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推理小说的核心围绕诡计、解密来进行创作,黄金时代的众多大师极尽所能,几乎覆盖了能想到的所有诡计、谜题与手法,让后黄金时代的推理作家头痛不已。
当然,对于黄金时代的终结,这绝对不是最关键的原因。诡计和谜题有穷尽的时候,“推理”本身却不会有穷尽。
我们知道,时代的变化必将会引发文学艺术形式的变化。
在推理黄金时代的美国,先是遭遇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作为大萧条发源地的美国首当其冲,股市暴跌、银行倒闭,公司破产、员工失业,国内局势糟糕、国外局势混乱,一时间危机四起、民不聊生。
接踵而来的,是战争的洗礼。1941年美国参加二战,虽然美国通过参战把主要矛盾从国内转移到国外,但二战的影响同样巨大,这种影响在美国参战之后得到了进一步升级。
文学反应现实。美国的作家,对人生的意义、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等信念都纷纷产生了动摇,美国迎来了众所周知的“垮掉的一代”。
经过了萧条的冲击、战争的洗礼,当人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心灵得不到寄托的时候,读者再也没有心思与能力,参与到推理黄金时代的解密行动了。推理小说的“黑色革命”就此拉开序幕。
还有多少人读推理小说呢?(五)——推理小说简史·欧美篇3『黑色革命』
大萧条和二战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心灵无处安放,同时也暴露了资本主义世界在繁荣背后的阴影,人们有时对生活不满、有时对体制厌烦,古典推理小说中彬彬有礼的侦探形象,已经在当时的读者心中变得乏味,新的侦探形象呼之欲出。
他们不会再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身着西装革履,彷佛带着光环的绅士;而是内外硬朗、身手不凡,身着牛仔夹克,缠绕一身酒气的硬汉。
引领“黑色革命”的,是被称为硬汉派推理小说鼻祖的达希尔·哈米特。
哈米特本身曾做过私家侦探,应该也是唯一做过职业侦探的推理作家。所以他能够接触到犯罪和案件的第一手资料,为他今后的推理小说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1922年开始,哈米特开始陆续为杂志写一些短篇小说,到了经济大萧条开始的1929年,发表了首部长篇小说《血腥的收获》,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小说中的主人公侦探并没有名字,只是第一人称“我”,“我”在侦破案件的同时,与包括小城独裁者在内的诸多势力,进行斗智斗勇,凭借过人的胆识和身手最终取得胜利,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硬汉。
次年,也就是1930年,哈米特发表了著名的代表作《马耳他之鹰》,且在十年后的1941年,改编成了电影,由好莱坞巨星亨弗莱·鲍嘉出演,斩获三项奥斯卡大奖,成为黑白电影时代的经典。
此后,哈米特又创作了《玻璃钥匙》、《瘦子》等经典作品,同样被改编成电影。他还和影片公司签约,先后创作了多个剧本,比如《守望莱茵河》,同样斩获多项大奖。
达希尔·哈米特开创了硬汉派推理的先河,而将硬汉派推理发扬光大、推向巅峰的,是另一位硬汉派推理的代表作家,雷蒙·钱德勒。
雷蒙·钱德勒是硬汉派推理成就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作家,没有之一。
钱德勒是唯一一位,凭借推理小说这一“类型小说”,步入经典文学殿堂、载入经典文学史册的作家。这无疑是整个推理小说界的骄傲了。
他被西方文坛称为“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我喜欢的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曾说,他毕生的目标,是写作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钱德勒合二为一的小说。
这里要多说几句,推理小说要做到“好看”方法很单一,就是要“写得好”:在诡计设计、叙述方式、推理思路、人物刻画等一点或多点要有过人之处。但要做到“有影响力”,却并不容易。因为推理小说毕竟是“类型小说”。
“类型小说”要获得突破类型本身限制的影响力,一般有三条路。
第一,开创或“重大”创新。爱伦·坡开创了推理小说,哈米特“重大”创新了推理小说发展出硬汉派,所以他们的影响力很大。这一点不用多做解释,每一个领域的开创者和重大创新者,都会被这个领域之外的人关注。所以开创和“重大”创新,对于外界来讲,本身就是一种突破。
第二,作家本身或塑造的人物形象极其成功,外界不得不关注。福尔摩斯的形象从诞生之初就影响全球,时至今日历久弥新;阿加莎·克里斯蒂除了成功地塑造了波洛这一形象,本身是继《圣经》和莎士比亚之后最畅销的作家。跳出推理小说:中国的武侠小说中,金古梁笔下的角色在国内几乎妇孺皆知;JK·罗琳笔下的魔法世界,外界几乎无人不晓。这些击穿类型小说壁垒的通俗小说,也是影响力巨大的。
第三,获得经典文学界的认可。这也是最难的一条路,因为这受到“类型小说”本身定义的限制。要获得经典文学界的认可,就必须要具备部分经典文学的特征,比如:思考的深度、对人性的理解、对社会的剖析、对历史的记录等等。比如称历史是他用来挂小说的钉子的大仲马,和他的《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
钱德勒就属于上述的第三种,他的作品被收录到权威的《美国文库》中。
在获得经典文学界认可这一方面,钱德勒在推理小说界目前是唯一的,其他有这方面“可能”的,可能是日本关注社会的“社会派”推理小说。
说到钱德勒最著名的代表作,当属于1953年发表的《漫长的告别》,也是硬汉派推理小说的最高峰。
小说中出场的菲利普·马洛,几乎成为了硬汉派侦探的代名词。
《漫长的告别中》,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讽刺、有对人性复杂的深度刻画,在其中,我们除了跟随马洛的视角去推理侦破之外,还能看到所处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的缩影。
雷蒙·钱德勒的光芒实在足够刺眼。在达希尔·哈米特和雷蒙·钱德勒引领的“黑色革命”之下,硬汉派推理大师层出不穷。很多推理大师的作品,即使并不算硬汉派,但也或多或少受其影响,能看到硬汉的影子,或有独到的创新。
下一篇聊一下,“黑色革命”时期另外几位重要的推理作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