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的诗意栖居

作者: 小院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22-01-10 01:03 被阅读0次

          安省2.5万个大小湖泊中,克莱顿湖似乎声名不彰。即便不到一小时 的车程,许多渥都人未曾去过。

          今年夏初的一天,我们首度与它结缘。那波光粼粼的湖水、绿荫湖畔的小木屋,探入湖面的码头,霎时锁住一家人的目光。

          无人机摄下小区湖湾的鸟瞰图。森林环绕的克莱顿湖,犹如翡翠中嵌进一块椭圆形蓝宝石。随着无人机镜头推近,小木屋映入眼帘。它建在湖畔北面坡上,坐北朝南,临湖的三级观景平台最为惊艳。

          进入小院后,沿着拾级而下的木栈道,直接进入木屋二楼。木屋有些年头了,外表素朴,其貌不扬;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步入木屋,便是一个开放式厨房,吧台将操作间与客厅区分开来。客厅不大,摆一皮沙发,沙发对面靠近西墙是一个老式黑铁壁炉。地上铺着一张兽皮。沙发背墙的隔壁是主卧。

          清晨,当我在鸟鸣与犬吠声中醒来,睁眼可见湖光水色。

          推开客厅沙发旁边的玻璃门,步入二楼阳台。阳台约有十多平米。昨晚阳台露水颇重,潮乎乎凉嗖嗖的空气散发着林子花草的清新气味,你会忍不住贪婪地猛吸几口,进而胳膊泛起鸡皮疙瘩。

          早晨的克莱顿湖静悄悄,湖面浮着一层薄雾。南岸的那片森林笼着轻纱,若隐若现;林子里郊狼静默,悄无声息,也许它们夜晚叫唤累了,正养精蓄锐呢。

          湖水呈烟灰蓝色,似乎深不可测。太阳东升,东向的木屋倾刻沐浴在金色阳光里,湖上碎银点点,几只白色鸟在湖上盘旋。

          在吧台与壁炉之间有螺旋木梯,通向一楼。在梯子拐角处,也就是厨房灶台下方位置,有个塌塌米,可供两个人安睡。一楼是会客厅。朝南临湖是几扇大窗,厅内的家俱陈设温馨雅致,低调不俗。厅中一组传统布艺沙发面向湖弧形排列。主人与宾客三三两两坐在沙发上,聊天赏景两不误。

          客厅里装饰柜里有原女主人多年淘来的古色古香的小玩意儿,让客人们爱不释手。其中不少是她出嫁时从娘家带过来的。

          客厅东面有张门,出门朝湖再下十几级台阶,便可进入第二级观景平台,一张圆桌,数把高脚椅,一个烧烤炉,这儿可屋外聚餐。

            自去年春天起,新冠疫情起起伏伏,病毒一再变种。我们与朋友交往中断,久未见面。自从有了这座度假木屋,便萌发与朋友们聚会的想法。小木屋的邀约一经发出,迅即得到朋友的响应。在城内家中禁足多时的朋友,也想冲出“围城〞,哪怕就一天半天。一对来自青岛的夫妻不顾子女劝阻,执意到小木屋待了一天。他们回家后专门发了微信,说这是疫情以来最开心的一天。仅七月前两周,小木屋就接待了20多位朋友及他们的家人,其中还有来自蒙特利尔等城市的。

        上午十点后,常有飞驰而过的小快艇,划破湖面的宁静。艇尾拖曳着长长的白色浪花,激起的波浪摇晃着木码头,扑打着湖岸边的石壁。 

            此时,若有客人,他们会按捺不住,急着要到码头上去。码头大气宽敞,可容纳十几个人。站在码头弯下腰来,湖水触手可及,来过的客人喜欢扎堆此处,尋找自己的乐趣。

        人立码头,回望木屋,二楼阳台、一楼烧烤平台与码头形成立体三级观景平台。

            临近正午,头顶的太阳耀眼眩目,湖水已变成玛瑙绿,澄澈通透。码头底下成群的小鱼儿在湖底的石头、枯树与水草间游动。不时有快艇、钓鱼机船或快或慢从码头不远处驶过,船上的邻居微笑著向我们挥手致意。

          运动达人下水划艇、游泳,与克莱顿湖水肌肤相亲,那清凉的湖水,让人神清气爽;好静的则在码头垂钓、闲谈。当你庸懒躺在码头椅子上,看波光树影,蓝天白云,心胸也为之开阔。最妙的是独处,无人打扰,尽可发呆冥想,大脑放空。还可头枕轻摇的木制甲板,伴着涛声,小憩一会儿。

          夏季的克莱顿湖,是邻居们的水上乐园。小区14户人家,均是退休老人,在此安居最短的也有二十多年。各家码头都停靠着快艇、机动钓鱼船。开船的老头白发飘飘,酷而拉风。坐在船上的除了老伴,还有度暑假的孙辈。船到湖中停了下来,孩子们一头扎入湖中,象几只凫水的小鸭儿。老人船上甩动鱼杆,放长线钓大鱼。

          安莱顿湖盛产鲈鱼,还有一种叫太阳鱼,个头不大,容易上钩。每当码头上一阵惊呼,必是钓到大鱼。清蒸鲈鱼美味至极,刺多的太阳鱼既可烧烤;也可熬成鱼湯。那汤儿汁白鲜香,不亚于故乡的鲫鱼汤。一次,有位微醺 的朋友在饭桌上笑曰:“居有木屋、食有鲈鱼、行有舟车,夫复何求?〞

            这个季节克莱顿湖尤其适宜垂钓。来渥都两年,我的首次钓鱼秀就在木屋码头甲板上。没曾想,平日对钓鱼无欲无求,因而钓技生疏的我,居然钓上一条鲈鱼。旁边的一个东北朋友,似乎比我还兴奋,他放下自己的钓杆,帮我拾掇。朋友装备齐全,看样子有备而来。一条挂在甲板上的细长铁链,将鱼口与鳃紧扣住,放入水中。鱼儿心有不甘,在水中反复扑腾,见挣脱无果,只好认命。半个时辰后,安静的鱼儿又闹腾起来,动静不小。只见一只脸盆大的乌龟,死死咬住鱼尾。龟鱼大战难得一见,我和朋友赶忙用手机摄影。朋友手提铁链,龟鱼浮出水面。那只大龟鼓着眼瞪着我们,鼻孔喷水来,叼着鱼尾的嘴里发出粗重、沉闷而又含糊的声儿,那满不在乎的样儿,流露出舍我其谁的霸气。那鱼被铁链困住,徒劳无功地挣扎着,很无奈的。朋友说:“看样子,天不打雷,它不会松口的。”于是将它们放回水中。我心里暗暗为鱼儿叫苦,那龟儿吃了秤砣铁了心,断不会善罢甘休的。果然,过了一个时辰,乌龟不见了,那鱼儿尾巴生生被咬断,象只断线的风筝,在湖水里飘着。

          两个上中学的儿女新鲜劲儿一过,便要从现实里抽离,躲进虚拟的游戏世界。木屋没有网络,那网瘾就变得更强烈了,嚷嚷着回城去。这种半封闭的湖畔生活似乎更适合与世无争的老人们。听大女儿说,有的老人对电信公司计划在小区铺设网线之事,不以为然。他们早已习慢并享受没有互联网的平静日子。对栖居湖畔的老人们来说,恬淡闲适的晚年生活,有相濡以沫的伴侣,有书籍和电视,足矣!

          但凡来过小木屋的,都会喜欢上克莱顿湖和湖畔人家。有一次,夫人及三个女友正在甲板上拍照,一位白人大叔驾船正巧路过,热情与她们打招呼。金凤,一个来自越南的华裔中年女性,性格外向,壮着胆儿,向大叔提出乘船湖上兜风的请求。大叔很爽快,没有顾及疫情要求的社交距离,笑呵呵搀扶着四个女人上船。他将船儿开到自家码头,让客人与女主人见面,聊一会儿家常,然后再送回,颇有绅士风度。

        木屋是老人们的第一居所,除了偶尔走亲访友、外出旅游,他们很少离开。他们与那些爱的小木屋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见证克莱顿湖的日月更替、四季变幻,也成为克莱顿湖不可或缺的风景。 

          夏季落日是克莱顿湖不容错过的美景。湖上夕阳别有一番情致。打完第二针莫德纳疫苗的第二天,我又一次来到小木屋。下午四点,我挥着有些脹痛红忡的胳膊,向西划着小船。太阳西沉,湖水渐渐由青转黄。

          此刻青黄之间的湖上唯有我和我的船儿。青色一点点变淡了,而黄色往深里浓绸,而那深黄不停地侵染和吞没着那淡青。

          不知过了多久,湖畔木屋、小码头和森林沉浸在无边际的落日黄里,那白色鸟儿化成黃色的精灵在混沌的水天之间飞舞;耳畔隐约传来北岸的狼嚎;我将船儿停下来,痴痴向西眺望。

          夕阳象巨大的蛋黄,缓缓西落,湖上金波翻滚,如沸腾的钢水,似乎要将我和小船儿融化在湖内;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如飞溅的钢水划出一道道金光,又洋洋洒洒落在湖上。我抚摸有些肿痛的胳膊,喉咙里有热的东西涌上来,眼里有了泪花。而泪雾里的夕阳如起了一层霜花,毛绒绒的,慢慢滑入水中。一切朦朦胧胧的,由之前的亮光转入哑光。当我侧过头,发现附近码头上有一对老夫妻面向夕阳,执手而立,象一幅剪影。

            夜深人静,我躺在床上翻阅着小说《闲坐》,手机屏幕闪了几下,原来几个来过木屋的朋友在微信留言,意在重返克莱顿湖。他们有的相约秋赏红叶,有的钟意凿洞冰钓,都想进一步感受一下克莱顿湖不同季节的美好。我也在畅想着那一天的到来。此时,间或有郊狼叫声传来,我心中突发奇想:冰天雪地的冬日,一旦失去宽大水面的阻隔,北岸的郊狼会否踏冰而来,与湖上冰钓的我们不期而遇?

        胳膊尽管还有点疼,比打第一针的副作用却减轻不少,既不发低烧,也不头晕。只是有些倦意,于是关掉手机,合上书本,拥着被子沉沉睡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湖畔的诗意栖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de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