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家太太生得一副好面相:大眼、方脸、厚唇、宽额、重耳、浓发,没脾气,没心计,没贪欲,笑口常开。她年近八旬的婆婆咱娘说这个儿媳妇一脸福相,旺夫,要善待。咱暗自思忖,这女人跟咱风风雨雨三十年了,相夫教子,敬老爱幼,亲朋友善,邻里融和,不求大财,不缺小钱,衣食无忧,幸福满满,也的确可算吉人喽。
古书上说“相由心生”,是说一个人的个性、心思与为人善恶,可以由他的面相看出来。咱不相信迷信,但对于面相学所阐述的理论还是认为有些道理的。面相的记载很早,战国时勾践平吴后,范蠡深知勾践长相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苏秦是“骨鼻剑脊”,项羽乃“目有重瞳”,周亚夫是“纵理入口”,刘秀则是“隆准日角”,王安石“牛目虎顾,视物如射”,这些面相都与每个人的命运相关。清朝大学士曾国藩日记中还记载相人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立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言语中。”
古人总结出来的这些东西,不一定十分的科学准确,但却反映出人们对于“相由心生”的普遍认知,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人物,一类是反面人物。作家在塑造正面人物时往往长相十分周正,赋之以忠厚、勇敢、仁爱的个性;而反面人物多为长相尖酸丑陋,赋之以自私、虚伪、猥琐的个性。久而久之,在人们心目中正面人物就应该是面相方正之人,负面人物就应是面相丑陋之人。如《三国演义》中刘备因是皇室后裔,有匡扶汉室之志,所以生得方面大耳,忠厚仁慈的帝王之相。而曹操则因“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生得奸雄之相。《三国》中还有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也值得用面相来分析一番,这个人就是号称“凤雏”的庞统先生。这是个与诸葛孔明齐名的饱学之士,能在半日之内处理一县积压三月的公文案牍,却偏偏生得十分丑陋。也许是为了印证相貌与人品性的必然联系,作家描写这个人物的才华和作用基本上是“邪招”和“奸计”。最为典型的是刘备为入川取刘彰而代之犹豫不决时,庞统设计弄死了为刘备献入川地图的张松,逼刘备与刘彰反目。而庞统也因频出“邪招”而不得善终,被川人乱箭射死于落凤坡。这位文学作品中才高八斗的名士,因长相奇丑无比,就落得了这样一个下场。当然,文学作品中也不是所有反面人物都生得丑陋无比,也有英俊潇洒之辈,如《水浒传》中的西门庆。西门大官人虽然相貌周正,人品却极差,因而作为反面人物也不得善终,被武松刀劈命绝。
在我们当今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面相与人的品性如何,咱认为大体还是有关联的。个性良善的人,通常是有比较仁慈忠厚的面相;心地险恶的人,通常具有狡诈凶残的面相,这是大概率的事。不过,中国成语中也有“面善心恶”和“面恶心善”一说,事实上也确实存在这样的人,所以不能以偏盖全,具体人物要具体分析才对。
咱没有研究过麻衣相术,但觉得人的面相气质应该受三个方面影响。一是遗传基因,二是后天教育,三是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遗传是父母给的,或者说是天生的,这是决定人面相的基础,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而后天教育、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却可以影响一个人面相气质变化。修养深厚的人有内涵,气质高雅,生活条件好的油光水滑,三十岁看着像十八,生活贫穷的面黄肌瘦,十八岁看着像三十。本人曾在朝鲜工作三年,朝鲜人特别是男人大多黑瘦,一看就是营养不良,年龄无法用面相来判断。当然,朝鲜人也有极个别的长得十分的白白胖胖,一定是不缺营养的高官喽。
面相如何对一个人的命运也是有影响的。有些单位招聘员工时为什么要面试呢,就是要看看这个人长相如何,回答问题如何。大体上那些长相周正,能说会道的人录取的机率就要大一些,而那些相貌丑陋,气质猥琐的人录用的机率肯定要小很多。近年来,活跃于国内演艺界的一些“小鲜肉”、“大美女”,靠着一张脸日进斗金,红得发紫。而那些形象一般但实力还算不错的年轻人,不知要奋斗多少年才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回头再想想,咱妻因面善而一生吉祥如意,所以吉人自有天相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天生丽质之人靠脸吃饭无可厚非,长相不太达标的人强化修养,也未必不能有好的命运和前程,别太信命啦!
网友评论
另外,面瘫者不一定是坏人。他只是个无辜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