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IT青年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

作者: 马虎眼 | 来源:发表于2017-10-03 08:05 被阅读1024次

李林跟任伟是同一个村的发小儿,很好的玩伴,山东本来就是高考大省,加上所属地区教育又不太发达,所以在他们那一届的孩子中能考上大学的仍然屈指可数。同龄的孩子里,任伟的学习成绩最好,从小到大都是村里人夸赞的对象。

高考后,任伟考上了一所211大学,而李林只考上了省内的一所二本院校,两个人都学的计算机专业,之所以选这个专业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喜欢,只是听说这专业热门,对网络有很大的好奇心,觉得将来干这个一定会特别酷。

毕业后,李林来到了北京,进了一家创业公司,他知道自己的学历不好又没有特别强的能力,所以初期找工作薪水要的很低,期望能先进入这个门槛就好。任伟本来也想来北京的,但是拿不到户口,又不愿总是漂着,所以就选择了老家C城的一家公司,虽然薪水不高,但在当地已经算很不错的了。

人生的分水岭有很多,中考、高考、毕业后的工作等等,这些分水岭决定的除了金钱、身份、地位这些显而易见的东西外,还会决定我们以后的生活状态。而李林跟任伟,从他们选择不同的城市工作开始,他们的生活轨迹就慢慢的发生了差异。

李林的生活状态

五年后,李林依旧在北京工作,五年间他换了四家公司,薪水也由最初的2500涨到现在的18000。在北京的五环跟人合租了一个房子,三室中的一室,每月房租2200,单身。

大学同学中来北京的并不多,加上他的性格也比较内向,并不太擅长交际,平时除了同事会约着出去玩之外,大多时间都宅在家里,有时也会独自去看看电影、逛逛街。安静下来的时候,他觉得内心很孤独,自己跟老家的同学都已经慢慢脱节,联系越来越少,现在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如果没什么特别的事,彼此基本上不会联系。不过让李林欣慰的是,即便好久不联系,偶尔找同学帮个忙,同学还是会爽快的答应。虽然已经工作五年,但在他看来同事间的感情始终没有同学间深厚。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说不定哪天就各奔东西,这种不牢靠且易于分离的关系始终让他跟同事有种距离感,如果不是特别聊的来的人,李林很少会去约别人。

随着薪水的提高李林在公司里担任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负担的压力也日益增加,而他又不是一个可以承受高强度压力的人,工作日频繁的加班让他深感疲累,所以每到周末都要好好休息一番。如果周末领导还安排了工作,那他这两天基本都会耗在家里,并不是工作占用了全部的时间,而是因为突如其来的工作让他丧失掉对这个周末的期待。

看到现在,想必大家都了解到李林的生活的枯燥单一,但身为一个对数码产品有天然热爱的技术男,他的收入也满足了购买最新科技产品的欲望,手机、电脑、相机,李林都会买很多。除此之外,在穿着上也基本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虽然没有什么奢侈品,但是一件衣服1000左右还是完全能够承担的。李林也时常在想自己的生活是否有些浪费,很明显的一个感受是家里垃圾产生的特别快,他经常买一些零食和水果,吃不完或者不爱吃了就直接扔掉。网上看到的一些配饰和衣服很快就会下单,如果不喜欢的话也很少去申请退货,总觉得退货太麻烦,为了那百八十块钱跟卖家反复沟通实在是没有耐心。所以家里的角落,总会有几件永远不会穿的也不会扔的衣服。

刚到北京的时候,李林就感叹北京的高房价,当时来北京也是觉得互联网氛围浓厚,城市更包容,他从来没有想过要留在这儿。虽然这几年薪水涨了不少,单比工资的话在同学中还算是塔尖的(当然同学大多都在老家),但他深知即便这个水平想要让他留在北京依然很难。要想再加薪,已经变得不那么容易,更重要的是他也不确定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自己是否还能承受。

或许在北京呆了五年或是更久之后都会有些迷茫,李林也一样,互联网行业都是民营企业,老板给你相应的薪水就会让你有相应的付出,且不说再往上走,难度有多大,关键是自己的主观意愿也不强,打起了退堂鼓。工作上的压力让李林的脾气日趋变得暴躁,忍耐性越来越差,生活中只要有一点不如意就会乱发脾气,骂别人傻X是他成了最常用的发泄方式,时间越久越有点不认识自己。

李林深知自己薪水的提高并不单纯依靠的是自己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依赖于北京这个特定的环境,跟行业有很大关系。他这个年纪如果不是互联网行业,不是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恐怕是绝对拿不到的这个薪水的。

李林想着年近而立之年的自己,莫名有种挫败感,难道当时选择来北京,错了吗?

任伟的生活状态

任伟回家之后的生活很安逸,已经在当地买房结婚了。五年间他一直都没有换过工作,薪水由最初的2000元涨到现在的5000元。大家都知道跳槽是涨薪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但是因为任伟所在的城市的机会不多,而所在的公司在当地同行业中已经属于很好的了,所以就一直没换工作。

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其实并不高,任伟很节俭,虽然在穿衣上买的也都是一些品牌,但买衣服的频次却要低很多。毕竟受过高等教育,而且是在一线城市读大学,生活了四年,所以任伟的素质和品味还是很好的,只是受限于个人收入,所以采取了一种减少购买数量保持衣服质量的原则。

任伟过得是典型的柴米油盐的日子,公司离家很近,不愿意吃公司食堂了,中午回家做个饭的时间也是有的,除非特别的纪念日,很少下馆子。李林由于经常需要加班,所以大多时候都是在外面吃,早上因为起的比较晚,几乎每天早上都是买路边摊。在吃饭上虽然任伟花的钱比较少,但因为都是在家里自己做饭,要论吃的质量其实并不比李林差。

C城的生活节奏相对来说也很慢,工作和生活完全分离,很少有加班的情况出现。每到周末都是悠然自得,附近公园跑跑步、遛遛狗,朴实平淡,他跟妻子每年都有制定旅游计划,基本上都是周边或国内游,假期景点虽然人潮汹涌,但怎么说也是游玩了一遍。而李林由于是自己一个人,动力不足,所以出去旅游的次数不多,仅有的几次还是公司组织的。

居家过日子最大的开销应该就是电器和家居了,任伟购买电器或家居时经常感叹这飞涨的物价跟蜗牛式增长的工资。看到心仪的东西如果价格暂时无法承受,就会考虑要不要退而求其次,经常在生活品质跟存折数字之间纠结。某件商品狠心买了之后,放在家里的那种满足感也会让他欣喜一阵儿。对于李林而言就不会碰到这种问题,一直是在租房子,买了电器和家居也带不走,所以他宁愿多付点房租让房东把电器配齐了,也不愿自己买。不过拎包入住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从潇洒变成了落寞,也许家庭的温暖正在逐渐成为他最渴望的东西。

任伟也有自己的烦恼。

夜深人静的时候,任伟也经常思考,公司的中层管理的工龄都在10年以上,他们中间没有离职的,那升职也是无望。事业上没有那么大压力,所以也不能矫情的说自己到了瓶颈期,但是这种一眼看到头儿的日子跟在大学憧憬的未来生活真的相差甚远。每每看看身边熟睡的妻子,想想以后还要有孩子,思想就会一点点妥协,老婆孩子热炕头都有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每年春节回家任伟和李林都会聚一聚,任伟羡慕李林在北京日益增长的经验跟见识,李林羡慕任伟生活的稳定跟安逸。虽然不同的生活让他们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但从小玩儿到大的感情和对彼此生活的探知欲也能让他们聊到深夜。

李林也逐渐萌生了回老家的念头,但是本身家庭环境不是很好,在外这些年只顾着享受生活,存款寥寥无几,又不能厚着脸皮问父母要钱付首付。对于工作,自己学历不算好,单凭自己这些年的经验谋份工作倒不成问题,但一想到薪资的骤降和家乡的工作氛围就让他心里一阵发凉。如果回家之后的生活过的比现在还要差,在北京所带给李林的虚荣感和满足感将荡然无存,他其实是有些害怕的。

在北京生活的这几年,李林长了见识,心气高了起来,包括现在的生活他都有些不满足,期盼将来过更好的生活,如果回老家过得比现在还差,连希望都没有了,他是不能接受的。但似乎到了人生某个节点,他需要在这两种生活状态中做个选择,还没有答案,但至少现在他还不想放弃自己的这种生活状态。

相关文章

  • 两个IT青年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

    李林跟任伟是同一个村的发小儿,很好的玩伴,山东本来就是高考大省,加上所 属地区教育又不太发达,所以在他们那一届的孩...

  • 两个IT青年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

    李林跟任伟是同一个村的发小儿,很好的玩伴,山东本来就是高考大省,加上所 属地区教育又不太发达,所以在他们那一届的孩...

  • 两个IT青年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

    李林跟任伟是同一个村的发小儿,很好的玩伴,山东本来就是高考大省,加上所属地区教育又不太发达,所以在他们那一届的孩子...

  • 朋友圈里的年轻人

    朋友圈里有几个亲戚的孩子,平时非常活跃的就那么两个,而这两个年轻人生活状态迥异,发表的内容也分别趋向两个完全不同的...

  • 穷人费命,富人费钱

    穷人跟富人是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生活方式,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 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跟培养方式。在小的时...

  • 不同的生活状态

    文/藍冬晨 本来是想敲打“感觉”这两个字,感觉自己是被骂的最惨的那种人,然而,我并不是感觉被骂得最惨的那个,而是本...

  • 戴面具与真实脸71/365

    有多少人习惯戴着面具生活?也就是说在职场和家庭生活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吗?他们家里家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 原创 自律,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 草稿

    青年特刊 青年特刊,本刊旨在宣扬解析当代青年心理、生活状态。追溯于青年生活本质,倡导积极健康的思想理念,力图...

  • 我本是樊胜美,却已朝着安迪的人设狂奔而去

    在《欢乐颂》的故事里,安迪和樊胜美是两个完全不同性格的人,也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 但我的生活里,却存在着一个朋友,...

  • 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我一直是个分享欲很高的人,小时候经常跟妈妈分享学校好玩的事情,长大后跟朋友分享工作心得,那时还单身的我就特别希望可...

网友评论

  • 雅虎通:我觉得写得不错,很客观。
    马虎眼: @爱钓鱼的码农 准备去哪个城市呢?
    没技术的BUG开发攻城狮:目前在魔都,干几年打算找个二线城市发展。
    马虎眼:@雅虎通 谢谢
  • 蓝茫:李林得学学理财啦
    蓝茫: @马虎眼 哈哈,其实我目前也是一个IT小白
    马虎眼:@蓝茫 好建议,回头我跟他说说
  • 卞卞村长L:写的挺好的,,我马上就要进入IT行业啦,新手一枚,
    马虎眼:@卞卞村长L 我也在北京
    卞卞村长L: @马虎眼 北京,,你呢
    马虎眼: @卞卞村长L 是在哪个城市?
  • 23c058794041:我想说,我现在的状态就感觉和李林的差不多,虽然没有他的工资高,但是人生也到了一个分水岭,真的好纠结:pensive:
  • 秀花123:我想说:写的真好!
  • 不成大柱终将朽木:远离家乡到北上广打工的同学大部分都是这种感觉
    马虎眼: @直八 是的
  • e9a44a336dfe:北京5年才18k,也没少混日子啊。也确实如你所说,只是因为环境,而不是自身能力值的提高。
    马虎眼: @煜_ 很多人都并不是喜欢自己的工作,只是赚钱而已
  • Antoneo:这种事太多了,今天儿时玩伴结婚,而我还是单身,他在湖南工作,我在深圳搞it,生活是很现实的,每次父母和我聊啥时准备找个对象结婚,以前只是说我暂时不想结婚,我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刚来深圳的时候朋友就对我说北上广深没有爱情,更何况是我们码农,如果我不努力就会被这个城市这个世界抛弃,我还有自己的梦想,但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实现……
    Antoneo: @马虎眼 码农是没有爱情的
    马虎眼: @Antoneo 积极前行,等你以后有女朋友可以告诉我一声
    74b5aa3074bf: @Antoneo 我也是
  • 袁丽哈哈:写得很好啊
  • 一只大星星:生活的无力让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十字架。李林虽然在北京,但是只是赚到了一笔钱,没有及时的充电。所以会迷茫,虽然工资很高但是没有梦想。任伟呢,本来就是211毕业的所以生活方式会有许多与小城市格格不入的地方。但是有了家庭也就“求稳”了不敢去拼命了。所以他们都有自己的十字架。并不是说“211”好也不是说普通本二不好。只是说在追求物质或家庭时,别忘了自己的理想。
    马虎眼:@一只大星星 这让我很意外
    一只大星星: @马虎眼 没有我在3 4线城市还是个大四🐶😌😌
    马虎眼: @一只大星星 赞,说的非常好,你也是在一线城市吗?
  • 时间海yyy:写反了 事实是211的在北京 越干越好 而那个二本的选择去了小城市
    马虎眼: @时间海yyy 没写反,写的就是我两个发小的故事

本文标题:两个IT青年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ux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