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与匠人的“仙鹤登松树”】❣(经典赏读@上官皖儿)
松,傲霜斗雪、卓然不群,最早见于《诗经·小雅·斯干》,因其树龄长久,经冬不凋,松被用来祝寿考、喻长生:“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松的这种原初的象征意义为道教所接受,遂成为道教神话中长生不老的重要原型。在道教神话中,松是不死的象征,所以服食松叶、松根便能飞升成仙。
鹤,也是被道教引入神仙世界,因此,鹤被视为出世之物,也就成了高洁、清雅的象征,得道之士骑鹤往返,那么,修道之士也就以鹤为伴,赋予了高洁情志的内涵,成为名士高情远志的象征物。因此,鹤在民间也就被视为仙物了,仙物自然是长生不老的。这样,中国画家们把两个仙物画在一起,即是称其人如松鹤般高洁,长寿。
![](https://img.haomeiwen.com/i14565469/6725d5d125991bf5.jpg)
记得有一位鸟类专家说,仙鹤是生活在沼泽地里的,历代国画家们把仙鹤画在松树上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不过, 当自然真实与艺术规律发生矛盾时,画家们往往服从艺术规律。”著名记者、书画家淮君总编辑这样说,你在小说里看到猪八戒、孙悟空,你在生活中能找到这样的人物吗?但是,人们却都能认可,为什么?因为这就是所谓的艺术形象。
众所周知,历代画家们习惯把仙鹤画在松树上,以表达延年益寿的寓意。这与汉字的造字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仙鹤与松树的结合也是一种会意,汉字与国画是相通的,由此可见一斑。当然,这里有文人画与匠人画的不同。
中国的创作者分为匠人与文人,有时候二者泾渭分明,有时候关系又含混不清。中国早期并无匠人画、文人画之分,水平较高的宫廷画家是匠人的升级版,而且有官职。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张择端等虽被尊为大家,但都是为宫廷官宦服务,匠气十足。魏晋南北朝时,豪门大族中的一些子弟开始有了创作文人画的追求及实践。宋朝时文化人口增多,苏轼、宋徽宗等人把绘画降为闲事,升为纯粹的精神追求,将浓郁的文人气质表现在绘画之中,把文人绘画从匠人绘画中彻底分离出来。
文人画作者是文人,文人当然就有学问。而“行活”(即匠人画)的匠人却是没有什么修养的,甚至是文盲。文人作画是为了取乐,而匠人则不然,他们画画是为了吃饭。文人为了消遣,是乐于干,而匠人是为了生活,不得不干。
在文人与匠人之外,还有一批专业画家(如以画为生的一大批专业画家、皇家的宫廷供奉画家),这些人也是以画为业的,他们与文人不同的是技术熟练(多方面修养却不如文人),是以画为主。上官皖儿认为,这三种人之间的界限,匠人与文人界限清晰,文人与专业画家有时候还真的不太好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565469/168676f86ff84c1d.jpg)
另外说一点,神与形是主观与客观矛盾统一的关系。笔墨中用笔的轻重、快慢、转折、提按、往来、顺逆……是关系,用墨的浓淡、干湿也是关系,设色中浓淡、冷暖、厚薄、清浑也是关系。又如构图中的宾主、虚实、开合、争让、疏密、聚散、多少、有无、高低、俯仰、上下、左右、阴阳、向背、纵横、繁简……也是“关系”,造型上的巧与拙、写实与写意、惟妙惟肖与不似之似也应称作是关系问题。总之,一幅画的绘制过程,无非是处理各种关系的过程。
书法的结字、间架、结体,可给予绘画构图以很有益的借鉴。从“法”上讲,写字与作画的确不一样,如果从“理”上看,二者则是相同的。著名记者、书画家淮君总编说,书法是一座可以让绘画构图学借鉴的大宝库。我们不妨把书法的结字,看成是绘画构图的骨式图,因为在结字中包含着构图学的那些相反相成矛盾统一的关系。同是某一个字,既有真、草、隶、篆的不同,又有欧、虞、颜、柳、苏、黄、米、赵的差别,但,万变不离其宗。当然,以上不是题外话,全是关于艺术的引申,是为鉴。
![](https://img.haomeiwen.com/i14565469/6d153f36a240620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