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暮春时节,“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牡丹吐蕊,樱桃红熟。束老师从南京来淮,24日晚杨处接风,25日午由我做东,再一次接受老师的耳提命面,收获很大,值得记录记忆。
2024年是海子诞辰60周年,也是他离开人世的第35年。海子90岁的老母亲操彩竹,小时候读过私塾,上过国立小学。海子三四岁时,她就对他进行启蒙教育,教他儿歌和读书。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坚信:“海子的诗能往下传,像李白一样。”我等写文,也要有一种信念:把真实的事情记录下来,未来也许可以遇到知音。
老师大学毕业后,到淮安高校任教,他最爱先秦文学,结果学校分配他教逻辑学,整整四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先秦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后,又到南京博物院工作,留守博物院办公室,徜徉在故纸堆里。后又任职江苏省文化厅(省文物局)三个处的处长。经历复杂,经常矛盾于爱好与工作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走过全国各大考古现场,业余坚持读书写作,著作丰硕,跨界研究游刃有余。老师重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反复探求,格局大、视野阔,坚持不断地学习、思考、写作的精神值得学生永远学习。
两次深入交流,很多事情很有意思。某位书记,公认的情商智商双高,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与人为善,现在大家还记着他得好。有些人,不说也罢。在中学任教退休的同学,多还在一线发挥余热,生活充实,还有不菲的报酬。比较而言,大学老师活得潇洒通透,含饴弄孙。也有不满足于现状者,戏说自己混吃等死。
邀请在淮大学同学陪老师喝酒,很不容易。许多人不在淮安;也有诸事计划好的,不能参加;更有说好的,突然遇到特殊情况,陪伴迎接老师人数不多,好在热情一直都在。
我向老师报告了近期生活情况,特别是在简书坚持每天写作一千字,目前已经坚持了一年,正在向十年的目标努力,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和鼓励。
记下生活中的这些片段,记下对于老师恩赐的感激。对于他人来说,这些文字也许完全没有意义,但是这些真切的生活体验,却构成了我的人生一部分。
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记录下这样优美的诗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是诗圣的生命体验,却留传至今,那些繁花随着幼儿的奶声奶调,开在孩子们的眼前与心头,一生难忘;那些蝴蝶还在翩翩起舞,因诗圣的文字而获得了永恒。
萧兵老师七十岁的时候,我说他是中青年学者,他纠正说是青年学者。套用萧老师的逻辑,把刚退休的我归入人生的中年时期。写到这,心里突然想到流行歌曲《李白的酒杜甫的愁》中的几句歌词:
中年可饮李白的酒
但要看开杜甫的愁
赏苏轼的明月几时有
但别碰王维的相思豆
流行的东西,只有经过传统文化的滋润,才能活的长久。
普通人没有诗人那样出色的文字,完全可以如此记录、储存自己的记忆。再过一千多年以后,会不会也有人跟我一样,用自己的眼睛与心灵,去与一朵牡丹、一根柳枝相遇,去记录某一场师生饮酒场面,然后转成某种形式的记忆。他们会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工具?我坚信,无论时代如何更迭、科技如何进步,那份相遇的欣喜与感动,始终不会变。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有些不变的比如师生感情,还是要坚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