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感言集之235:去父母国之道

作者: 余超林AIA财富管家 | 来源:发表于2019-01-20 20:28 被阅读13次
    《孟子》感言集之235:去父母国之道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尽心章句上下》,其中对于孟子所讲述孔子在离开自己的祖国鲁国与离开陌生的国度齐国,所表现出来的完全不一样的的心态,从这个角度看:人性是相通的。孟子认为人类对爱的付出是有先后次序,即爱有差等,孟子反驳爱的付出无分别性与平等性,每一个人都是从关心身边的人开始的,最亲的关系就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其次才是亲戚朋友、再次是同学朋友同事…依次类推,扩张到整个社会,对整个社会的爱、对人类的爱就是博爱,这种爱是抽象的精神层面,如果变成具体人际关系交往就会演变成为通同理心。

          如果我们站在人性的角度、同理心的高度,我们就会特别能够理解孔子的行为:孔子从小出生在鲁国,是鲁国的父老乡亲把孔子养大,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童年、少年、青年的经历、这里的酸甜苦辣、这里的学生、这里的家人…这里的生活点滴都已经灌注在孔子的生命中。现在居然要离开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去到一个遥远不可思议的异国他乡,要成为一个即将远离父母的游子,应该是多么的感伤,我们为了奔跑前程,有时候不得不离开父母的怀抱,那种依依不舍、依依惜别之情,那种一步三回头的眷念,绝对是“迟迟吾行也”。

          反之,即将离开异国他乡,而且对这个异国他乡并没有太多好感,也没有什么值得可留念的,一旦有机会就要回到祖国,就要回家了,那是多么的高兴、多么急迫、多么的渴望。绝对是“接淅而行”。

            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

    大意是:

            孟子说:“孔子离开鲁国的时候说,‘我们慢慢地走吧’,这是离开祖国的态度。离开齐国的时候,把淘完的米捞出来,来不及把它做熟就出发了——这是离开别国的态度。”

    个人看法:

            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只要从人性的角度看问题,我们都能够找到人类共同的心理情感,孟子通过孔子离开祖国,与离开他国所表现截然不同的状态,说明一个简单普适的道理“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小平南巡讲话,全国掀起了一场下海创业的热潮,那时候,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不知天高地厚,也决心到中国南方去闯荡,当时就把老家固定工作辞掉,去跟父母告别,知道此去经年,不知道未来将在何处,前一个晚上我与父亲谈心到深夜,第二天上午就要离开父母出门远行,父母依依不舍,一直送到村口,我几乎走几步再回头看看,走几步再回头看看父母,直到走到小路拐弯的尽头…其实是真的舍不得离开,这是我真正脱离父母从此一个人走,有点像“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为诗和远方,既然已经选择远行,从此便只顾风雨兼程。但这个与父母依依离别的镜头永久性定格在我的记忆中,10年过去、20年过去、即将30年过去…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父母已经老去,家乡逐渐遥远,自己也在他乡扎根。

          回顾中国社会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一切都发生巨变,许多中国人都走出自己的故乡去闯荡更大世界,中国社会也在升级换代,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城市化运动,大部分离开故乡的人,从此故乡再也回不去了,回去了有的也城市化,有的山村也是人去楼空,或者只是留守的儿童、留守老人,原本当年的那种热热闹闹的故乡已经面目全非。

              2019年中国农历新春佳节即将到来,这是中国人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团圆的节日,中国社会即将面临一次巨大的人口迁徙,到时候北上广深的会出现空城现象,大家都会从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回到自己五线六线的乡下过年,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为了回家过年,许多人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火车票飞机票、准备各种礼物,甚至盼望着时间快点过去,马上过年,马上就要见到自己老婆、孩子、父母、兄弟姐妹,内心深处的激动急切感多么强烈。就像孔子即将离开齐国,“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饭都还没有煮熟就要急着要走。这种情感,都是基础的人性,普天下的人都有的,这种爱父母爱妻与子爱兄弟姐妹、爱家乡爱祖国的心,是普遍的,这个就是人性,就是仁爱之心,就是人性善的自然流露。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235:去父母国之道

    2019-11-20 于上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感言集之235:去父母国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df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