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朔六年,阿娇被废的第八年,在钦天监国师府,阿娇方才知晓自己那本该福禄双全喜乐终身的命运落得如今这般地步的原因。
当年,老国师告诉她,她此生祯祥吉庆,鸾凤相合,福寿圆满。
当年,董先生告诉她,星之轨迹,命之数理皆由天定,无需多心。
当年,鬼姬告诉她,她这一生有着大机遇,她的身上有她的机缘。
到如今,她才知晓,她原本该是嫁给荣哥哥,被他护在手中心底,山高水长地一辈子。
到如今,她也才知晓,为何当年她每每拿出龟甲,刘彻的都会将就顺遂她好长一段时间。
她原本的命数,因着刘彻的强求,被善悟生生改了。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她的良人本就不该是刘彻,怨不得,他们做不到双飞并膝,花颜共坐,二体一心。
所以她会被宠爱,而后被冷待,被遗忘,孤老终生,郁郁而终。
好在,她拜入董先生门下,所以她救下了荣哥哥。
好在,她遇见了鬼姬,所以她有了锦意。
不用善悟再多说,同样精通占卜之术的她也知道,她这命数,到如今,早已算不得,亦不能算。
只不过,有了锦意,她同刘彻此生,怕是连一别两宽,各自欢喜也难做到了。
国师破例接待大长公主府一行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长安。
无人知晓,在国师府中的那一个时辰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看着大长公主脸上掩不住的喜意,大概也都是能猜出些一二。
对于锦意的命数,善悟只给了一句贵不可言,妙不可解,却足以让大长公主的心定。
国师府外,堂邑侯世子陈殊早早候在了马车边。祖母早有言,见过国师后,让他带着锦意在长安四处走走。
锦意再同陈殊离去是颇有些担心地看了眼自家娘亲。娘亲同国师私谈之后,情绪便有些不对,让他心底甚是担心。
阿娇抬眼,给了锦意一个安抚的笑,方才让小家伙放了心。
只是随着大长公主坐进马车中的阿娇,清亮丹凤眸中却第一次有些茫然。
是了,茫然。
如今善悟告诉她,她的命定之人根本不是那坐在九五至尊位置上的刘彻,那么,她当年对他的情意,算什么?
大长公主并不知阿娇后来同善悟聊了些什么,但是阿娇的异常,她亦是察觉到了。
示意身边的姑姑做到后面马车中,大长公主看着明显心神不宁的幺女,长长叹了口气。
这是她最疼宠的女儿,她希望她一辈子高高在上,无忧无虑。可惜天不遂人愿,到最后,她的这些儿女中,唯有阿娇的一生最过跌宕起伏。
轻轻将有些出神的阿娇拦在怀中,她没有说什么,也没什么可说的。
当年在决定将阿娇嫁于刘彻的时候,长子便曾告知过她他曾经做过的那个光怪陆离的梦。是她执意以为,那个无权无势的小皇子定是没那能耐,方才有了后来的一切。
如若她当年没有因着栗姬的无礼放弃了刘荣,如今阿娇怕早已儿孙绕膝,而非如今这般模样。
只是现在早已不是她的时代,她所能做的,只是好好守着她能守住的。
被母亲揽入怀中,阿娇并没有太多反应,直到母亲一颗泪滑入她的颈口,手不小心触到腰间挂着的白玉章,那冰冷的感觉方才渐渐唤回阿娇的神思。
在熟悉的怀抱里,阿娇缓慢地眨着她那双丹凤眼。此时若是大长公主低头便会发现,阿娇的眼,每睁开一次,便亮上一分,每闭上一次,便更通透一分。
她当真是魔怔了,活到这般年纪,竟会因着善悟一席话,差点就钻了牛角尖。
不亏是让鬼姬死去都不愿忘记的人,不过寥寥几句,便让她忘了初衷,差点失了本心。
爱便是爱了,弃便是弃了,她这一生,便是善悟所言那般被他做了改动,到底也没活成孤老终生郁郁而终的样子。
所有的决定,都是她自己做出的,所有的路,也都是她自己选的,她有什么好怀疑的,有什么好后悔的?
她相信,若是当年是荣哥哥,如今定是另一番场景,但是她更清楚地知道,即便荣哥哥此生护她如珠宝,她对荣哥哥,却不会有对刘彻的那般情意。
阿娇偎依在母亲怀里,隐隐有了不安的感觉。
她确信,刘彻此番还未完全想起将来他们的当初,她同锦意如此大张旗鼓回长安,或许可以降低刘彻对他们的关注。但是善悟若真是当年南疆祭司云辰,那么他必是对所有发生的一切知道最多的那个。
这个时候状似坦白地告知她这一切,明面上像是以诚相待,但是那危险逼近的感觉,让阿娇不得不打起精神,细细梳理最近发生的一切。
我在想。。。。在长恨歌这么古风的文上放自己画的各种鬼画符。。。你们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看的?
长恨歌(16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