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楼出来时,太阳已经隐退。天空依然很亮,却少了份燥热,白云堆成一团,映着蓝天,清澈干净。火红的国旗正随风飘,似乎一颗热心在燃烧。
三三两两的孩子,正新奇地对我早已熟视无睹的校园指指点点,他们或许是第一次到这儿,来参加中招考试。行走在青春的身影中,黄昏的校园又增了一份宁静之美。
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办公室刚刚合上的书,南怀瑾老师的《论语别裁》。对于《论语》,我有着深深的偏见,或许这是我们这几代人的诟病。说起孔子,便是之乎者也的老封建。上学时的接触,无非“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这些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直到看了南师的解读,才知不是孔老夫子的经有问题,是后来这些念经人把好好的经给念歪了呀!
你相信缘分吗?我信的。生命中每一个来到你身边的人,都是因缘注定。他来到你的生命里,都是为了教会你些什么。那么,人和书之间呢?会不会也有因缘?为什么没有呢?相对于泛泛而交的朋友,我更加敬重书本这个朋友。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写作者竭尽全力的人生呐喊。
如果书本可以称得上朋友的话,那么文字里便藏有其人的性格,精神。我很喜欢通过文字的枝枝末末去认识一个人,即便从未谋面,相隔天涯,心意也是可以相通的。这样的理解甚至更加深厚,若是有缘某天相见,我想一定会是一见如故的。
南师把此书定名为“别裁”,是因为
自认为旁门左道之说,大有别于正统儒家或儒家道学们的严谨学术著作而已。也正因为这次所有的见解,都自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只是个人一得所见,不入学术预流,未足以论下学上达之事也。
其实,你会发现,越是真正有学问,有阅历的大家,越是平易近人,谦逊有礼。
南怀瑾先生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对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飘零大半生后,先生毅然返归故里,建立学堂,亲自讲解传授,为弘扬、传承和复兴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不遗余力,让人深为敬佩,赞叹!
如南师这般有造诣的国学大师,尚如此谦逊,而那些一知半解的所谓的大师是否该有所警醒?潜心修炼,把国学文化的真正精华传承下去,才不枉众星捧月般的人气和称号。
南师深知文化传承之艰难,尤其是孔子的《论语》,被“朱熹的孔子思想”笼罩了六七百年,再加上新文化运动和批林批孔运动的迫害曲解,让人重新接受重新传承谈何容易?
今古学术之见大概都是时代刺激的反映,社会病态的悲鸣。谁能振衰补敝,改变历史时代而使其安和康乐?端赖实际从事工作者的努力。我辈书生之见,游戏文章,实在无补时艰,且当解闷消愁的戏论视之可也。
他自称要为孔子伸冤,在讲述《论语》时有100余处解释与前人不同,如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解释等。他声明,他之所以敢推翻几千年来的旧说,正是基于历代先贤的启发,加以力学、思辨和体验。此外,还在于他擅长援引佛、道以解孔、孟,“假如这些见解确是对的,事实上也只是因为我在多年学佛,才悟出其中的道理”。
才看到学而第一篇,便被南师的独到见解深深吸引。南师看孔子,不是把他敬为圣人,而是把他当做一个普通人,来理解他说此话的缘由和目的。或许,他非常明白,所谓圣人,也不过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欲有私欲的普通人而已。就像他自己。
想借学习之由,把南怀瑾先生对《论语》的独到见解整理出来,如果你们看了,对论语能有一点点新的认识,能对人生有所启发,那将善莫大焉!
后面会推出一系列,喜欢的亲可以关注下。我们一起学习《论语》,一起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