础的条件,甚至在一些追求标准化和规模复制化的商业模式下,对味道的追求是不需要好吃,只需要不难吃即可。因此,单纯跟风成功餐饮店的味道,并因此投身餐饮,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
二、跟风目标上的混乱错失
餐饮行业的跟风者,在跟风上所花费的精力和财力都不小,但是结果呢?很多都不是很理想,为此很多人也非常疑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很可能是跟风的方向不对所导致的。
跟风需要跟到“点”上去,先搞清楚别人是靠什么获得成功:别人依靠味道成功,你模仿味道说得过去;如果别人是依靠营销获得成功,而你跑去模仿别人的味道,然后天真的以为自己味道不比别人差,就一定也能生意好,这不是在犯错么?遗憾的是,很多人都在犯这个错。
三、跟风形式而忽略本质
在餐饮的跟风行为中,即便是找对了别人成功的原因,跟对了方向,是否就意味着别人的好生意就可以直接复制呢?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这只跟风形式,而忽略了本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大家都知道需要“信息聚焦”和“传播爆点”:信息聚焦是为了实现“针尖理论”,也就是将所有力量汇集于一点,实现信息的聚焦效应,比如锁定老板的美貌而发力;传播爆点就是在传播上最容易引起消费者狂热讨论的点,比如前几天谢霆锋来成都去过那些店。
如果要跟风别人,就必须要弄明白别人的优势本质是什么,而不能仅仅跟风其形式,什么是形式?举一个非常普遍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几年前成都有家餐厅,开业时邀请了靓模助阵,结果爆红,甚至引起全国网友的大讨论,结果呢?后面很多餐厅开业,居然不惜重金的也都去请靓模,甚至外加豪车来助阵。
这就是典型的跟风形式而非本质:互联网传播的本质是传播爆点,什么是“爆点”?那就最好是以前没有过,或者是虽然有过,但明显超越别人的东西。第一个请外国模特来做开业活动的行为,叫传播爆点,其他餐厅如果开业也都这么去做,对不起,这就已经不是爆点,甚至已经审美疲劳,那传播效应何在呢?
因此,餐饮跟风营销的话,最好能先去研究别人的爆点是什么,然后结合自身的情况,弄清楚自己能有什么爆点,千万不要简单的认为别人的爆点,自己拿过来也是爆点,这应该算是很多初入餐饮的新手老板,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
餐饮的跟风还存在很多方面的弊病,比如盲目跟风别人的装修,看到工业风,就也装工业风;看到鲜花餐厅,就也跑去买花来搞鲜花餐厅;比如盲目跟风别人的定价,看到别人菜品高价也经营得很好,就觉得这里是高消费区,也跟风做高价餐厅;看到别人老板当网红,就也注册个账号想当网红……
受限于篇幅,今天的分享无法把所有这些跟风上的错误一个一个的全部写出来,暂时就写这么三点吧。因为单就上面这三点跟风上的错误,就足以导致餐饮跟风者的大面积失败。绝大多数跟风的餐厅都是“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做餐饮已经超过7年,身边有一大帮餐饮做得很好的朋友,其中又尤其是2013年爆发起来的朋友,大家都成为各自品类里面的翘楚和代表,但我眼睛里看到的,更多是失败者,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其中绝大部分餐厅,又全都是因为盲目跟风而导致的失败。
·
——作者蒋毅:豪虾传创始人,四川卤煮龙虾创始人;国内首家餐饮小老板社群【豪侠汇】创始人;从事餐饮近10年,16年作为川派龙虾代表,受邀参加湖南卫视《天天向上》!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