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十点半读书社蜕变.遇见更好的自己万卷好书读书会
万卷好书122:终于明白,“中国”竟然是这个意思?

万卷好书122:终于明白,“中国”竟然是这个意思?

作者: 北京杜豆豆 | 来源:发表于2019-03-01 14:01 被阅读50次

    文/杜豆豆

    《大美哉,我先秦散文》系列第二章 铜器铭文,1、终于明白,“中国”竟然是这个意思?


    1

    虽然现在安居在北京,但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原人,生在河南,长在河南。

    河南人讲话爱说“中”。比如和人商量事儿,你觉得这事儿靠谱、能答应,会爽快地来一句:”中!” 事儿办成功,会说一句“中了!” 事儿不仅不成了,还办得相当有水平,别人评价你这个人,就会说“你真中!”

    “中”这个字,别看写出来简单,说出来容易,可追溯起文化内涵来,可是大有来头。

    据说仓颉造字之前,河南人就爱说“中”。你看“中”这个字,一张扁扁的口加上一竖。扁着的嘴是说对一件事不赞同,加上一竖呢?就是否定之否定,也就是“好”,“行”,“没的说了”,“超赞!"  当然,这是传说加直观猜测,没有根据。

    要说有凭有据的,还要有物证才行。

    那就看看甲骨文的“中”字吧。“中”在甲骨文中,是高高的一杆旗被插在一个大院子中间,表示的是“中央”、“中间”这样的方位。比如,古代人说“中原”、“中土”,就表示的是方位。

    甲骨文的“中”字

    2

    还有个史料证明,来自我很偶然的一次发现。

    这要追溯到我上大学一年级那年的暑假。有一天,我陪几个同学去登封观星台玩,机缘巧合,路上遇到了一个博学健谈的导游。

    他问我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河南人爱说中吗?我们几个小伙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愣住了。是啊,天天说这个字,为啥呢?

    他说,这个字和郭守敬有关系,也是他为什么把观星台设在登封的原因。因为,登封是“天地之中”。郭守敬很伟大,他就是在这个地方,测出了太阳回归年的时间是365.2425日,和现今通行的公历一秒不差,但却早了公历300年。

    不过,神人不是郭守敬,因为,登封被认为是“天地之中”,最早并不是出自他,而是出自周公。对,就是民间老传的那个会解梦的“周公”,西周初年辅佐周王室成就大业的周公旦。

    周公不仅能文能武,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认为,天上北极星是众星之王,在天的中央。天下之中在哪里呢?他测定的结果,就在当时的阳城,现在的登封。

    不过,据考证,周公之所以要将天地之中确定到阳城,并不单纯是天机如此,而是“另有图谋”。因为那时西周的首都在镐京(今西安),偏僻不便,而阳城地处中原,人杰地灵,周公不过是借天意行人事,想为迁都找个好理由。因此,他就炒作舆论,将天下九州之中心,定到了阳城,建了测景台。

    好理由都是找出来的。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修建测景台的作用,就是“测土深,正日景,求地中,验四时”。也就是说,通过立土圭测日影,来度量地中,检验四时季节变化。周公把表影最长和最短的那天定为“冬至”和“夏至”,两个日中日影长相等的日子,分别定为“春分”和“秋分”。四季,就这样被周公定了下来。后来,才慢慢有了24节气。

    《周礼》就有这样的记载:“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阳阴之所合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

    自西周建都洛阳之后,这一带也就成了“天地之中”的位置。所谓中原河南,也就是“天地之中,大河之南”,所以,河南人老说“中”。

    登封观星台

    3

    至于“中国”这个词儿,还有另一个故事,就更有意思了。

    “中国”一词最早是在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中发现的。这尊青铜器现藏于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铭文中记载了成王亲政5年时的一份训诰,提到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洛阳——“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这里的“中国”就指的是洛阳一带。

    后来,在《诗经》中,也有见到“中国”的说法,到东周战国时期,诸子散文中就更为常见了,比如《孟子》中有“北学于中国”,《庄子》中有“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等等,这里的“中国”,指的都是中原。

    如此看来,至少在周成王之前,“中国”这个词儿就已经是脍炙人口,尽人皆知了。那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西周之前,殷商文化是最发达的。这也是历史积淀的缘故。因为,自古以来,黄河中下游一带都是开化最早的地方。中原是礼仪之邦,民风淳朴,真诚随和,爱说“中”。外地人到这里,整天听当地人说“中”,印象太深刻,于是,逐渐地,民间就管这一带叫“中国“了,意思是,爱说”中“的那个地方。换句话说,”中国“是河南人老说”中“说出来的。

    所以,“中国”,从官方来说,就是天地最中央的那个地方;从民间来说,就是成天说“中”的那个地方。

    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

    4

    “何尊”这尊青铜器,也因为“宅兹中国”这句特殊的铜器铭文,被称为“最早的中国”,成了备受瞩目的一件国宝。

    所谓铜器铭文,指的就是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也被称为金文、钟鼎文。因为铸造工艺的落后,最早的青铜器是没有铭文的。有铭文的商代铜器,几乎都是盘庚迁殷以后铸造的。

    即使有了铭文,也不是一下子就发展起来的。先是简单的几个字记记做器者的祖名,到殷商末期开始有超过40字的。到了西周,铜器铭文才进入全盛时期,百字以上的长篇屡见不鲜。最出名的是毛公鼎,铭文字数达到498字。

    “何尊”就是西周初年一个名为“何”的贵族制作的祭器,是典型的盛酒铜器。它的铭文就是长铭文,铸在尊的内底,有12行122字铭文。

    铭文记载了周成王五年四月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继承武王的遗训,对宗族小子何做的训诰。全文如下:

    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大意是:

    周成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说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说要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成王赏赐何贝三十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

    这段铭文证明了,洛邑始建于周公摄政五年,历时七年建成。七年后是成王五年,成王在这一年下令迁都成周洛邑。

    何尊铭文:“宅兹中国”

    5

    铜器铭文,是先祖们用铜器铸造的历史。

    如果说,甲骨文让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先祖们对神的敬畏,铜器铭文则让我们更近距离地触碰到了人的历史。

    读着这样的文字,我忽然有种感觉,仿佛是看着一个孩子在慢慢长大,起初不会讲话,然后一字、一词、一句、一段......

    那颗埋在先祖灵魂深处的思想,终于借着文字的种子,开始伸展手脚。

    先秦散文,就这样,欣欣然萌芽了。

    欣欣然萌芽了

    (未完待续)

    明天预告《大美哉,我先秦散文》系列第二章 铜器铭文2、

    原创不易,非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

    作者简介:

    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爱好广泛,本科时修英语、计算机,研究生修美学、心理学。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性格淡泊宁静,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愿倾尽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

    更多好书,请访问我的文集:《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

    欢迎加入“万卷好书读书会”:

    有简友发信,希望能一起读书互助进步,为此,我建了个“万卷好书读书会”的群。在这个群里,大家可以分享文章中所列书目的电子书,共同切磋,交流读书心得,写读书笔记,以文会友,自由点赞支持。因精力时间有限,只建一个群,群满即止。目前已超过100人,需要群主发邀请才能进,有兴趣的简友请加微信dudoudou189联系我,邀您入群。

    读书会座右铭:在浮躁的时代,安心读书写作,养育心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卷好书122:终于明白,“中国”竟然是这个意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dq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