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在有些人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享受,但在更多人眼中,却是高大上、听不懂、没意思的代名词。当然,我也是属于那些更多人。可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去年开始,无论我是看书还是听音频,都时不时就有人在通过各种方式介绍交响乐,介绍古典音乐,并且有的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向大家传递着它们的伟大魅力,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音乐能在你即使听不懂的情况下也可以如此震撼人心,让人不禁潸然泪下,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够吸引那么多的大咖去将聆听它作为日课。尤其是在得知男神胡歌的日常修养之一便是聆听古典音乐,便更加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因此在去年网易云音乐的听歌单中,饭后慢走时更多的由一些流行乐、民谣变成了古典乐,虽然在此之前我可能只听过贝多芬、肖邦、巴赫、莫扎特,但还是想尽力去感受它,想为自己打开另一扇奇妙之门。17年开年计划,也将它列入其内,至少要去现场听两次。
还未开始前先拍的一张虽然之前已经利用闲暇时间听过不少古典音乐,但毕竟只是在手机上,本次去现场聆听之前,也特意做了功课,上网查了去现场听交响乐时所需要做的准备:
1、提前熟悉曲目
音乐会开始前,欣赏者首先了解、熟悉演出曲目。交响乐以抒发人物的细致内心感情为主要手段,让听者从心灵上去感受。欣赏者事先了解它所描写的内容,在听乐时,随着音响,脑海中就会有所想象,就会进入乐曲所规定的特定意境,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我提前只搜到一章,好在去现场比较早,拿了剧院的节目单仔细阅读了二十几分钟,无论是作曲家的生平还是本次演出曲目的前世今生,上面都介绍很详细)
2、着装干净整洁
国内外最普遍的情况是, 男性着西装, 女性着洋装(裙装)或小礼服。着装不用过度华丽, 但最好避免牛仔裤, 拖鞋或奇装异服的打扮。穿着得宜不仅显示个人的素养, 也是对演出者的尊重和礼貌。(我是特意化了淡妆然后穿着小裙子去的,既然要去聆听就要认真对待,可在现场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像:好多foreigners都是男的西装革履,女的也都大方得体,而我们的观众这样做的真的比较少,运动鞋牛仔裤随处可见,甚至女生也是直接奇装异服)
3、不要迟到
演出当天,最好提前入场, 充分熟悉环境, 有充裕时间了解曲目, 使自己从容不迫, 放松心情, 好好享受聆听音乐。第一首曲目通常安排时间较短的乐曲, 目的是方便迟到的听众还能于第二首曲目演出前的空档进入。(其实我觉得这是对演出者最基本的尊重,生活中也是,除了特殊情况,不迟到应该是我们每个人所要具备的优良素质)
4、适时鼓掌
演奏中途不可以鼓掌。一个交响乐一般有3个乐章,每个乐章之间,有间隙,乐曲还没有结束,指挥和演奏着还沉静在乐曲的语音之中,因此,这期间是不可以鼓掌。等到乐章全部结束之后才可以鼓掌,或者喊叫Bravo,以表示你赞赏他们的表演。
5、禁止摄影
一方面是由于音乐会有复杂的版权问题,包括演员、乐谱等都有相当严格的版权限制,所以,观众应当尊重演出方的要求。另一方面摄影时照相机或手机的闪光灯以及声响等,都会严重干扰台上艺术家的演奏和周围观众欣赏艺术的氛围。所以,即便是持有合法“摄影摄像证”的相关工作人员,也是禁止使用闪光灯的。
6、早退是严重的失礼行为
如果早退的人完全不顾公德,在音乐进行过程中踏着脆响的步伐昂扬离去,那么对他们的教育就不应该和欣赏音乐发生联系了。
图片来自网络接下来就是正式的现场聆听环节,第一曲是柴科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是他在《1812序曲》之外的另一部爱国主义力作,也是他在1876年为土耳其-塞尔维亚战争中伤亡的塞族士兵而作,主旋律取材于塞族民歌,也采用了俄国国歌的动机。虽然只有短短十分钟,可我的大多时间在观察指挥家以及各位大中小提琴家。接下来两个小时的时间,我努力让自己融入其中,只觉音乐忽而低沉忽而澎湃,在慷慨激昂处我觉得整颗心都被提到了胸口,奈何道行太浅,并不能通过各种管弦乐的变幻切实感受到每个乐章所想要表达的具体情感。
有人说,艺术是浓缩的生活。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悲伤、振奋、愉悦……通通都能够用音乐讲出来,通过各种乐器的声音释放,那种来自现场的震撼效果,没有任何音响设备能够达到现场演奏的水准,什么全方位立体声、环绕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与你的共鸣。音乐的本质,就是带着对人性的解读和诠释,陪伴一代又一代的人成长。对于古典音乐,我仍然是一个门外汉,但我也会尽力去靠近它,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不仅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也为以后做一个合格的母亲而储备。越是复杂、精细的事物,尤其是艺术作品,其认知、享受的难度越大些,但也越能够给人带来长久的快乐。去研究、去读懂它,再重复,希望这个过程能衍生出更多相关的次生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