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词云: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余以为汉武帝难以与秦始皇并肩,因为汉武帝承接的是汉文帝、汉景帝的天下。“文景之治”奠定汉朝强大的国力,有人说如果汉高祖刘邦之后如果是汉武帝马上继位,汉朝可能就是短命的王朝。没有文帝景帝的与民休息、发展经济,汉武帝根本无法调动军事力量打击匈奴。而汉武帝更好大喜功、任人唯亲,用卫青、霍去病、李广利于近亲,疏李广于步伍。所谓“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卫青和霍去病立功不假,但是其配备的军事装备先进。而李广利因为是汉武帝的大舅子,杀军覆将却无尺寸之功,汉武帝竟然护短而不杀,非明君所为也。而汉武帝不知李陵诈降而杀李陵妻儿老小,使李陵报国无门;不识司马迁之忠心而施加宫刑,更非智慧有识的皇帝。可以说,汉朝之衰败由来,起于汉武帝。穷兵黩武也只是维持边界短暂稳定,而汉朝发展经济的既定政策则被颠覆,国家开始变得虚弱和混乱乱。如果改毛诗词为“秦皇光武,略输文采”,可能稍微更合适些。虽然秦始皇读书很多而唐太宗诗词也不算太差。
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少数几位能保全功臣的开国皇帝。不仅文治武功值得称道,而且实行的仁政惠及天下百姓。刘秀少年时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不太和人争竞。他哥刘縯却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人,喜欢舞刀弄枪,结交些江湖豪杰。刘秀很喜欢种庄稼,所以他哥哥老是嘲讽他像汉高祖刘邦的二哥刘仲。刘秀少年时候曾经读过太学,精通《尚书》,算是开国皇帝里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人。有点文化对于他以后驰骋沙场尤其有帮助,和那些造反只图口饭吃的人格局不一样。少年时候曾经有一次去收租,碰上州官严尤多看了他一眼,就把刘秀高兴坏了,以为严尤特别赏识他。其实严尤对他注目只是因为刘秀长相比较帅气,后汉书记载“刘秀美姿颜,日角龙颜。”因为当时他只是一介布衣,而严尤位高权重,两人地位相差悬殊太大,古代的门阀制度严格,许多文人都需要高官的品评才能出名。
如果没有王莽篡汉,刘秀也许还是埋头种地。王莽篡汉后建立“新”朝,更改了很多制度,尤其是土地制度。土地的兼并导致了粮食减产,粮食少了就发生饥荒,于是四方揭竿而起,开始有绿林军、赤眉军、铜马、青犊等各个造反山头。当时有图乩说:刘秀当为皇帝,王莽就找了借口把国公刘秀杀掉。古代乱世经常有这样的童谣或者图譏,比如汉朝董卓时的“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或者唐朝的“三代之后,武氏当代有天下”;或者唐朝和李自成时“十八孩儿主神器”。这种童谣不懂来历,但是又容易蛊惑人心。刘秀有一天跟村里人开玩笑说:说不准童谣里的刘秀说的就是我呢,他的哥哥刘縯听了非常诧异。
刘縯也纠合很多豪杰一起造反,跟刘縯熟悉的人都害怕掉脑袋,直到看到刘秀也一身戎装出现,那些人才说:像刘秀这么忠厚老实,胆小怕事的人都敢造反,看来事情会成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亲朋好友随之也加入造反队伍。创业的起始阶段很艰难,刘秀的弓箭武器都要自己购买,最初只能骑着牛作战,杀了王莽的新野都尉才开始有马当坐骑。
刘縯刘秀兄弟南征北战,打下一片地盘。作为皇室后裔,刘縯有机会称帝。可是一同起兵的豪杰担忧刘縯刚毅能断,如果刘縯当了皇帝大家就要受制约。于是一同起兵的将领推举柔弱的汉朝宗室刘圣公为天子,称为更始皇帝。
刘秀在昆阳之役开始展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王莽听说刘圣公称帝,即刻派遣大司徒王寻、大司马王邑前来扑灭起义军。王寻带领一百万的军队直扑昆阳,刘秀当时还无法统帅群雄。各路豪杰或者想着逃跑,或者想守着金银珠宝。唯有刘秀把钱财散尽,另外反复苦口婆心的游说各位将领:“如果我们逃走,很快就四分五裂,必定被王莽的军队抓住杀死,拼死一战也许还有机会;另外现在兵力不足,派人守卫金银珠宝没有用,打输了命都保不住,打赢了金银珠宝应有尽有。”刘秀做了充分的思想工作,群龙无首的军队才凝聚起士气,统一了认识。可是昆阳城里军队才八九千人马,要面对王莽的百万大军,诸位大将心里也未免犯嘀咕。刘秀也猜透各位将领的心思,主动要求出城招集各方的散兵游勇。而且刘秀也选择主动出击,第一次杀了新朝军队几十人,第二次杀了千把人。刘秀回来对诸位大将说:“你们看,其实王莽的部队不堪一击。诸位不用担心,大家同仇敌忾的话,肯定能打胜仗。”那些将领慢慢也建立了信心,他们互相议论:“刘秀将军以前碰到小股敌军都胆战心惊,这次面对百万敌军却一往无前,这样的情况很奇怪啊,也许我们真的会取胜。”于是将士们奋勇争先,无不以一当十。刘秀又率领几千敢死队直取王寻的中军帐,王寻的指挥中心即刻崩溃。所谓兵败如山倒,加上碰到雷雨狂风大作,屋瓦乱飞。新朝军队不知道刘秀有多少兵马,如潮流一般溃败,自相践踏和被杀死的人不计其数。刘秀在昆阳一战建立了威信,昆阳战役是历史上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案例,比曹操的官渡之战和谢玄的淝水之战不遑多让。刘秀集中的兵力大概几万人,但是采取了直取中心的开花战法,按照我师弟的说法是刘秀深懂五行周易,用的是木克土的战法。刘秀底下的部将有吴汉、耿弇、邓禹等云台二十八将,这些将领能征善战,可是每次违背刘秀的战略指示却必定失败,遵从了刘秀的指示则必胜。刘秀的战斗实力大致亚于李世民,却要强于朱元璋。
开国皇帝多数胸襟开阔,刘秀也不例外,而且他的行事方式为多为后世人效仿。刘秀原来有个强劲的对手叫王朗,王朗的实力早期强于刘秀。所以刘秀很多手下部将和王朗暗通款曲,有书信往来并蛇鼠两端。刘秀最后灭掉王朗,搜出一大筐手下将领给王朗的投诚信,刘秀当即把这些书信烧掉,说:“当令反侧者自安。”意思是让那些睡不着的人不要担心,我不会去深究这事情。曹操在官渡击败袁绍,也搜出了很多帐下将领的投诚信,做法和刘秀一样。这种的做法不仅要求领导者有过人的智慧,也还要有足够的气度才可以做到。
在打败铜马、青犊后,刘秀接收一大批的投降军队。这些士兵心里没底,害怕被刘秀坑杀。刘秀也明白这些降兵心里不自在,于是让这些士兵拿着武器列队,而刘秀自己带着几个亲兵在兵器从里巡视,以展示对这些降兵的信任。这些投降的士兵于是心悦诚服,说:“萧王推人赤心入腹中。”这就是“推心置腹”成语的由来。而朱元璋在降服敌兵也是挑选出精壮武士作为宿卫,而朱元璋就在降兵的护卫下就寝,于是降兵感恩戴德,也是兵法说的“胜敌而愈强”。
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刘秀就是一个相当明智的人。东汉都城洛阳地下涌出神奇的泉水,部分百姓喝了水后痼疾就痊愈。又,有的稻谷抽出了许多的稻穗。大臣们都想拍皇上的马屁,建议改年号为神泉、佳蕙。刘秀直接拒绝了这些建议,认为这种所谓的吉兆并不靠谱,还是老老实实统治好国家才是王道,所以在刘秀的治理下很少出现阿谀奉承的臣子。反观东汉末年,青龙现于井里,皇帝就改元为青龙。龙德应该上飞于天,下潜于地,而现于井里是最大的不吉祥。这就是刘秀和平庸皇帝的区别。
而刘秀终其一生,都是兢兢业业的工作。他的太子刘庄经常劝他:“陛下太过辛苦,也应该学习黄老的养生之术。”刘秀回答:“天下百姓都依靠我,我怎么可以懈怠呢?”刘秀还屡次下詔书抚恤鳏寡孤独和贫弱无法自立的人。刘秀久在军中作战,看过太多死伤,使得他厌恶军事,太子曾经问他军旅事宜,他回答:“把国家治理好就可以避免战争,军中之事不必太过关注。”窦融替他修建陵墓,设计的图纸太过壮丽,刘秀亲自过问后让窦融缩小规模。他说:“自古无不死之人,无不亡之国,无不掘之坟。殉葬的东西以日常用品为主,免得招来盗贼。”而历代统治者,尤其开国皇帝对底下的战将都不放心,快死之前一般都替新皇帝把这些大家除掉。不杀功臣宿将是刘秀非常大的优点,和李世民非常类似。当了皇帝后,他的发小严子陵来找他玩,刘秀仍然和严子陵一起就寝,而且严子陵还按照老习惯把脚放在刘秀的肚子上,这样的雅量让多少人望尘莫及。而他早年说的“当官当为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已经远超他的期望,阴丽华也成为他心爱的皇后。
刘秀开创了东汉王朝,历史上称为“光武中兴”。刘秀也被尊称为烈祖,只有开基的皇帝才享受“祖”这样的称号。读了许多史书后,发现刘秀是少有的具有雄才大略和侠骨柔肠的皇帝,他是聪明而不奸诈,刚断而不自用的君主。所以我看完《后汉书》后,略微写下这些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