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昨天和家里人打电话,我半开玩笑的说“要是混不下去了就回去当老师。”
这里的老师不是指学校老师,而是特指线上教育行业内的。
㈡
事情的发生,开始于一间看得见天空的三小时68元钟点房——
战战兢兢填好简历,反复录制自我介绍,上传成功的那刻,我高兴的看了下时间,你马,超了时间要交钱。
过几天经过通培考试,又背着我的小书包去了次钟点房,完成了试讲,组长说没什么大问题。
整个流程大约一周,我也签订了合同,在合同里我的职位是“实习生”。
㈢
新的qq工作号,新的微信工作号,加了群,网络配合人员,团长。
下载规章制度pdf,观看优秀课程视频,每周开会。
组长还挺牛逼的,是他们区业绩第一,属于加班都要把工作做好的类型。
我常常想象她踏上地铁,穿过繁华的上海街道,最后坐在工位上打开电脑。
人事/审核/监督,时间排得满当当。
㈣
不过这和远在长江中游的我没啥关系,我蒙在被子里一边抠脚一边打字,靠手机维系这份工作。
说来惭愧,依据指示我把自己包装成了另一个人,一个家长会毫不犹豫掏钱的人设。
线上教育,外秀内陋,美丽谎言。
虽然我自己也上网络课,觉得还挺好的。
但是参与到其中,着实让我感到孩怕。
甚至……觉得在当一颗金钱工厂的螺丝钉,薅中国家长的羊毛。
㈤
所以我毅然辞职了!
㈥
同一批入职的月入8000,组长在微信里晒了年会现场,她看起来很意气风发,还有开车到公司送橘子的家长,回小家陪女友甜蜜蜜的销售……
我退出赛场看着这一切,其实很多事说不清的,管好自己就行了。
㈥
这时还很浅薄,笼统称为“线上教育”,直到后来接触互联网,“教育赛道”这四个字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
油水多,好挣钱。
那些文章分析道。
㈦
复盘那次经历,其实运营才是公司的HC,教师,只是这个链条上的一环。
㈧
1.家长的朋友是家长:好友助力,把没意向的变成有意向的,把有意向的变成付费的。
2.付费全方位:买大送小,0元试听,现在甚至有分期付款,绝,真绝。
3.可信度:高大上系统、奖励机制、特别特别复杂的上课程序,营造专业性。
4.社群黏性:小学,初中,高中,都在我家办得了,销售,教务,教师,人多力量大都是最强的后盾。
5.传播:拿到一把红包,看着红包上的图标时,我不由得再次感叹,绝,真绝。
连发红包这种传播强的媒介都想到了。
㈨
再看到网络课程时,至少能以半个圈内人的角度去看待,尽力做一只“一毛不拔的小绵羊。”
㈩
下次再听到教育赛道,我还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