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考多一度每天写1000字散文
不要让朋友圈里的文章变成你的信仰

不要让朋友圈里的文章变成你的信仰

作者: 闭眼唱歌 | 来源:发表于2016-05-26 12:50 被阅读3955次

昨晚有读者加我微信,强烈建议我写写昨天杨绛先生去世刷屏的事情。

我对于时事热点一直是回避的,因为我觉得我没有掌握事情的全部,我得到的信息都是通过各种文章,各种自媒体。没有第一手的信息,所以不敢妄下评判。

我承认,杨绛的书我一本都没读过,她的文章我也一篇都没看过,对她的唯一印象只局限于我妈读《走在人生边上》的时候,她跟我感叹的只言片语。

我写不了杨绛,但可以写杨绛先生去世刷爆朋友圈的事。

我觉得这件事要分角度来看,媒体人的角度,传播者的角度,信仰者的角度。

一、媒体人

知乎上有一篇帖子,大概意思是说,杨绛先生在去世之前就说过,希望自己去世的时候,遗体火化之后再发讣告。

就像大家看到的,事情并没有像杨绛先生希望的那样,去世的消息一传出来,各大媒体争相发文,自媒体们也开始争分夺秒地写文章。再看高仓健去世的时候,他同样希望遗体火化之后再发讣告,日本媒体就谨遵他的遗愿。

人们觉得,杨绛先生的遗愿没有得到尊重,这是对死者的不敬。

我想说,就目前中国的发展水平,网民素质,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舆论氛围,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中国目前大部分行业的从业者还处于“争取温饱”阶段,而什么行业道德,尊重死者遗愿,是下一个维度的事情。想想你周围在做自媒体的人,有几个是真心喜欢新闻的人?又有几个是对新闻有自己理解的人?更多的,是觉得这个行业最近很火,这个行业有钱赚,这个行业有可能让自己一步登天,所以他们开始做新闻,开始做自媒体。你跟抱着发家致富奔小康心态的人谈什么行业操守,职业道德,他会觉得你是小学生,太天真了,因为他们从进入行业的那天起就从没想过在这个领域有什么建树,能赚到钱就好。

明确了这个前提,在10万+和尊重作者遗愿之间,他们选择去吸引眼球,是很正常的现象。他们也是为了吃口饭,并不意味着这些人本质是坏的,是不尊重人的。试想,如果这些人生活在一个吃喝不愁的书香门第,从小饱读诗书,我觉得他们就不会为了一篇10万+而不尊重自己崇拜的信仰。

举个咪蒙的例子,中国文字界第一网红。作为一个中文系的优秀高材生,她的文化修养高了去了,文化追求也比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高出一个等级。但她选择了做自媒体,用辣鸡汤和快餐文来吸引眼球,而没有选择做学问,没有选择写阳春白雪的东西,你能说她做错了吗?不能!

这些取决于个人性格、成长环境、社会大环境等多种因素,她做出了自己愿意承担的选择,这再正常不过。

一句话,媒体人追逐热点的选择,是目前中国教育水平、经济水平、网民素质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正常现象,我们有权利嗤之以鼻,但没权利妨碍他们赚钱。

二、传播者

在媒体人写出报道、推文之后,引起爆炸效应的永远是传播者。

先来分析分析昨天你朋友圈里转发有关杨绛文章的人有几种心理:

1.杨绛啊,我知道这个人啊,又一个文学大家陨落了,哀悼一下把。——沉重地分享到了朋友圈

2.杨绛!她去世了?!她是我的信仰啊,那些年我热爱的文学,我心中的《他们仨》,我的青春啊!——满含热泪地分享到了朋友圈

3.杨绛,杨绛,杨绛,又是杨绛,杨绛是谁啊,点进去看看。奥好像是个挺厉害的人,还是文学领域的,转一转吧,显得我还挺有文化。——无所谓地分享到了朋友圈

不论是哀悼型,信仰型,还是跟风型,转发本身都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在于,转发是那种矫情得像是很懂行的表达方式,激起了真正喜欢文学,了解杨绛的读者的愤怒。

举个NBA的例子,上个赛季,随着金州勇士队的崛起和库里的惊艳表现,球场上穿着勇士队服的人越来越多,但金州勇士的老球迷们却很生气——你们也叫勇士球迷?勇士低迷的时候你们在哪?现在勇士厉害了你们跑来拌球迷了?只会锦上添花不懂雪中送炭!

而最近几天,勇士在西部决赛中表现不尽如人意,屡次被雷霆打花,就有“球迷”开始倒戈了,收起了自己的30号球衣,走到球场上,背着个手,“大明白”一样的评头论足道:我就说吧,勇士的小球早晚完蛋,库里总有投不进的那一天,你看怎么着。

和本次杨绛先生的事件一样,很多人把朋友圈里的文章当成了自己的信仰,觉得自己分享一下就变成了杨绛老师的忠实粉丝。经过我在朋友圈中的调查,转发杨绛文章的人读过杨绛先生超过一部作品的不到五成,读过她大部分作品的几乎没有。

不是转一个朋友圈,发两句矫情的话就能把一位百岁老人变成自己的信仰的,人一辈子,信仰就那么几个,朋友圈的文章,看看就得了。(包括本文)

三、信仰者

前一阵科比退役的时候也有这样的现象,管它看不看篮球,知不知道科比是谁的人都转科比,好像只要你不转科比你就没有信仰一样。

我虽然不是科比的粉丝,但也算是非常尊敬科比的球迷,说真的,从一个信仰者的角度,门外汉随便的评头论足很容易激起愤怒,无法克制的愤怒。

就好像对一个热爱二次元的人说:“我好喜欢火影忍者啊,尤其是鸣人,总是穿蓝色的衣服,冷冷的,帅帅的。”相信我,他一定有大耳刮子抽死你的冲动。

换位思考,如果别人用这样的方式“崇拜”着你的信仰,你心中会发出生出怎样的厌恶和恶心。杨绛先生去世了,真正热爱她的人会找出她的文集,满含热泪地读上一遍,一遍,又一遍,那是对她这辈子最大的肯定,也是对她最大的尊重。比起刷爆朋友圈,我相信她老人家如果在天有灵,更希望看到信仰者的热泪。

写到这儿,已经得罪了不少人了,没准已经有恶狠狠地取消关注的了。我写这样一篇文章,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说媒体怎么宣传是他们的事,我们管不着,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怎样面对这件事,反应的是你的修养,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作为一个门外汉,在对别人的信仰表示应有的尊重的同时,不要煞有其事地评头论足,那不会证明你有多明白,只会激起信仰者的愤怒。

相关文章

  • 不要让朋友圈里的文章变成你的信仰

    昨晚有读者加我微信,强烈建议我写写昨天杨绛先生去世刷屏的事情。 我对于时事热点一直是回避的,因为我觉得我没有掌握事...

  • 《回家吃饭的智慧》:灵丹妙药,自在家常便饭间

    西方医药之父希波克拉底:“要让食物变成你的药物,不要让药物变成你的食物。” 上午看了几篇有关中医方面的文章,顺手在...

  • 信仰辩论后有感

    今天在朋友圈里看了一篇文章,佛的逃避与基督的进取。关于信仰方面的文章我都想点进去看看,因为我没有信仰,有时候觉得是...

  • 独立女性的生活困局

    但凡有女性朋友的人在朋友圈里一定看到过这样的文章,不要让这样的女孩心寒,姑娘啊你要又漂亮又有钱,成功女性说,等等等...

  • 2018-10-12

    我喜欢你所以我现在的决定我不后悔,希望以后也不要让我失望,不要让我的决定变成错误。。

  • 朋友圈里的好文章。

    晚上你打来电话,问我元旦怎么放假,想和我见一见,面对面地,想听听我2015年都有哪些收获?2016年是怎么打算的,...

  • 朋友圈里的你

    那天我翻看朋友圈,发现你在坚持学英文。 顺势点开你的头像,还好,你并没有设定三天可见。一路翻看下去,记录的都是日常...

  • 朋友圈

    你有你的朋友 我有我的朋友 牵手在一起 变成好朋友 你有你的小圈圈 我有我的小圈圈 连在一起 变成大圈圈 你在圈里...

  • 刷一千遍朋友圈和头条还不如看一本好书

    或许你会说我刷朋友圈,刷头条也是在学习,毕竟朋友圈里不时的会有来自亲友分享的好文章,头条里的一些文章也会给你时不...

  • 520,不要让你的爱只发生在朋友圈里

    有时候爱情就是这样,你拐弯抹角发了无数条看似跟他没关系的朋友圈,等它绕了地球一圈以后,你其实只是为了想告诉他:我喜...

网友评论

  • 芳一:很客观的写实,必须赞:+1::+1::+1:
  • 曼今:本来对这这件事我也有点愤怒,朋友圈里那些转发,简书上那些煞有介事的鸡汤文,可是看了你的文章我倒反而平静了。别人有别人选择的权利,社会风气如此,实在犯不着生气。坚持自己就好了。
  • 宝宝陈:嗯,我只是觉得终于能说出一些人的心声
  • 不满现状的胡子:说的很对啊
  • 无所谓春秋:非常赞同楼主的观点,我也是对这些跟风装内涵的行为嗤之以鼻
  • 上杉谦信:认真在看爷爷奶奶的书的人,都没空看朋友圈。除了做微商的:joy::joy:
  • deng坠坠:不用大脑思考的人很多。不足为奇!
  • 烟花易冷冷冷:不能盲目的跟风。
  • 6e4f1bfaa988: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况且存在即合理。
  • 发呆的女青年:跟风真的很可怕
  • fdd2612856e2:感觉文章在无病呻吟了。。。
  • 5b01f47e6752:标题应改为:不要让朋友圈里的文章变成你的信仰,包括这篇在内
  • 竹味:虽然我不太看书,但是我尊重写文学的作家,我也不知道杨绛,所以看见朋友圈发的才知道是钱钟书的妻子。我是无知的,自媒体好处就是传播广,很多人也知道了杨绛,怎么说呢,感觉自媒体传播快、广,但是传播的东西很容易被人遗忘或者被其他东西覆盖。
  • 夜瑟无烟:很感谢这篇文章,揭露了一些社会上常见且复杂的现象。
    杨绛先生去世的消息充斥了我的朋友圈,我个人也转发了。本着哀悼的情感吧,当然我也仔细看完了她的那本《我们仨》,珍藏在我的书柜里。
    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国民精神可以富足,遇到事物也不盲目跟风,能有自己的主见。
  • f316932fe796:那天我才没空理这个,我在关注陆家嘴29,我A太奇葩。。
  • 白门的简书:我朋友圈也被这个消息刷屏了……
  • 67dcac07a1ba:大众人群正在由基本的物质需求像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转变,但这种需求依然很原始和冲动,新闻媒体投其所好,一味地迎合大众口味。于是出现了很多鸡汤和软文。还记得学生时读过新闻三要素及时,准确,真实。可是现在很多新闻媒体为吸引读者加上个人主观判断自己评价。
  • 禾乐之:就好像母亲节朋友圈突然出现一大波孝子一样
  • 珠海红叶原创:说得极有道理。确实现在跟风的很多,而且社会人的修养参差不齐,唯有自己写文抒发一下了。
  • 温小火:说的很对。
  • 67dcac07a1ba:鞭辟入里
  • 深海的妖妖:其实现在信息化太严重每天都会接收N多的垃圾信息,但我们的大脑已经懒得去筛选了,然而杨绛先生去世的消息如同惊雷一般炸开在人群中,而大家的统一反应就是转载文章。
  • 星石:其实事有两面,凡事不要一概而论,各有各的道理
    闭眼唱歌: @星石 这点我同意,凡事都有两面,我们应该客观。但我作为一个写文章的人,就是要输出观点,这是我的职责,并不意味着我偏离
  • ad68522b51f4:别让盆友里的碎碎念影响你的生活
  • 5aca1806f150:不深入了解,就不要评头论足。
  • 穆子瑞:有道理
  • 287c3bea59d1:我也觉着盲目的发一些东西没必要
  • 任来疯:大赞:+1::+1:说出了我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的话
  • 克特西芬:http://www.jianshu.com/p/b63cda0c6529 虽然我没仔细看完你的文章就有点急着反驳.....不太好,但是希望媒体人能更客观中肯一点评论时事热点
  • 克特西芬:很巧的是,昨天我也写了一篇关于朋友圈转发杨绛先生的文章,用的也是她的这张照片(因为我觉得这张照片最美,非常慈祥和蔼可亲),你们这些大咖总是站在功力的角度去抨击,为什么不能以好的角度来看待这种现象呢?难道有一天伟人逝世国土丧失朋友圈都没有动静的时候就是你们希望的?
    夏可可co:@喊我小可爱好啦 同意!如果什么都不做,又会被说成中国大文豪去世了,你们竟然还在关注娱乐新闻,看韩国棒子
    克特西芬:@喊我小可爱好啦 等你看了我的文章再评论,我母亲节也没在朋友圈转发或者写什么煽情的状态,但是看到那么多人给母亲买了礼物晒在网上,你会心里想哎呀人家都好有孝心啊,我要给我妈买点什么呢
    云胡不喜X:@拾年谨 我不同意。比如母亲节那次的朋友圈都在煽情,都在感恩,都在祝贺,却忘了你妈在家!她不在空间,也不在朋友圈。
  • Crisian:有了各种媒体,相当一部分人思考的能力就愈发退化了,跟风,浅尝辄止,评论,就像鲁迅笔下的看客,这是一种现象,显示出整个社会都是浮躁而缺乏基督教一样的信仰;当然,传播好的事物是值得鼓励的
  • 沫沫浅语:赞,真正热爱她的人会找出她的文集,读上一遍又一遍
  • 一只面朝大海的猫:看似众人皆醉我独醒,然高度却不够,你在看风景的时候,别人也把你当风景看……
  • ef220e112795:是的 我从来不会发 不是我喜欢的 看看就好了
  • 双溪居士斌:你说得很好啊,并没有什么不对
  • 甜美的枝子:杨绛去世的消息对于很多人来是痛惜的,刷爆朋友圈是印证了大家对杨绛先生的美好回忆,大家对杨绛先生的肯定!杨绛先生的遗愿没有实现,我们也很心痛。我看了很多杨绛先生的文章,写的都是对她的赞美!无论是新闻人跟风,更热。里面的内容都是真实的对杨先生的赞美!这样的传播也可以让没有了解过杨绛先生的人可以去了解并喜欢上这位积极、美好的女子!放开她那让普通人望尘莫哀的才识,单单是她为妻、为母的甜美都让人觉得是一道照明的光。现在许多青年女子的价值观早已扭曲,你可以谴责很多人拿着一件事件来操作导致负面的影响。
  • 木酥纸:虽然你最后结尾说,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愤怒,但我还是你说的挺好的,现在我们总是跟风走,上媒体,走头条就一定很好么?

本文标题:不要让朋友圈里的文章变成你的信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cx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