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程回顾:
(一)抓住动作,串起叙事主线
在任何一个故事里,动作都是故事推进的关键节点。所以,要是能抓住关键动作,就抓住了执行这些动作的“角色”,也拎出了叙事线条。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总共七集,就是分别对应了前面梳理出来的七个动作:食物的获取、食物的消费、食物的加工、食物的储藏、食物的烹调、食物的调味、食物的养殖。
(二)用负能量构建叙事张力
负能量,就是你故事里的消极信息、人物的消极情绪和行动。
1、负能量是反衬正能量的最好的比对物;
2、从主角的目标倒推,找到阻碍他实现目标的负能量,用负能量来构建叙事的张力。
(三)用细节展示故事的情境
如果你不想让一件事成为一个故事,那就请你,尽量不要给出任何细节。
(四)总结
1、抓住动作,用动作来理清叙事主线;
2、借助负能量,来构建叙事张力;
3、多用细节,能让故事更鲜活。
二、心得分享:
1、导演思维所遇到的问题,我有什么解法?
巧用负激励,来推进公司管理
导演思维课程里说:“负能量是反衬正能量的最好的比对物;从主角的目标倒推,找到阻碍他实现目标的负能量,用负能量来构建叙事的张力。”
而在我们管理实践之中,负激励也是反衬正激励的最好的比对物,从被负激励的对象的目标倒推,找到阻碍他实现目标的负激励的原因,用负激励带来的冲突来推进公司管理的提升。
在我多年管理生涯的记忆里,我对曾经处理过的一件负激励事件记忆特别深刻,而处理的结果也是各方都非常满意的。这是发生在销售团队的一起事件,当年3月的某一天,销售团队的直接领导找到我进行投诉,说是人资团队的管理不当,导致他团队的销售骨干被负激励而提出离职,如果我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当年的销售业绩。接到投诉后,我通过与相关当事人进行面谈,基本还原了事件大致的原委:起因是销售团队的一名骨干人员,为了提升销售业绩,违反公司规定,在未经行政部和财务部许可的情况下,违规向客户提供了样品,由于违规操作,导致样品遗失且无法销账,不仅他本人,连带为他提供便利的相关人员都受到了公司的负激励,虽然最后与客户达成了订单,但是人资部在处理内部违规上却并没有网开一面。所以,摆在我面前的是“制度与业绩”谁更重要的尖锐冲突!
针对这一尖锐冲突,我与各方当事人员进行了分别沟通,并最后达成了基本一致的解决方案:
1、对于人资部:肯定了他们执行制度的行为,但是,也提出了修订制度的需求,避免一线销售人员为确保订单却因为内部审批流程冗长而违规操作,进一步为一线销售赋能;
2、对于销售部:肯定了他们为公司业绩做出的付出,但是,也明确了既有制度的严肃性,避免了公司制度管理体系流于形式;
3、针对这一事件设立了单项奖金,给予涉及的相关人员正激励,凸显他们在负激励重压之下还能以公司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
最后,各方人员皆大欢喜,公司也避免了一场严重的内部管理危机。
2、导演思维所给出的思路,还可以用在哪里?
细节体现专业
作为公司管理层,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都是一串串抽象的数据,但是,这一串串抽象的数据背后,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如果我们没有一双专业练就的慧眼,是很难发现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的意义与危机的。
我曾经服务过一家知名的医疗器械集团公司,在某一次的人资部例会上,我敏锐的发觉新员工的离职率在近两个月内有显著的提升,虽然人资部的同事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幅度,但是,我还是安排了相关人员进行新员工访谈,果然,通过新员工访谈,我们吃惊的发现了一个很难感知的问题:那就是“大公司冷漠症”。
所谓“大公司冷漠症”,其实就是指那些相对人员比较多的大公司,在新员工入职之后,由于公司人员较多,缺乏必要的新员工引导程序,导致新员工倍感公司的“冷漠”的一种现象。
由于当时我们公司正在进行内部展厅装修,导致不少部门为方便装修而调整了办公位置,如果是老员工,很快就能适应,但是,对于新员工,却很难马上适应,加之新进公司,其他员工因为工作忙回复的相对简洁,所以会使他们倍感冷落而导致离职。
找到了原因之后,我组织人资部迅速给出了应对方案:完善了新员工入职导引,明确了全部导引事项对接的负责人员名单、联络方式和明确的办公地址,并且,推出了“双导师制”,就是在原有部门专业导师的基础上,为每名新员工指定一名“入职陪伴导师”,全程陪伴新员工走完全部履新日程,这名“入职陪伴导师”一般由人资部或行政部资深人员兼任,不仅熟悉公司的相关制度和流程,而且为人处事成熟豁达,可以在为新员工答疑解惑的同时,也为新员工做一些心理按摩和辅导,从而避免新员工很多不必要的负面情绪。
改进方案实施后,新员工的离职率果然大幅度的下降了,并且,各用人部门也给予了非常好的评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