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韩非子之道海外敦煌简友好文互动专题圣贤书友会
《韩非子•孤愤》之三,君主的生死存亡之道!

《韩非子•孤愤》之三,君主的生死存亡之道!

作者: 读史明智慧 | 来源:发表于2022-04-26 16:27 被阅读0次

【读经典】

夫越虽富兵强,中国之主皆知无益于己也,曰:“非吾所得刺也。”

简单翻译下:当年越国虽然国富兵强,开始崛起,但中原各诸侯国的君王,都知道对自己没有什么益处,却说:“这不是我能够控制的。”

今有国者虽地广人众,然而人主壅蔽,大臣专权,是国为越也。智不类越,而不智不类其国,不察其类者也。

简单翻译下:现在拥有国家的君主虽然土地广大、人民众多,但是君王受蒙蔽,大臣专权,就像对越国的态度一样,君主明知对已不利,还要强说这不是我所能控制的话。

只觉得自己的国家和越国不一样,而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国家已不像以前的国家,这是不能审察事实类似性的表现。

人主所以谓齐亡者,非地与城亡也,吕氏弗制而田氏用之;所以谓晋亡者,亦非地与城亡也,姬氏不制而六卿专之也。

简单翻译下:人们讲到齐国灭亡,不是指国土与城池丧失了,而是指吕氏不能控制政权,而被田氏取代;人们讲到晋国灭亡,也不是指国土与城池丧失了,而是指姬氏不能控制政权,而被六家掌权贵族把持了政权。

今大臣执柄独断,而上弗知收,是人主不明也。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简单翻译下:现在大臣执政,独断专行,而君王不知道收回权柄,这是君主不明智的行为。和死人一样病症的人,是不能活下去的;和亡国者一样情况的国家,是不能继续存在的。

今袭迹于齐、晋,欲国安存,不可得也。

简单翻译下:如今如果仍沿着齐国、晋国的老路走,而还想要国家安然存在,这是不可能的。

【谈心得】

在分析道奸邪重臣必然掌权,势力越来越大后,韩非用齐国与晋国的亡国之痛,来向君主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点明这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

韩非先用春秋时期,中原诸国放任南方楚国强大崛起的案例,来说明君主对大臣专权的无视,就像当年放任楚国崛起一样危险,而君主却在狡辩说:“非吾所得刺也”,意思是自己不能控制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是不明察事物的类似性,不知道现在自己的国家已经有了危险的苗头。韩非提到当年齐国和晋国的灭亡,都是权臣废掉君主,表面上齐国和晋国都还存在,实际上原来的政权都已经灭亡了。

而面对:“今大臣执柄独断,而上弗知收,是人主不明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一旦大臣执柄独断,而君主无法收拾局面,就是做的和齐晋亡国一样的事情,国家是不可能存在了。

“人主壅蔽,大臣专权”,君主的言路被堵塞不明事理,加上大臣执柄国权,一旦出现这样的状况就败局已定,这是因为内在因素对事物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韩非用实例加逻辑告诫君主,奸邪重臣的强大决定了君主的存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韩非子•孤愤》之三,君主的生死存亡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qh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