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回不去的乡村写作那些事我偷懒,我有理
“望闻问切”,让我从机关新手“小白鼠”成长为“叮当猫”

“望闻问切”,让我从机关新手“小白鼠”成长为“叮当猫”

作者: 3a0d64e86c30 | 来源:发表于2017-10-13 10:44 被阅读184次

    文/行走

    图片来自网络

    效率高就是会“偷懒”。都说机关工作“5+2”“白加黑”是常态,我看未必。只要掌握了技巧,用对了方法,用不用加那么多班,完全凭自己的喜好来定。当然,前提是得跟我一样,首先从机关工作新手“小白鼠”升级到无所不能的“叮当猫”、无所不知的“活字典”。我把自己总结并且屡试不爽的这个方法,叫做“望闻问切”工作法——以传统中医看病的形式,研究机关工作。

    1

    一个刚遴选进我们单位的妹妹对我说,遴选结果没出来之前,有次聚会聊天,说到自己参加了我们单位的遴选,有个朋友就对她说,以后工作上有什么不懂的,尽管来找我。后来她如愿来了我们单位,有事总是第一时间想到问我,我从来没有让她失望。

    我特意回想了这些年加过的班。最惨的时候,一年中可能有五分之四的休息时间都在加班,连过年长假都只能休息一天;最轻松的时候,可能有三分之一的休息时间在加班。这当中,大约有一半的加班是被迫的。比如,上午10:00临时决定当天下午要召开会议并安排一把手讲话,布置写讲话稿,这种临时增加又很紧急的任务,中午决不可能不加班。无论水平多高,也不可能在两个小时内既要写出讲话稿还要走完七八道审批程序。有临时任务要加班,这个是必须的。还有的加班是因为那些繁琐冗长的工作流程设置不合理、不科学,或者单位负责人没有统筹安排好,没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除了自己无力改变的被迫加班,也有的时候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加班,比如业务不精,别人一小时能做完的事,你要花三小时,这就是自己的问题了。我总结的“望闻问切”工作法,解决的就是怎么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效率提高了,当然就能“偷懒”了。这些因为“偷懒”而节省下来的时间,让我做了更多事,赢得了同事的信赖。

    同事公认我做事效率高又做得多。但我认为,我并不是单位里最忙的,只算最忙的人之一。我之所以忙,一方面是因为身兼数职,最多的时候,除本职工作外,还同时做编志、党、团、工会等工作,当然这是组织安排的,并非我想出风头。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家工作上遇到困难都喜欢找我,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微信)或者直接来我办公室,问题即迎刃而解,要么给出标准答案,要么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法。为此,同事们送了我“叮当猫”这个名号,同系统的人都知道有事找我准没错。

    2

    “望”是前提。所谓“望”,就是观摩、观察,看别人怎么做工作。这和老中医看病是一样的,先看病人的气色和精神面貌,心里有个大概。人们常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个看很有讲究,在哪里看,怎么看很关键。不是等到要做某件事情了,才想起来去看,而是在自己平时的工作接触中注意收集、积累。

    接到单位的会议通知,我首先看会议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范围和会议内容。通过这些来判断会议的重要性和性质。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都提前十分钟到会场,这是基本的公务礼仪,也是学东西的好机会。这十分钟,是“望”的黄金期。一个正式会议,最重要的莫过于主席台。到了会场,我会看有没有设主席台;有没有摆台卡,有哪些人的台卡,顺序又是怎么摆的;有没有挂横幅、会标,上面有什么内容;哪些人到得早,哪些人爱迟到……通过这样的反复观摩,既能学会摆台卡,也能了解同事的一些工作作风。

    我不知道别人参会前会做啥,我一直都这样,效果还不错。过去,开会横幅是布做的,横幅上的字在会前用大头针一个个别上去,一不小心就会把字的顺序放反。曾经我们单位也出过这样的事,差点闹出大笑话,幸好会前被我发现了。好像是刚参加工作的第三年,当天开机关大会,所有干部职工都来了,新闻媒体也已进场。我像往常一样,观摩练习办会。看到横幅时感觉不太对劲,反复念了几遍,再三确认后,发现有两字放反了。于是当机立断跑去主席台前告诉了办会负责人。该同志一看,吓得满头大汗,赶紧招呼人把横幅倒下来,刚把那两个字的位置换好,主席台上的人就进来了,幸好有惊无险。

    3

    “闻”是基础。所谓的“闻”,就是听,而且是带着耳朵认真听别人说什么、不说什么,这对听者是全方位的锻炼。

    会议正式开始,主持人宣布开会,这时我会认真听主持人讲了什么,比如开会的目的、意义,重要的与会人员,毕竟能上主席台就坐的人数有限,还有很多人是坐在台下的。同为坐在台下的我们,不一定能看全所有与会人员。边听可以边琢磨,哪些话十分重要而主持人一笔带过或者根本没讲,为什么不讲,听得多了就会知道,他是留给后面出场的人讲了。

    机关工作讲究的是“到位不越位”。碰到有的人比较强势,主持会议说的比一把手讲话时间还长,所有话都自己讲了,就会给人留下越位的印象。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前辈留下的真理。所以,耳朵认真听,手也要认真写,把听到的关键信息记下来。哪天我们成了那个写主持词和讲话稿的人,有了平时这些积累,就不至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再好一点,哪天轮到自己发言或者主持开会,我们就知道哪些话该讲,哪些话要留给其他人讲,而不会让听者以为自己没水平,越了位,抢了别人的话说。

    4

    “问”是关键。所谓“问”,就是请教、提问。总有些东西是看不懂、看不到,或者听不懂、听不到的,这时就要去请教懂的人或者专业人士。

    刚开始工作时,我看不懂一个现象,职务、级别都一样的甲乙两个人,在主席台就座时,有时甲排在乙前,有时乙排在甲前。后来经过请教才明白其中的缘由,甲乙两人虽然行政职务、级别一样,但乙在党内有职务,甲是党外的。党内学习时,乙排在前,甲只作为特邀嘉宾、列席人员。其他时候都是乙排在前。

    “问”要选择好时机和对象。别在人家最忙的时候凑上去问,会给人添麻烦,别人也顾不上回答你。关于那个主席台排位的问题,我特意在食堂吃饭时去找负责会务的同志,跟他们坐一桌,边吃饭边请教,有关问题一股脑说透。同一件事,可能有好几个人都懂,那就去找最权威、最好讲话的那个人请教。比如,会务问题以后都可以问我哈。

    5

    “切”是核心。所谓的“切”,就是实践、行动、亲自动手做。看、听和问,最终目的是为了做。我喜欢亲力亲为,每件事经过自己的实践,重点难点在哪,关键技术技巧在哪,亲自做了才心中有数。

    还讲开会的问题,功夫在会外,参会和组织筹备会议是两回事,能学到的东西不可同日而语。参会只见证了会中的工作,对会前的起草会议方案、拟发会议通知、联系会议地点、准备会议材料、布置会场、新闻报道等,会后的打扫会场、总结经验教训等,基本无从知晓。

    我负责办会时,名单收齐后先准备一份与会人员名单,方便摆台卡。排序要么按单位、要么按级别。同一单位两人以上参会的,先按单位再按级别。排好序后,摆台卡时就按照这个顺序摆。面对主席台,以自己为基点,左手边放1、3、5、7……,右手边放2、4、6…….。放好后,再把台卡一一对应放到座位上即可。我同事说,单数时是这样摆,双数时又是另一种摆法。摆出来跟我摆的是一样的。

    6

    一位老同事教我,那些经常做的事,可以列个程序清单,下次再做时,照着单子检查,肯定不漏项。按照他教的办法,我列了一个办会流程:定会议室——做横幅(是否需要,内容是什么,电子屏、布横幅或者背景板)——拟定会议议程——请示确定主持人——准备与会人员名单(注意排序)——复印会议材料(议程、名单、讲话稿、汇报材料等)——打印台签(核对姓名)——摆台卡(会后要收回)——摆放会议材料(检查页码是否缺漏页)——准备签到表——重要会议要录音(录音笔)。

    虽然我没有待过单位的秘书部门,也没有经过专业的会务学习培训,只是通过平时参加的各种会议,就学会了机关办会的技能,曾经单位分管文秘的负责人想把我从文稿起草部门挖去秘书部门办会,被我拒绝。虽然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办会专家,但通过“望闻问切”,掌握办会的门道,轮到自己组织办会时,三下五除二自己搞定,不用求别人帮忙,效率高,心情又舒畅。

    在机关工作,心态很重要。众所周知,什么工作也不做,肯定不会出错,因为没机会出错;工作干得多,出错的机率也就大得多,错得多挨的批评也就越多。一个单位,不管大小,大约总有三分之一的人加班在忙,三分之一的人工作正常,三分之一的人闲话串门。所以,总是有人做事有人站在岸上看,那些看的人指手画脚站着说话当然不腰疼。

    7

    在结束之前,我也说说自己的情况。

    2004年,通过全省公考,我从省内普通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成了机关工作者。笔试、面试第一,如果没记错的话,好像行测是89、申论83。目前我已在这个300多人的省级机关工作满13年,期间,有将近11年待在全机关公认最难待的两个部门。

    我有各种各样的荣誉证书几十本,工作考核评比、运动比赛、摄影比赛、书法比赛……含金量最高的是一个奖章,自2006年公务员法颁布后省里设立它以来,目前仅授予约90人。所有证书中,我最看重的是一张民间组织授予的优秀义工奖状。……

    我信奉的是:做本分事、持平常心、做自在人

    我加班,我乐意,因为我是“叮当猫”。

    图片转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望闻问切”,让我从机关新手“小白鼠”成长为“叮当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xz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