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微尘哲思国学与传统文化
做人最怕同流合污欺世伪善——《论语》学习447-448

做人最怕同流合污欺世伪善——《论语》学习447-448

作者: 背后国文 | 来源:发表于2018-04-23 11:05 被阅读85次

    阳货篇第十七·一三(447)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钱穆译】先生说:“一乡中全不得罪的那种好人,是人类品德中的败类呀!”

    【杨伯峻译】孔子说:“没有真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足以败坏道德的小人。“

    【傅佩荣译】孔子说:“不分是非的好好先生,正是败坏道德风气的小人。”

    钱先生对乡原的解释:乡,其群鄙俗。原同愿,谨愿也。一乡皆称其谨愿,故曰乡原。贼,祸害,败类。

    乡原现在是一个词语了,没必要分开解释了,指乡里中言行不一、伪善欺世的人。实际上就是人们所说的“好好先生”,或者通俗地说是“伪君子”,没有是非原则,装好人。孟子对这种人解释的很到位,“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孟子·尽心下》)孟子直接撕开了这种人“同流合污,欺世伪善”的嘴脸。

    小人会同流合污,但他们不会欺世,不会伪善。他们求诸人,要什么会直接提出来,想什么会直接表露出来,不会表里不一,言行不一。他们只是心智未开化,没有修养成德。但乡原不但同流合污,而且欺世伪善,没有是非原则,没有道德标准,比小人更可怕,所以孔子直接骂这种人“德之贼也”。

    为什么会有这种人?因为他们心中根本没有道德标准,没有是非观念。我们现在还有这种人吗?当然有,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文明在进步,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还是存在的。如果不是这样,就没有现在的“好好先生”这一说,这种人让人感觉太虚伪了,太太拿他们没办法了。所以我们要记住,做人处事有原则,有是非对错。人生不易,不要无原则把自己的脸让人踩在脚下以博取他人一笑,也不要不分对错,对世上所有的一切都说是。人没了真诚,就好像无本之木,你苟活于人世,无非是一张对什么都点头哈腰的画皮而已。

    阳货篇第十七·一四(448)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钱穆译】先生说:“在道路上听便在道路上说的那些人,是品德中的弃物呀!”

    【杨伯峻译】孔子说:“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傅佩荣译】孔子说:“听到传闻就到处散布,正是背离德行修养的做法。”

    道听途说,路上听到就在路上说。

    道听途说现在引申为没有事实依据的传闻,但孔子说的是一个人对于他听到的话,如果不内入于心,细细琢磨,听了说了便罢了,就是金玉良言,圣贤之言,也不可能对自己的德行修养有帮助,所以德行修养应该摒弃这样的做法。

    且不说道听途说有空穴来风之嫌,就本身的行为也与君子作风格格不入。孔子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论语·为政18》)对别人说的话不仅要存疑,还要慎言,这样才能减少过失。孔子也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22》)说话时也要不肯轻易出言,因怕自己行为追不上。所以君子应“讷於言而敏於行”(《论语·里仁24》)宁愿说话迟钝些,而做事敏捷些。

    现在人们也对道听途说的做法很不认同,但一些娱乐八卦、小道消息很多都是道听途说而来,因此对传闻,只能姑妄听之,姑妄信之;对自身,尽量做到慎言慎行,保持做人的严谨。

    才胜德谓之小人——《论语》学习444-446

    《人生路上学〈论语〉》目录

    保留一点真诚和善良——《论语》学习449-45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人最怕同流合污欺世伪善——《论语》学习447-44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mk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