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旄丘》
小山丘上的葛藤啊,藤蔓是怎样的纠缠在一起啊!卫国的哥哥弟弟啊,离开的日子多么的长啊?为什么他还在那里居住?必定有他的理由。为什么他在那里居住那么久?必定有他的理由。那些身穿长毛狐裘袄的官员们啊,他们乘车出行不向东。卫国的哥哥弟弟啊,你们莫要和他们一样。我们卑微又渺小,我们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卫国的哥哥弟弟啊,对我的呼唤充耳不闻。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思念远方亲人的诗歌,全诗四章每章四句。本诗从结构上,除首章两句外,二章自问自答,三四章均重章叠句。从心理上诗人从希望-盼望-失望--绝望,从修辞上诗人用兴,用赋,用对比来指责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反抗之声。
首章一开头写出诗人登高望远期盼亲人归来,看到葛藤的漫延生长,意识到时间的流逝,而他所等待的那个为什么还不来?诗人说“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旄(máo)丘:指前高后低像马举头垂髦形状的土山丘。葛:葛藤。小山丘上的葛藤啊,藤蔓是怎样的纠缠在一起啊!藤蔓一方面代表时间飞逝,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同根生的同胞兄弟们。从这里我们也看出,诗人不止来了一次,他一次次地登高眺望等待,看到葛藤从春到夏的生长,那么诗人的等待已经很久了,也许是一个季节之久了,依然没有等到自己想要等待的那个人。诗人借物起兴,既交代了地点和季节,看到藤蔓他突然觉得,时间竟然过去那么久了,于是他感叹,“叔兮伯兮,何多日也?”古时老大称伯、老二仲,老三叔、老四季。“何”这个字,代表警醒、惊讶之意,作者看到事物的变迁,植物的生长,突然意识到等待的时间已经过了很久。那么过了这么久,他等的人为什么还不来了?他叹息说:卫国的哥哥弟弟啊,离开的日子多么的长啊?把一个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的兄弟是被迫离开了家乡,他们已经很久没有音讯了,于是诗人登高远望并对他们声声呼唤。
第二章承接第一章诗人心中的疑虑,他在期盼中无比焦燥,于是他在等待之中,只好自己为自己找一个可以说服的理由。诗人继续“何其处也?必有与也!”处:停留、居住。为什么他还在那里居住?必定有他的理由。“何其久也?必有以也!”为什么他在那里居住那么久?必定有他的理由。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说明诗人等了很久很久,仍然没有消息,他的心中无比焦燥,于是他在等待之中,只好自己为自己找一个可以说服的理由。等待的时间越久,那么,他心中的失落更为强烈,可以看出一方面诗人在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诗人的矛盾心情,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也是没有办法的。
第三章诗人从春天等到冬天,诗人在期望等待中开始不满。“狐裘蒙戎,匪车不东。”狐裘:是冬天穿的衣服,也可以看出诗人等的时间之长,从春到冬。也可用狐裘的毛来比喻诗人心中的忐忑不安。也可以这样理解,诗人看到冬天又一次来临,想到那年就是那些身穿长毛狐裘袄的官员们,带走了自己的亲人,于是他说:“那些身穿长毛狐裘袄的官员们,他们乘车出行不向东。”那么那些人带他们去做什么?有两种可能:一是强迫他们去服役,二是强迫他们去打仗。他们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也是没有办法的,身份卑微。他们身在远方,生死未卜,这使得诗人在思念的同时更为担心,痛苦万分。诗人在心中呼喊“叔兮伯兮,靡所与同。”卫国的哥哥弟弟啊,你们莫要和他们一样。从诗中我们看到,虽然诗人不甘心,却没有办法,自己的亲人远走他乡,音讯全无,除了痛苦的思念之外于是乎,他只能从诗中“靡所与同”来发泄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来发出自己的反抗之声。
第四章诗人在等待中绝望,孤独无助。本诗从结构上,诗人从希望-盼望-失望--绝望,诗人用兴,用赋,用对比来指责心中的不满,诗人说“琐兮尾兮,流离之子。”琐:细小。尾:通“微”,低微,卑下。我们这些人是如此的卑微又渺小,我们这些无家可归的人。我们这些被命运摆布的人。尽管我对你万般思念,却没有音讯。诗人只能叹息说“叔兮伯兮,褎如充耳。”褎(yòu):盛装貌。充耳:塞耳。卫国的哥哥弟弟啊,对我的呼唤充耳不闻。这样层层递进的描写,把一个等待中的人的心理描写的淋漓尽致。于是乎,他们只能从诗中看到诗人在长久的等待中,发泄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
虽说这首诗的背景众说纷纭,但这首诗最出采的地方,就是把一个等待期盼的人,他的心理变化层层递进,描写的出神入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