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笔记(十二)

作者: Kant_14 | 来源:发表于2017-05-07 18:28 被阅读20次

    《中庸》

    十五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本章讲君子之道应当从小处做起,所谓“造端乎夫妇”,“不可须臾离也”。

    “迩”是近处的意思,“卑”是低处的意思,“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即如老子所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又呼应之前所说的“道不远人”与“君子素其位而行”,都强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一点一滴地做好每天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好高骛远、故弄玄虚。

    后面引诗经及孔子的话,朱熹注解说,“夫子颂此诗而赞之曰:人能和于妻子、宜于兄弟如此,则父母其安乐之矣。”似乎与妻子兄弟关系和睦,是使父母安乐的原因,或者说,是为了使父母安乐。但我们读起来,应该也容易看到它们之间也有一层平行的关系,都是君子每天应该做好的小事,而不是单纯的因果逻辑,目标与路径,甚至说,从今日社会的一般观念看,可能前人所侧重的因果关系反而是不被大家所认同的。

    另外,诗经与孔子的话所包括的内容似乎不在手段与路径,而在结果,不仅有结果,而且有这个结果带来的精神享受,“如鼓瑟琴”、“和乐且耽”就是君子从和睦的关系中所得到的精神愉悦。

    身处农业社会的中国古人特别强调家庭关系的和谐,当然有其经济社会背景的因素在,但结合“君子素其位而行”一章,我们似乎也能体会到其基本的逻辑:富贵或贫贱,夷狄或患难,都是外部因素,而君子所追求的,所借以得到自我身份认同的,是内部价值,而这个内部价值,并不是虚无缥缈的道德概念,而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体现在一个人对待他人与自己的日常行为之中。这个基本逻辑,当然已经超过传统农业社会的背景设定,而具有更加基础,因而也更加深远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笔记(十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fp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