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这时候已经开始取袋了,村民们跟着碧灵这大半年以来,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又有了新的疑问等着碧灵解答。苹果的长势很不错,长的还挺大,整个果袋被撑得很饱满。
碧灵告诉大家:取的时候尽量以不损害苹果为原则,苹果如果太大,要慢慢把果袋撕掉。红色蜡纸先不要撕掉,等时机到了她再喊大家统一撕。因为这是政府送的果袋,村民们没有花钱,也不心疼,不管大小,就开始撕,伴随着“嘶嘶嘶”,不一会儿地面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果袋,也有一些手不太灵巧的,连同红色蜡纸也撕掉了,然后又唉声叹气地拾起来,挂在上面,让碧灵都哭笑不得。
这时候的碧灵,心里又有新的烦恼,眼看着苹果马上要摘了,可是客商在哪里呢?碧灵知道,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苹果卖不出去,村民势必会把所有的矛头指向她,不利于以后的推广,怎么才能让客商知道他们这儿的苹果呢?
碧灵想来想去,觉得白展飞的舅舅应该有办法,人家好歹也是一个老板,自然人脉广,说不定能联系到客商呢。只是鉴于以前的关系,她实在不知道怎么去说这事。
但是因为涉及到大家的切身利益,碧灵也顾不了那么多,找到以前的电话本,就把电话打过去了。冯迎冬虽然对家乡的发展也很上心,但他也只是一个包工头而已,并不认识这方面的老板,他为难地说他试试,但是并不能保证能帮上忙,让碧灵也多想想其他办法。没办法,碧灵又一次去乡政府找马书记,自从上次见面,她对马书记有很好的印象,她隐约觉得这个人能真正帮上忙。
碧灵等到苹果红了以后就挑了一箱,带着去了乡政府。
马书记看到碧灵,也很高兴,就招呼她坐,问她:“苹果熟了吧?”
碧灵说:“嗯,现在树梢上的已经上色了,树叶下面的还有点没完全上色,我这两天动员大家摘掉树叶,让尽快上色。苹果味道很不错,我给您和其他领导带了一箱,您尝下。”碧灵边说,边把那箱苹果放在茶几旁。
马书记笑着说:“苹果你拿回去,毛主席教导我们‘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咱们的地理位置特殊,我相信苹果差不了,对了,你今天来不是专门来送苹果的吧?”
碧灵被这样一问,有点不好意思,她难为情地说:“这是我带领大家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到果园,现在眼看着苹果要熟了,可是我找不到客商,我怕到时……”
碧灵想说“到时对她有意见”,可随机一想又不妥,她又不是机关干部,也不是村委会的,这样说好像有点抬高自己了,但马书记肯定明白她的意思。
马书记仍然微笑着,说:“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们既然把李家沟作为试验点,就考虑到了这个,我已经和山东那边的政府机构联系过,等苹果完全成熟他们会推荐信誉好的客商过来我们这边。”
碧灵简直惊喜的要跳起来了,她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一连一声说“谢谢”。
张书记看到碧灵的表情,就笑着让她不要激动,这是他们应该做的,倒是她一个小女子,竟然为全村人甚至全乡人着想,这才让他们真的佩服。碧灵被夸的脸都红了,就说:“马书记,我不管毛主席说什么,今天你们一定要收下这箱苹果,这是我们全村人的一点心意,您不收下,我倒是不知道该怎么给大家交代了。”
正值国庆时分,真的有个杨姓的客商,操着一口四川话,来到了李家沟,说找乔碧灵。
碧灵特别高兴,忙给这个杨师傅腾出了一间房子,让他安心住下,休息两天再看苹果。第二天杨师傅就由碧灵带着去各家各户地里看苹果,杨师傅也爽快,说苹果还不错,苹果#75起,价格一块八,如果愿意的话就先订下来,过几天就可以装箱。
大家都是第一次卖苹果,对这个价格没有什么概念,都等着碧灵发话。碧灵拿着公分圈,随便套了几个苹果,说:“杨师傅,我们这儿基本没有#75的苹果,全在#80以上,我们都是本分的庄稼人,不会弄虚作假,以我对市场的了解,你这个价格可不够公道。”
杨师傅本来想着这些村民不懂,他正好可以多赚点,没想到遇到这样一个伶牙俐齿的女子,便又从苹果的形状以及颜色上挑剔着,后面甚至想着以“不要了”来威胁,村民们开始急了,有些松口就这个价可以,不然放着坏了怎么办,我们又没法把苹果拉到四川去卖,碧灵耐心地劝导大家要团结,要慎重,一年忙到头不能在这个环节上被骗,据她了解,去年山东的苹果就高达三块五。
碧灵看得出,杨师傅还是对他们的苹果有兴趣,所以她决定赌一把,她说:“我觉得我们的苹果至少要两块八才行,如果您实在不想给这个价格,那我们也没办法,只能等过两天那个李师傅过来再看了。”
大家听到碧灵这样说,都吓了一跳,两块八?这万一人家不要了,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什么时候又冒出一个李师傅?杨师傅没辙,最后在碧灵的坚持下,价格是两块五,理由也很充足:“你们这儿苹果少,地方还偏远,开个大卡车过来成本也不低,和山东那边不能比。我们和山东原产地都是长期合作关系,要不是我们的老板让我过来,我都不想来,你们看看,就算收走你们所有苹果,不过几万斤,和人家一家人的差不多……”
碧灵还想再讨价还价,但看到杨师傅也不想再加价了,而村民们一听价格涨了七毛,都已经顾不上其他人了,纷纷表态愿意卖。
由于苹果长得好,再加上碧灵再三叮嘱他们摘的时候要戴好手套,轻拿轻放,装箱的时候被拣下的寥寥无几。随着装满苹果的大卡车轰隆隆地从李家沟开过,人们都喜笑颜开,他们看着欠条上的金额,第一次觉得原来种苹果是这么划算的一件事。像他们以前种小麦,累死累活一斤才卖一块钱,而如今两个苹果就快一斤半,比小麦产量高多了,幸亏自己当初有远见,没有跟着那些目光短浅的人拔树苗。
杨师傅临走时说了,苹果卖完就给大家付钱,最多不会超过元旦,他还特意要走了碧灵的银行卡号。
碧灵还有点担心这杨师傅万一是骗子怎么办,可一想这是马书记介绍来的,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果然十二月中旬,杨师傅就把一笔款打到了碧灵的账户上,托付她帮忙分给大家。
碧灵根据大家出示的欠条单据,把卖苹果的钱分给了大家,其他村子里种苹果的人们这两天也来李家沟看过,他们甚至把杨师傅喊去他们的果园里看苹果,试图也把自家的苹果卖掉。可是他们的苹果由于没有套袋,而且数量也不太多,杨师傅并不想收,说那种苹果在市面上也卖不成好价钱,让他们在附近县城零卖了算了。这些人对这一点非常不满,不但对杨师傅不满,还对政府不满:为什么不把他们村当试验点,再一想,对自己村的村委会最不满,都是这些无为的狗屁干部,不懂得替老百姓着想,就每天在不痒的地方乱抓,连个女人都不如!无论如何,他们明年也要套袋!
这一次试点的成功让政府部门看到了希望,他们开始大力推进果树的修剪与培育,甚至印了很多果树方面的资料发给各家各户,就连白家坪白运良的铺子里也开始上架各种新品种农药、有机肥,以及果袋。
人们也基本全部放弃了种庄稼,到处托人去外地带一些新品种树苗来栽,他们说现在的新品种树苗不需要十年结果,三五年就可以结了,而且树更矮,不需要压枝。
腊月在寒风之中到来了,人们把火炕烧的热热的,享受着每年的农闲时分,每年这时候,总会下一两场大雪,将这个光秃秃的小山庄装饰的格外洁白素净。成片的果树也在这一片白雪中骄傲地屹立着,呈现着最美的姿态。
碧灵在这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望着远处的果园,思绪万千,那儿,是她的梦。她一定要把苹果带出这儿,带向全国,带向世界……
网友评论