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这是统编八上的两首诗,《野望》在第三单元《唐诗五首》中,《饮酒(其五)》在第六单元《诗词五首》里。两首诗歌同为田园诗、隐居诗,从内容上来讲算是同质诗歌。但两首诗歌所蕴含的情感是不同的,折射出诗人不同的生命状态。这种不同,常常让我联想到我的学生和我自己的生命状态。我的学生们告别初中生活,进入到高一级的学校,他们周末见我,多是诉苦抱怨:高中管的太严,很多制度简直苛刻。尤其是进入清北班的几个孩子,竟闹到要转班的境地。曾经,他们以进入这个全县最优秀的班级为奋斗的动力,为实现梦想的桥梁。可是,适应环境的痛楚让他们忘记了最初的心。我自己的工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好像并不是想要的样子。有了这些经历,再读《野望》和《饮酒(其五)》,就想用两位诗人的生命状态,启发学生也启发自己去思考,面对改变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是像陶渊明一样沉浸其中发现美好,还是像王绩一样与眼前的生活隔膜?基于这样的感受,我把两首诗作为主题型文本整合在一起,试图透过意象的选择和意境的创设,引领学生读懂诗歌读懂诗人并读出自我。这样的思考和设计难免有牵强之弊病,还望各位语文同仁批评指正。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比较两诗形式和情感的不同。
2.比较两首诗歌的意境,进而体悟诗人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学习的方法是和王绩的《野望》放在一起来整合比读。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两首诗,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整合在一起。
二、读懂诗歌:
学生自由读诗。
师:我先来听听大家读的怎么样。请同学们共读这两首诗。
(共读两首诗,订正字音)
师:读诗,要读清节奏,还要注意语速和停连,可以适当地拖音,读出一点古人的味道。比如:
(屏显)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师:大家来试一试。男女生分读两首诗。
师:读得有些味道了。那么,同学们来猜一猜,老师问什么要把这两首诗整合在一起?
预设:
1.都是五言诗歌。
2.都是写田园生活的诗。
3.都是写秋天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树树皆秋色
4.都写到了山和夕阳—“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山山唯落晖”。
5.根据课文注释可以知道,这两首诗都是作者弃官归隐后写的诗作。《野望》注释:“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饮酒(其五)》注释“写于作者辞官归隐后”。
……
(板书学生的猜测)
(一)朗读,感受音律
师:这两首诗都是五言,我们读五言诗的时候,节奏一般是二三或者二二一。大家再来读一读这两首诗中的句子:
(屏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师:我读一半,大家接上另一半。
采菊---,悠然---
山气--,飞鸟--;
树树--,山山--,
牧人--,猎马--
师:咱们换个方式再读,我读上句,你们读下句:树树--皆—秋色……
牧人—驱犊--返……
采菊—东篱下,……
山气--日夕佳,……
师:你有没有发现这两首五言诗在音律上的不同?
明确:《野望》中间两联是对仗句,“树树”对“山山”,“皆秋色”对“唯落晖”。《饮酒》没有这样对仗工整的诗句。《野望》是律诗,定句,定韵,平仄对应,对仗工整;《饮酒》是古体诗,形式比较自由,句数不定,没有平仄、押韵等的束缚。
(再读,体会音律的差异)
(二)品读,体会意象
师:有同学说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那么诗中写到哪些景象?同样是秋天,陶渊明笔下的秋天和王绩笔下的秋天一样吗?列出两首诗中的意象,试着用下面的句式描述两位诗人笔下的秋天。
(屏显)
陶渊明(王绩)笔下的秋天是________,你看……
示例:陶渊明笔下的秋天是宁静闲适的,你看篱笆周围的菊花盛开着,散发出幽幽的清香。信步走去,采摘几朵细细观赏把玩,不经意间一抬头,巍巍南山就静默在眼前。
预设:《饮酒(其五)》中描绘的景象:菊、东篱、南山、山气、夕阳、飞鸟
《野望》中描绘的景象:树树、山山、秋色、落晖、牧人、猎马、犊、禽
陶渊明笔下的秋天是的恬淡高洁的,你看,那东篱下栽种的菊花正在盛开,这秋风中傲然开放的花儿,不与群花媲美,愿和寒霜为伍;
陶渊明笔下的秋天是愉悦美好的,你看,到了傍晚,山中的景象多么美好,云气升腾缥缈,萦绕于峰际;
陶渊明笔下的秋天是自由安恬的,你看,山中的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们叽叽喳喳地此呼彼应,结成伴儿返回静谧山林里的窠巢;
……
王绩笔下的秋天是萧条的,你看,满山的树木叶子枯黄凋落,在落日的余晖里,越发显得萧瑟;
王绩笔下的秋天是热闹的,你看,牧人们驱赶着牛群回家去了,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了,牛叫马嘶还有人的吆喝声;但这热闹是别人的,这份热闹让作者更加孤寂。
……
师小结:同样写秋天,诗人选择的景象不尽相同。诗歌中的景象往往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我们称之为“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不一样的秋天。再读两首诗歌,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诗人。
(屏显)
示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句中的“庐”,让人想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颜回,想起“南阳诸葛庐”,从“结庐”和“而无”中我读出了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陶渊明。
预设:
从“心远地自偏”中,我读出一个内心宁静恬淡的陶渊明;
从“悠然见南山”中,我读出一个悠然自得的陶渊明;
从“山气日夕佳”中,我读出一个心情愉快的陶渊明
……
从“徙倚欲何依”中,我读出一个彷徨无依的王绩;
从“皆”“唯”两字中,我读出一个沉静哀愁的王绩;
从“相顾不相识”中,我读出一个孤独无助的王绩
……
(三)拟题,揣摩意境
1.《饮酒(其五)》是组诗中的一首,诗中并未提“酒”,题目和内容不太吻合。如果你来给这首诗重拟一个题目,你会怎么拟?
预设:心远;采菊;南山所见;山居所见;悠然见南山……
(评价哪个更贴切)
2.《野望》中的“望”是看,“悠然见南山”的“见”也是看,二者能否互换?
(屏显)
辨析(任选其一):
《野望》能否改为《野见》?
“悠然见南山”能否改为“悠然望南山”?
预设:
《野望》的“望”,既是登高往远处看,也含有思念、盼望、期盼的意味。因为有所期望,所以才有“无所依”的慨叹。改为 “野见”,意味就没有了。
“悠然见南山”的“见”, 表现出在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仿佛山就在襟怀之间,物我合一;而“望”却是有意识地注视,与“悠然”的意境不符。
三、读懂诗人
鲁迅先生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我们需要借助资料,走进诗人的时代,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
(屏显)
陶渊明生活于东晋后期,当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他的祖上虽作过大官,但到他时,家境早已没落。他少年时接受了儒家用世思想,有“大济苍生”的抱负,很希望建功立业。但在那个时代,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他亲眼目睹官场的黑暗与争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田园。他归隐后有两次出仕机会,晋末征他为著作佐郎,他辞而不就,宋元嘉时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仕,他也拒绝了。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鼻祖”。
王绩生活在隋末唐初,朝代交替,战乱频仍。他曾三仕三隐,在官场和田园间徘徊。曾作诗云:“有用虽自伤,无心复招疾。不如山上草,离离保终吉。”表达既希望有司赏识,建功立业,又希望身心自由,不受伤害的意愿。他们笔下的田园生活:
(屏显)
王绩的田园生活:
无人堪作伴,岁晚独悠哉!
--《黄颊山》
所嗟同志少,无处可忘言。
--《古意六首(其一)》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移居(其二)》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
(生共读)
(屏显)
根据助读资料,思考、讨论:
教材中写陶渊明的归隐是“辞官归隐”,写王绩的则是“弃官归隐”,你觉得是有意区别还是无心所致?
学生讨论。
师:“辞”有心甘情愿,彻底放下的坚决;“弃”中有不满情绪。
小结:
王绩的隐居生活是孤独、苦闷、寂寞的,他的隐居是逃避型、隔膜式的;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是愉悦自得、心灵安适的,他的隐居是自主型、沉浸式的;“此心安处是吾乡”无论什么样的处境,心灵的宁静是最好的生活态度和生命状态。
四、读出自我
1.你更喜欢哪首诗中的生命状态?为什么?
2.生活中,我们常常要选择另一种全新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如果你们班转来了一位新同学,需要适应陌生的生活环境,你会用哪句诗来劝慰他?
预设:心远地自偏
此中有真意
结语:希望大家都能面对生活的改变时,不忘初心,安之若素,沉浸其中,发现美好,创造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