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事 . 米饭

作者: cf37133b6b4d | 来源:发表于2017-04-25 12:17 被阅读113次

我的家乡地处关中平原,那里的黄土地主要种植小麦、稻谷、玉米、土豆等农作物,唯独没有大米。

那里不产大米,农村人不舍得花钱买粮食,基本都是吃自家产的面食。我记得只有过年时候妈妈才会去买一两斤大米熬粥。平时都是自己家产的小黄米,春夏熬得稀点叫米汤,秋冬熬得稠点叫米饭。后来我听说城里人都是吃米饭的,不吃馒头。我当时就对城里人心生同情,这每天吃稠粥不会饿晕吗?现在想起,即使后来有了电视,或多或少电视里会有城里人吃饭的镜头吧,但我基本忽视了这茬,所以呢,对米饭的认知也没有进一步深化。

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白米饭,是大学军训第一餐,排队进了食堂,就看到每桌上放一大脸盆。脸盆里是白花花黏糊糊的一盆根本谈不上色香味的白米饭,完全提不起我的食欲。后来上了配菜,我先观察了周围同学,然后跟着他们一口菜一口饭的开启了米饭生活。

说实在的,饮食习惯真的要改变,很难很难。在军训被迫大锅饭结束之后,我对米饭的感觉已经从最初的新奇变成厌倦了。所幸我们学校也地处关中,面食居多。后来四年大学生活里我与米饭一直是泛泛之交而已。

等我离开了那片故土,无论再走到哪里,米饭都成为我生活中绕不开的必需品。老公是南方人,从小喝长江水吃白米饭长大,他从小不爱吃面食。据婆婆说老公上幼儿园时候,每周三园里统一吃面条,他就宁肯绝食也不抬头,还跟幼儿园阿姨谈判,除非带肉的面条,阿姨就每周三给他吃肉包子。我呢,喝黄河水吃面食长大,从小没见过白米饭,长大后吃了,也觉得不习惯。可没办法,日子总要过啊!中国南北地域文化差异和包容在我家餐桌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现如今女儿生在上海,她是饮黄浦江水吃中西美食成长了,饮食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讲述了不同地域的人们对美食的精益求精的追求。美食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文化就需要包容、传承。

如今,在上海,面食已经单一成了阳春面和甜馒头。虽远不如家乡的面食丰富美味,但依然是我的最爱,米饭也不再让我困惑,苦恼。生活美好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童年记事 . 米饭

相关文章

  • 童年记事 . 米饭

    我的家乡地处关中平原,那里的黄土地主要种植小麦、稻谷、玉米、土豆等农作物,唯独没有大米。 那里不产大米,农村人不舍...

  • 童年记事

    小时候,经常一个人被留守在家,黑乎乎的屋子就像野兽张开的大嘴,深不可测。 我出来了就再也不敢进去,一个人守在门口,...

  • 童年记事

    作者:满自龙 当我年幼, 那时母亲还很年轻。 恬静的小院, 常有蝴蝶飞过墙头。 母亲低头弯腰, 悉心侍弄一垄刀豆。...

  • 童年记事

    从一场梦中惊醒,却发现掉入另一场梦里。在梦中,我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再到工...

  • 童年记事

    听妈妈说小时候的我,争强好胜,性子烈的很,跟人家吵架必定要吵赢不然必定不肯罢休。不知道怎么的长大了性子越变越温...

  • 童年记事

    随着年龄增长,怀旧心理愈来愈浓,以前的生活场景一幕幕在脑海深处映现。我的老家是物产丰富的滨海小镇——金清。别...

  • 童年记事

    人生如梦,一晃就老了。 或许真的是老了,沉下心来的时候,老是不由自主地回想小时候的林林总总。那么热闹,那么多彩,那...

  • 童年记事

    幼年时我和爷爷奶奶住在老屋,那是个由青石砌成的房子,每块石头上都还遗留着当时打石工人敲打的痕迹,似乎在向人们述说着...

  • 童年记事

    晓云是在城市里长大,家门口的小街小巷就是她童年游戏的圣地,她最大的乐趣就是攀爬家门口的工厂那两米多高的铁门。父母工...

  • 童年记事

    70年代我出生在四川的一个小村庄,那时的天很蓝,水很清,汽车几乎没有,每天窄窄的土路上只有自行车叮叮铛铛响着清脆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童年记事 . 米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lv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