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576469/1494dcab4681fd14.jpg)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我们这些有教育梦想的人啊,也是步履匆匆,刚下讲台,又踏上了专业成长之路。
2019年4月10日《新教育在暨新教育教师专业成长培训会》在旧址新颜的康南初中进行着……
上午四个小时,在激动与收获中悄然而过……
下午,期待中,迎来忻州师范学院郝晓东院长的精彩分享。
郝院长的报告可学习之处很多,最触动我内心的是多种阅读方式中的“知性阅读”。
一篇文章中曾提到读书有三重境界:用眼睛读,用心读,用生命读。前两个不难理解,但对“用生命读”一直很迷惑。
今天听到郝院长的“知性阅读”,才恍然大悟。不自觉中将二者对接起来,原来,“知性阅读”,与书籍的聆听、对话、梳理、批判,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并内化,其实就是在用生命读书,与作者对话、与书中人物的对话。
记得看过一篇阅读短文,说的是一个农民工的女儿随着父母转入一所城里读书的故事。初来乍到的她没有朋友,非常渴望友谊,于是给同学买饭,帮忙洗碗,在宿舍替别人刷鞋子、拖地板,用尽方法去讨好别人,但是,无论她怎么努力,都是白费!并且,周围的人还认为女孩儿做这些都理所应当,几个星期后,她又转回了老家。
看过这篇文章后,小女孩的遭遇让我好心痛!小女孩儿就像一只误打误撞的小羊,无意间闯进狼群,讨好谄媚丢架子都无济于事!我想告诉小女孩和小羊,不是你的“圈”,不要“硬融”。有时候需要用生命,用尊严做代价,值吗?“树挪死,人挪活”,要想“活命”,唯有逃离!
其实,这正是作者的成功之处:生动、感人!经历过,遭遇过,才能懂!读者与作者、读者与书中人物有了对话,才能引起强烈的共鸣。
又如《枫桥夜泊》这首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如果读不懂张继落榜时的内心感受,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如此惆怅之景,孤寂忧愁之情!
同病相怜、惺惺相惜,我想,这种愁也许只有诗仙太白和南唐后主李煜能有所体会吧!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一个落第不中,一个怀才不遇,都是用生命表达愁苦,书写诗词。故,二者心意应该相通。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夜之间,昔日座上客沦为今日阶下囚,这种“愁”说不出,道不明,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知性读诗,用生命读书,才能悟透几位大师的百倍柔肠、万千愁绪吧?
这,就是我对“知性阅读”——用生命读书的一点儿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