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默

前晚,编委群收到主编的信息要求昨晚在有声读书分享,虽有点突兀但一点儿都不意外,因为谈写作专题有一位经常突发奇想的主编。
五一假期,谈写作|有声读书也休假了,但何时休假结束却没有明确,所以主编的指令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谈写作|有声读书的分享除了朗读一篇文章之外 ,还需要做些课外功课:将文章以图片或照片的式样准备好,朗读的时候同时分享;还需要对分享文章进行分析和总结!
刚过立夏,便选了苏童的《夏天的一条街道》,心想着应下景呗!
偏巧昨日忙乱得一塌糊涂,文章在晚饭后读了二遍就上场了。
首先,介绍了作者苏童:
作者简介:
苏童,1963年生于苏州,9岁时患上了很严重的肾炎和并发性败血症,不得不休学在家。1980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7岁)
接着,简要概括了一下文章的总体感觉:作者以夏天的一条街道为切入点,将平常人家的生活日常细致描绘,将市井气、烟火气细腻地揉和在一起,将小人物的生活真实地展现在读者而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画面感极强!
摘录一下精彩片断:
街上水果店的柜台是比较特别的,它们做成一个斜面,用木条隔成几个大小相同的框子,一些瘦小的桃子,一些青绿色的酸苹果躺在里面,就像躺在荒凉的山坡上。水果店的女店员是一个和善的长相清秀的年轻姑娘,她总是安静地守着她的岗位,但是谁会因为她人好就跑到水果店去买那些难以入口的水果呢?人们因此习惯性地忽略了水果在夏季里的意义,他们经过寂寞的水果店和寂寞的女店员,去的是桥边的糖果店,糖果店的三个中年妇女一年四季在柜台后面吵吵嚷嚷的,对人的态度也很蛮横......
孩子嘴里吮着一根棒冰,手里拿着一个饭盒,在炎热的午后的街道上拼命奔跑,饭盒里的棒冰在朗朗地撞击着,毒辣的阳光威胁着棒冰脆弱的生命,所以孩子知道要尽快地跑回家,让家里人能享受到一种完整的冰冷的快乐。
下午三点钟,阳光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阳光从全线出击变为区域防守,街上的房屋乘机利用自己的高度制造了一条“三八线”,“三八线”渐渐地游移,线的一侧是热和光明,另一侧是凉快和幽暗,行人都非常势利地走在幽暗的阴凉处。
一些声音很愤怒,一些声音不知所云,一些声音语重心长,一些声音带着哀怨的哭腔,它们不可避免地交织起来,喧嚣起来,即使很远的地方也能听见这样丰富浑厚的声音,于是有人向这边匆匆跑来,有人手里还端着饭碗,他们这样跑着,炎热的夏季便在夜晚找到了它的生机。
这些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将一帧又一帧的图像立体地呈现,那些细节描写功不可没,于是乎,我的总结便从写作技巧为突破口,总结如下:
对比描写:水果店的清秀姑娘与糖果店里三个妇人的安静与喧嚣(和善-清秀-年青-姑娘:中年妇女-吵吵嚷嚷-态度蛮横)
细节描写:特别是孩子买棒冰的场景如身临其境般满足;好管闲事的老妇人惟妙惟肖地行走在各家的饭桌前;饭后一家人吃西瓜的镜头、父亲打骂儿子而引发的围观……
时间描写:
下午三点钟:“三八线”将街景勾勒得错落有致;
太阳落山:孩子们的快乐时光,父母的担心时刻;
夜晚来临:露天食堂的一众凡人的生活百态,那些不同声音交织出的热闹,在炎热的夏季焕发着生机,妙趣横生,夏天的一条街喧闹着生活,令人回味无穷…………
最后,亮出我的结束语:
夏夜里,听篇章里的文字,游文字里的美景,悦美景里的情怀……
我们也用文字在季节里书写春秋,在日子里记录冬夏,用文字呈现不羁的灵魂,用文字安放岁月的情怀……
我们一起,看,一程又一程的山水旖旎;
我们一起,品,一季又一季的岁月静好……
谈写作|有声读书的分享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任务,
但是,
但是,
但是,
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我得到了一张主编聘任书!

这样的意外惊喜还真让我措手不及,除了在群里回应大家的祝贺,便只会一连串的感谢!(手机截屏稍后呈现)
各位小伙伴们,来谈写作|有声读书吧,把你们喜爱的文字用朗读的方式分享出来,我们一起听不同的声音,还可以拿到主编自学后,亲手制作的聘书哦!
埋下好奇的种子,有声读书群里的01号主播会是谁呢?
待到结果时,你猜对了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