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与沟通中,我们所遇到的是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处事方式和待人接物的方法,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都是融洽和谐的。那当你遇到令人无比气愤的人,让你倍感愤怒时,你会怎么做呢?
我想《人性的弱点》第一节《想采蜜就不要招惹蜂巢》给予了我们很明确的答案。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
米德将军违背上级指令,不愿出兵攻击,李将军趁机南逃,这令林肯怒不可遏。在极度失望中,林肯给米德将军写了信,虽言辞谨慎,但极为严厉。可是米德将军并没有收到这封信,因为林肯没有把信寄出来。于是大家猜测林肯面对信纸的时候想到了很多,想到了战场上的米德的切身感受,所以他明白指责和批评徒劳无益,于事无补。
于是罗斯福遇到难题时,他总会靠着椅背,凝视着办公桌上方的林肯画像,思索着。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想着教训或者改变别人。不过,论难度,我们还不如从改变我们自己开始。其实改变自己远比改变他人令我们受益更多,并且风险还小。孔子曾言:“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若想激怒对方,我们只要用严厉的批评就可以实现,即使批评合情合理,对方都可能会记恨终生。所以跟他人打交道的时候,我们要明白人并非理性动物。所以批评、指责、抱怨是要不得的,而理解和宽容才是对人品和自律的极大考验。
工作中,领导会批评下属,每位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其实在工作上都会打折扣,而且耽误了有效的时间,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在一则视频中,看到一位父亲带着孩子去打预防针,结果孩子哭闹不止,安慰许久仍不见效,父亲终于爆发,拎起孩子扔了出去。且不去论结果,只说父亲已经安慰的这许久的时间就因为他的一个动作最终归零。可见愤怒是会误事的。
平时我们常会了解到这样的新闻,辅导作业的家长不是最终暴怒,就是因气生病,如此想来,何苦呢?你既然要去辅导孩子,心中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帮助孩子把不懂、不明白的作业学会。若是孩子都会了,还用家长辅导吗?可你却因为孩子不会,动辄大发脾气,说孩子什么也不会,怎么教都教不会。之所以你传递了,但是孩子没有接收到,那是因为你们不同频,问题还在于你没有用孩子可以接收的方式去跟孩子的对话。所以你与其生气,还不如坐下来好好反思自己。
若是辅导孩子你还会生气,那是你自己的修行不够,你无形中把孩子当成大人来看了。
所以生活中,我们还是要以理解代替指责,设身处地去想一想对方为何如此,这比简单的批评要有益得多,也有趣得多。那时,同情、宽容和善意将会萌生,于是,了解一切,必能宽恕一切。
所以,不要批评,不要指责,不要抱怨,生活会更美好。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